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作战平台发展简史

海上作战平台发展简史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而海权的维护依靠的是强大的海上力量。今天,我们对海上作战平台的印象多是坚船利炮,航空母舰,深海潜艇等等,但海上作战平台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下面就由让我们一起来细数这些变化:

1,桨帆时代。

早期,海上贸易由于受到海盗的频繁掠夺,海军逐步发展起来,当时的海军并没有专门的军舰,以商船代之,这时的海军与现代海军相去甚远,只是陆军的附属。专门用于作战的帆船(长体船)被认为是腓尼基人的原创,而后被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做进一步改进,因为桨在船的两边各排成三组而被称为称为“三层桨帆船”,船首有一突出约3m的金属冲角。

结构决定功能,当时的海战主要有三种战法,一是冲角撞击(就好像牛角一样冲撞);二侧舷切桨,即沿敌船一侧仅仅擦过,将其一侧齐刷刷切掉,使其只能原地转圈圈;三是接舷战斗,即两船相接,士兵通过后短兵相接进行白刃战。

这些现在看起来很low的战术,当时可是风靡了很多年的,三层桨帆船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装备技术。直到公元15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冲出地中海,离开近海水域,开始向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外扩张和征战,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

三层桨帆船

独角兽

2,风帆时代

1650-1850年,战舰设计的基本要素并没有发生变动,但工艺技术上有了较大的进步。船舶由木材制成,由麻绳或者粗索控制风帆进行驱动,大型战舰一般采用三桅设计,每根桅上挂上横帆。小型舰艇的驱动装置样式比较多,有单桅、双桅或者三桅,并在舰艏和舰艉挂横帆。每一种装置都各有其优点,或者可以节省人力,或者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时的舰船火炮都是前膛滑膛炮,一般由青铜或者生铁铸成。炮弹主要有葡萄弹、链弹和杠弹,主要依靠速度和炮弹的机械结构对敌战舰的船体、桅杆和索具进行破坏。

最大的战舰用于执行“线式战术”,因此被恰如其分的称为“一线战舰”(ship of the line),简称“战列舰”。这些战舰火力强大,船身坚固,在大舰队和分舰队中有用武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列舰的底线也在不断地刷新。18世纪50年代,50门火炮的成为战列舰火力的底线;18世纪80年代,最小的战列舰有64门火炮;1805年后,这个数量增加到了74门;而到了1830年,80门火炮成为了战列舰舰队的基础。

这种巨舰在《加勒比海盗3》里可以说是很“加勒比”了。

3,铁甲舰时代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初,我们称其为“铁甲舰时代”,这半个世纪的时间见证了世界海军力量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些进步主要体现在舰体的设计和构造、动力系统以及所装备的武器三个方面,将风帆时代的木头、风帆和球状弹丸的组合演进到了钢铁、蒸汽机和现代炮弹组合。

铁甲舰时代舰壳设计的第一步进步是在战舰的木制舰壳外包覆铸铁装甲板。这种包裹使得风帆时代的球状弹丸对其不能带来任何损伤。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舰壳所包覆的装甲厚度不断增加,撞角叶因此得到了复兴,其原因是随着舰船装甲厚度的增加和舰船动力增强,撞角具有更大的破坏力。

美国“康涅狄格”号战列舰

在动力方面,蒸汽机逐步成为战舰的主要动力主要动力。尽管蒸汽与风帆动力共存过很长一段时间,且许多人认为蒸汽仅能作为风帆战舰的辅助动力,但在长期的实践中,随着蒸汽锅炉的不断改进,蒸汽动力的稳定性和燃烧效率逐步提高,舰长和海军指挥官们在航行中越来越依赖蒸汽机。到1900年,舰船已经普遍采用全蒸汽动力系统。

在火力上,一个重要的技术进步是出现了炮塔战舰。炮塔战舰的设计概念是把战舰的主炮或多门火炮安装在一个转台上,可以通过旋转向任一方向开火,且膛线和后膛炮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火炮射击的精度,此时的火炮越来越多地安装在铁制炮架上,增加了火炮的抗震性和耐用性。弹药除了传统的实心弹以外,还出现了三种开花弹:第一种是简单的内装黑火药的开花弹;第二种是装有定时引信和铁弹丸的榴霰弹;第三种是被称为马丁弹的纵火弹。炮弹的破坏力更加强大的同时,鱼雷和水雷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使得海上作战的空间开始转向水下。

甲午海战中的国殇

3. 多兵种时代

20世纪初,随着舰船技术的不断发展,1905年第一艘超级战列舰“无畏”号的下水,开创了“大舰巨炮”时代,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到了高潮。而潜艇也在这一时期逐步进入了各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并开始发挥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上作战突破了水面作战,向水下发展,潜艇的角色更加凸显。1910年11月14日,随着尤金·伊利从美国军舰“伯明翰”号的临时甲板飞向天空,海军航空兵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战争的推动下得到了迅猛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航空母舰的诞生和发展。至此,海上作战平台已经形成了空中、水面和水下的三维同步发展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广泛运用,使制空权成为夺取海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海上作战也从以大舰巨炮为主的水面作战的一维空间发展到了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空中、水面和水下的三维空间。海战场出现了潜艇战、反潜战、海空机动战、海上袭击战和战略性登陆作战等一系列新的作战样式。

美“灰海豚”号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前苏联期间规模空前的军备竞赛带动了其他一些国家军备的发展,致使这一时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式武器不断出现,最突出的是核武器和核动力舰艇的产生。大型航空母舰也成为各军事强国的重要海上作战装备,导弹登上了海战的历史舞台。此外,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海上作战平台的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加,通信、雷达、水声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使得海上作战平台的信息能力、侦查探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海上作战开始向以导弹战、电子战为中心的海上合同作战样式转变。

美“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

4. 网络中心时代

科学技术进步导致武器装备发展,武器装备的发展促使作战方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作战理论。网络中心战理论的出现,是与20世纪末科学技术进步、武器装备发展和战争形态变化密切相关的。1997年4月,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杰伊·约翰逊海军上将在美国海军学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网络中心战理论,并称“网络中心战”是200年来军事领域最重要的变革。“网络中心战”这一术语从广义上描述综合运用一支完全或部分网络化的部队所能利用的战略、战术、技术、程序和编制,去创造决定性的作战优势。“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通过成熟的网络化部队,提高信息共享程度、态势感知质量、协作和自我同步能力,在广阔空间实施高度同步的联合作战,极大地完成任务的效率。

网络中心战构想图

美海军“海影”号隐形试验舰

进入21世纪后,海军武器装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了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远程攻击能力大大增强,精确打击程度空前提高,破坏杀伤威力成倍增长。主要表现为:一是舰艇、飞机在保留火炮、鱼雷的基础上,普遍配备了导弹武器,其作战威力增加了几十乃至上百倍;二是武器精度提高,威力增大,特别是导弹采用了信息处理技术后,逐步达到了智能化和灵巧化,卫星制导技术也在海上作战武器上得到应用;三是作战平台的多用途、隐形化,许多舰艇甚至舰载机都采用了反雷达的隐私设置,使得舰艇具备了更好的隐蔽性;四是指挥系统发展极为迅速,各种通信指挥手段迅速发展,海军作战不再以海上作战平台为中心,而是以网络为中心,作战形式逐步演化为体系作战,作战和指挥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