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钢盔最适合中国人头型?二战期间,中国战场钢盔大盘点

作者:熙鹏

声明:“兵说”原创稿件,抄袭必究

二战时期,中国军队的装备以万国牌而著称。特别是由于各路军阀部队所受外国军援不同,导致各路武器更是盘杂,而他们使用的钢盔就是一个缩影。

M1915 亚德里安盔

说起钢盔,那定要说起法国货。1914年,一战爆发。由于火炮的大量运用,导致炮兵的破片杀伤成为了战场上除了机枪和传染病之外最令士兵胆寒的东西。在凡尔登战役中,破片杀伤占了所有伤亡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在一次战役中,一名士兵因为头顶行军锅而侥幸活过了德军的一次猛烈炮击。而当时和他同处一个战壕的士兵大多死于榴霰弹的破片。亚德里安受此启发,发明了现代钢盔,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钢盔。

二战期间除了自由法军之外,在亚洲战场上法国盔也是屡次出场。1927年,龙云主政云南,随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滇军整军计划。他和驻滇的法国领事馆经过商洽之后,希望能得到法军的武器装备。由于法军在普法战争和一战中表现并不算太好,所以鲜有国家和他们签订军火协议。这一次龙云扔出橄榄枝,法国人喜出望外,立刻提供了不少步兵的轻重武器,包括哈奇凯斯1922式轻机枪、布朗德1927式81毫米迫击炮、哈奇凯斯1930式13.2毫米重机枪等等,当然也包括不少钢盔。相比于前期苏式操典,后期德式操典的中央军,日式操典的晋绥军和粤军,法式操典的滇军在各路军队中颇为另类。

1937年,戴着亚德里安钢盔的滇军为国请缨。第一战台儿庄打得断子绝孙,不少云南子弟战死沙场。然而,出于偏心的蒋某人不肯给滇军充分的补给。而随着法国的战败,法式武器没了来源,M1915钢盔是越打越少。最后所以后期的滇军也和其他部队一样带起了最常见的山地小帽。而随着1948年的长春起义和1949年的卢汉起义,中国的法国盔从此都变成了八一五角星。

M1935钢盔

30年代初,德军重启了自己的军备计划。在步兵的军备计划中,步兵轻武器装备是重中之重,钢盔也是尤为重要。1935年,德军定型了自己的M1935钢盔。然而大多数这类钢盔并没有先装备德军,而是装备给了中国军队。

当时中德两国政府正处于“蜜月期”,于是在德国指导下,进行了“德械师”组建。然而,所谓的德械师其实就是名不副实。当时德械师,使用最多的轻武器还是国产的中正式和ZB-26,甚至有少部分调整师仍然拿的是汉阳造;而德制的火炮更是少之又少,只能编成团集中起来使用。虽然武器不够,但是德械师还是有东西足够的,那就是M1935钢盔。德国人在1935年和1936年两年生产的钢盔基本上都进口给了中国,所以德械师又有个别名:“德盔师”。

淞沪抗战爆发,德械师走上了战场。经历了淞沪南京两场战役,苦心经营的精锐损失殆尽。而令人痛心的是,德械精锐基本上都是由于指挥不佳而白白浪费掉的。加上由于中德蜜月期的结束,德械的获得越来越少。不过,德式盔却由于得到了国内的仿造而大量留存。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我军还曾有一段时间穿戴过这种钢盔。

M1917钢盔

英式的M1917钢盔因为状若飞碟所以又被称为飞碟盔。这款钢盔曾经普及于各个同盟国国家。在抗战早起,各路军阀曾经因为各种渠道获得过一批M1917钢盔,国内也曾仿造,然而这批数量都不多。大量装备M1917钢盔的还是驻印军。驻印军是一支拿着美国武器,吃着英国补给的军队。所以当年在兰姆伽训练营,不少官兵也都分到了英国人飞碟盔。不过当时的几个高层将领例如孙立人等人似乎对英国佬的东西嗤之以鼻,他们更喜欢穿戴美国货。

图:驻印军M1917钢盔

M1钢盔

美国人在二战之前制式钢盔其实就是一战期间英国的飞碟盔。1942年美国卷入二战之后,重新设计了M1钢盔投入使用。M1钢盔在二战期间曾有部分提供给驻印军。特别是当时驻印军高层孙立人等人,曾经在美国喝过洋墨水,对于M1更是有说不出的好感。而且这些军官们似乎戴钢盔都一种特殊的习惯:不戴正,故意歪一点,这样看上去痞痞的似乎更加帅气。M1钢盔在解放战争期间被国军大量使用,并且设计出了更加符合中国人头型的中正盔。由于蒋某人的功劳,我军在早期也拥有了很多M1和中正盔,在我军早期发挥了不少的功劳。

图:M1钢盔

除此之外,抗日战场上还曾经出现过其他国家的各种钢盔。例如侵华日军的90式钢盔,后来经过仿制,成为了我军的第一款钢盔GK80,在对越战争中功勋卓著;苏军的M1940钢盔,随着抗战时期的两批苏援武器进入中国,有少数川军甚至还有丹麦的M23。种类如此之多的各国钢盔反映了一个事实:由于国防工业实力不强导致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万国造”,可想当时武器后勤补给的压力。只有强大的工业,才有足够强悍的武器装备,才能有精锐的军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