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舰表面坑坑洼洼是故意建造的?原来是一种“现象”

细心点的人,在观看军舰时,不免会发现一些军舰的外表凹凸不平,就好像一个橘子的表皮一般。我国的重要军舰,例如辽宁号航空母舰、055大型导弹驱逐舰、052D导弹驱逐舰等等也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有人觉得是军舰的服役时间久了,表面钢材老化造成的。实际上,这并不是表面钢材老化的原因,而是军舰在服役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的影响,也就是"橘皮现象"。

许多大型军舰都会被用于远洋航行,而远洋航行可不比在近海处执行任务,军舰所遇到的风浪都要大得多,有些远洋区域底下更是有许多潜流在冲击着军舰的水下部分。在海浪和水流的作用下,军舰表面钢材自然会受到外力的挤压,而且还是持续不断的"拍击"。

久而久之,军舰的表面钢材就会向内部凹进去。由于钢材有韧性和可塑性,因此凹进去后,就被定型了,这才有了我们见到的表面坑坑洼洼的军舰。那么军舰的表面钢材变得坑坑洼洼,会不会对它的航行等功能造成影响呢?其实不会的,只不过会影响"颜值"而已。

这种军舰表面的"橘皮"现象由来已久,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慢慢成为常见的现象。在二战及二战之前,世界海军的军舰主要采用常用的钢装甲板,来制作军舰的表面。这种钢装甲板的厚度较大,因此在进行航行时,即使受到持续的海浪和水流的拍击,也不会因此凹陷,更不会产生橘皮现象。不过在二战结束后,军舰的现代化改进中,军舰表面常用的钢装甲板被高强度的薄钢板取代。

随着钢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合金钢材的出现,受到海军的青睐,成为军舰舰身和上层建筑的表面薄钢板。薄钢板的厚度自然不如厚重的钢装甲板,服役时间久了,自然会受外力而变形,无法避免出现橘皮现象。采用薄钢板的原因,不外乎省钱,以及有效减轻军舰的重量,以提高航行速度等等。但是现代军舰并不是整个采用薄钢板,起码军舰水线以下及水线附近的舰身,还是采用了够厚、够强、够重的钢装甲板,因为这些部位受到的冲击力是最大的。而军舰的舰身和上层建筑,则是前文提到的薄钢板。

合金钢材在有效减轻军舰重量的同时,还能有助于稳定军舰重心。由于现代军舰都采用了先进的雷达侦测技术,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雷达观测视野,都会将雷达系统装设在军舰的尽可能高处,这在现代军舰的外形上,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军舰上层建筑因此变得高了,重心也跟着变高了,稳定性自然下降。军舰在海浪中航行,稳定性不高,一个不好可是有侧翻的可能。因此为了缓解这一状况,就采用更轻的合金钢材,来提高军舰的稳定性。

随着合金工艺的不断进步,合金钢材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成为许多建筑公司,或者说各种工业所采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军舰制造上,也是如此。

如此一来,现代军舰基本上都会采用较轻的合金钢材来作为军舰的表面钢材。虽然会因此产生橘皮现象,但是合金钢材拥有很不错的强度和韧性,因此不会因此出现破损等情况。

橘皮现象虽然影响外观,但是军舰本来就是要求中用的,至于中不中看,都是次要问题。如果真要要求避免橘皮现象,那就只能换掉现在使用的合金薄钢板,换上以前使用的钢装甲板了。(苍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