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从潜艇发射有多难?过程难哭你

"

核武器出现后,如何将其稳妥有效地投射到目标头上,这成了大问题。美国把那两颗原子弹扔到日本人头上时,用的是唯一的办法——空袭,让B-29装上原子弹去炸广岛和长崎,这个办法也在之后十多年中被一直沿用,包括美国的对手苏联。

洲际弹道导弹技术成熟以后,轰炸机携带核弹进行空袭也是美苏对对方发动核攻击的主要方式之一,只不过B-29、图-4这样笨重的战略轰炸机换成了B-58、图-16这样快速喷气轰炸机,无制导核炸弹换成了空射核导弹。


当然美苏都不会只满足于这两种灭绝人类的办法,很快,能够装在核潜艇上的洲际弹道导弹出现了,成为第三种能够执行核威慑的战略武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空射核导弹和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也就是“核三位一体”。

在这三种战略武器中,最隐蔽、技术含量最高也是最后防线的,无疑就是潜射弹道导弹,这种武器涉及到的学科之广泛、技术之复杂前所未有,目前掌握水下导弹发射技术的国家只有寥寥几个。

水下发射导弹的难点在于导弹发射时产生的高温尾焰如何排解,潜艇本身显然不能承受这样的高温高压,所以导弹决不能在潜艇内部点火发射,必须先把导弹弹出水面之后,导弹点火升空奔向目标。

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导弹在水下开始发射,但要在空气中飞行,导弹弹体必须克服水和空气这两种密度和性质都迥然不同的介质所带来的干扰,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力学性质上有相似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尤其是导弹出水的过程,水和空气都在起到干扰作用,浮力、粘滞力和流体阻力这几种完全不同的力要同时克服,导弹工作环境之复杂可想而知。

这还是在静水中发射导弹带来的问题,在真正的海洋环境中,还要面对海洋潮汐力、水压、动态水流动力、潜艇航速引起的水流变化乃至海水盐分浓度等多种干扰,如何在这些干扰下控制导弹在水下的弹道、保证导弹结构不会受到外力破坏,都是难题。

出水阶段可谓最凶险,因为由一种介质迅速转换到另一种介质中,会产生自由液面干扰,波浪也会对导弹产生影响甚至使弹道发生偏转,偏转角要根据海水相位、波向、波速、波高来判断,要判断这些要素并不难,但导弹发射也就几秒钟,根本不可能作出实时数据监测,导弹结构承受的力量作用以及力矩变化更是只能听天由命。

综合来看,潜射导弹经过非常复杂的工作环境,作用力呈现出非常强、非常明显的线性效应,如果弹道设计稍有偏差,导弹出水后超出能够自动调整的范围,在速度、角速度、偏转角等方面超过上限,会直接导致导弹发射失败,甚至危及潜艇本身。

所以出水阶段虽然就几秒而已,却是最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直接决定导弹能否成功发射、飞行过程的稳定性和最终命中精度,每个具备水下发射导弹的国家都是经过极其繁复的动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学反复试验和论证,以大量实验佐证理论成果,才最后能做到水下发射导弹,即便如此,导弹发射失败也是家常便饭,比如俄罗斯的“圆锤”导弹,21次潜射试验中有8次失败,失败率达到38%!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