在九天揽月的创新征程中永不止步 | 航天网红话使命⑦

今天起

我们的太空上线了

“听太空”新版块

以后太粉们

不仅可以“起床看太空”

更可以“早起听太空”

点击下方“听太空”

即可播放哦

海报创意设计:游宗泽

他叫刘勇

现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轨道专家组组长

他历经11次“神舟”任务

和5次“嫦娥”任务

为任务的全面成功

做出过突出贡献

他于2010年12月

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今年1月3日,当嫦娥四号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并通过“鹊桥”传回两器互拍,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闪耀的时候,飞控大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的内心非常激动!这是我们飞控人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21年的探索,38万公里的追寻,回顾峥嵘历程,我深切感到,只有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不断书写人生辉煌。

创新是一种梦想,能够把个人梦融入航天梦,我很幸运。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从小就经常跟我讲神奇太空的故事,耳濡目染中激发了我对宇宙的无限向往,探索宇宙的梦想种子在我心中悄悄萌发。受父亲影响,从小到大我的物理成绩都非常好,高考时也幸运地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四年中,我如饥似渴地学习航天知识,钻研航天技术,期盼有朝一日能用辛勤所学去实现梦想。大学毕业时,飞控中心到学校的一场招聘会点燃了我心中埋藏的火种,我毅然决定到探索宇宙的最前沿!

飞控中心是探索太空、成就梦想的地方!到中心后,我每天都沉浸在学习钻研的简单快乐中,一晃5年时间过去了。这几年,同批同事陆续入了党,室领导隔段时间就会动员我入党,可我总是笑着说:“不急、不急!”说实话,我是习惯了天马行空的生活,怕入了党可能会受拘束。最后还是室领导的一番话打动了我:“刘勇啊,你现在已经是个业务骨干了,不能总做一颗天马行空的小行星,入了党才能不偏离轨道,才能更好带领团队探索太空啊!”这番话,我想了好几天,是的,我要入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团队的领头羊!我至今仍清晰记得,2004年12月17日,当我举起右手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时,我发誓,一定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从此开启了我建功航天的“T0时刻”。

2007年,执行嫦娥一号轨控任务时,我研究解决了飞行器可视化监控难题。从2010年开始,我先后担任轨道主任设计师和轨道专家组组长,带队参加嫦娥工程等一系列任务,攻克了多项轨道控制核心技术。先后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得中心成立20年来首个求是杰出青年奖。令我倍感振奋的是,习主席先后两次到飞控中心视察,今年2月20日,习主席还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参研参试代表,勉励我们:“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国家由大向强的伟大时代,赶上了建设航天强国的黄金时期,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只要把小我的太空梦融入伟大的航天梦,就能在追梦圆梦的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书写精彩篇章。

创新是一种责任,能够为祖国探月事业挑重担、解难题,我很光荣。嫦娥奔月,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不再是个代代相传的浪漫传说,而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创新事业。面对荆棘密布的漫漫探月征程,唯有勇担责任、冲锋在前,才能书写新一代航天人的无限荣光。

这种责任,是面对质疑的敢为人先。“鹊桥”中继星是世界首个采用Halo轨道的地月系平动点任务,是月背软着陆唯一的中继通信链路。可以说,欲探月背,“鹊桥”先行。可是,Halo轨道中继方案刚一提出,欧美国家就对我们持怀疑态度,说白了就是认为你不行。凭什么他说不行就不行?!我们有10多年的深空轨道设计实践积累,我创造性提出了轨道设计方法,突破了平动点轨道控制技术,计算效率和精度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此,美国反而抛出了借用“鹊桥”进行月背探测的合作意向。我们用实际行动,在国人世人面前展现了中国航天人敢为人先、敢于超越的创新品质。我们不仅行,而且比欧美做得更好、更优秀!

这种责任,是紧急时刻的化险为夷。2014年10月25日,在嫦娥五号高速再入返回试验中,服务舱执行完第一次中途修正后,我发现姿态控制系统异常!姿态控制是航天器的生命保障,情况非常紧急!我立即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展开分析模拟,仅用3个小时就设计完成控制软件,精准控制中国航天器首次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标志着中国探月从此告别“单程票”时代。

在祖国探月征程需要担当的时候去勇于担当,需要解难的时候去攻坚克难,这就是我理解和诠释的使命与责任。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创新是一种享受,能够在探索浩瀚太空的使命中潜心钻研,我很快乐。宇宙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简单纯粹地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乐在其中,也十分享受。

我享受重压之下的灵光乍现。记得2011年,嫦娥二号主任务完成后,任务已经取得成功,而我一心想的却是后续再拓展试验,想着如何在征战太空的探索中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当时可供选择的拓展试验方案有三个:一是受控撞月,二是去日地L2平动点,三是去图塔蒂斯小行星。相比较而言,去平动点难度更大,而且可以继续探测小行星,做到两者兼得。这是一次自我加压,更是一项全新挑战!为了不错过难得的地月窗口期,我们连续几个月铆在实验室苦思冥想,脑子里全是轨道数据,同事们开玩笑说,我像极了闭关修炼的武林大师!从此“大师”的称谓不胫而走。在我们的努力下,这次任务全部实现自主论证、开发、设计,成功控制嫦娥二号抵达L2平动点并绕飞。这一创造性的设计,得到了工程两总的高度评价,也为日后嫦娥四号任务先打“鹊桥”、后探月背奠定了技术基础。

我享受探索宇宙的美好憧憬。我对未知星空是发自心底的热爱,这些年业余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代码、开发底层轨道、姿态计算软件模块,这些模块很多都在紧急关头派上了用场。后续嫦娥五号任务,将在20多天时间完成“绕、落、回”,并实施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以及交会对接。明年还将执行火星探测任务,让中国航天器首次直接登陆另一颗行星。当大家目光还聚焦在“鹊桥”和“玉兔”时,我已经开始对小行星探测、木星探测以及银河系探测进行预研构思。这段时间,我自己开发搭建了木星和银河系的三维轨道图,看到这些美轮美奂的浩瀚星空图,我忍不住分享给了团队的同事们,大家共同憧憬我们国家深空探测的美好未来。

我享受专注科研的简单纯粹。繁忙的工作让我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在北京20多年,我没有驾照也没有车,节假日很少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每每想起这些,我都深感愧疚。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也不太懂浪漫,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作为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最近这些年商业航天非常火热,10年前北斗星通等地方公司就向我抛出“橄榄枝”。但我们是中国航天的国家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是国家的重要事业,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使命非常光荣、责任特别重大。

一个人在浩瀚的宇宙当中,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生命如白驹过隙。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做点贡献,那才是最有意义的!我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不愧于一个党员的光荣称号!

来源 | 我们的太空

作者 | 刘 勇

图片 | 徐德华、张登楠

编辑 | 于吉松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