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时代革命军人,这个中队做得实

央视网消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一支部队最核心的竞争力,教育是一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源泉。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中,如何更好的发挥我军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打牢官兵思想基础,培育全面过硬的新时代革命军人。北京总队某部官兵牢牢围绕核心给出了他们的思考。

“花架子”、“假把式”,危不敢训,混日子,这样的训练怎么能够适应武警部队使命变化的新要求?“仗打不起来,打起来也轮不到我”这样的思维方式怎么能够适应首都安保维稳的新形势?“聚力练兵备战...坚决完成当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中队每天操课前组织的集体背诵训词,士们带着主席的嘱托投入训练,一改往日慵懒作风,训练场上,呼号声、喊杀声此起彼伏,比武考核中,你争我赶的氛围一浪高过一浪。

“耐不住寂寞,不甘于平凡”这是新时代年轻人显著的特点。一些90后、00后的战士,生活经历丰富,思想活跃,向往诗和远方,却不懂得脚踏实地的意义。参军入伍到部队,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扑不下身子,做不得小事。有这种浮躁思想作祟,怎么能够安心干好本职,更好的发展提高自己?中队每周组士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组织交流读书心得,让战士们在主席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的经历中领悟平凡的意义。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中,战士们感受着主席的精神力量,一改平时好高骛远的态度,努力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摔打磨练自己。

作为首都武警,守卫在祖国的心脏,维护着首都的平安稳定,身份特殊,使命光荣。可以说一兵一卒连中央,一岗一哨牵政治。但一些战士觉得小小哨位无足轻重,普通一兵难当大任,强军兴军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落实不到自己身上。殊不知,强军兴军的时代考题,需要每一名中国军人用自己的努力去响应,用自己的实践去作答。这种缺少担当的思想怎么能够适应强军兴军的时代要求?怎么能够适应建设首都维稳精锐之师的要求?对此,中队坚持任务导向,注重结合任务开展教育,在每次执行重大临时性勤务时,都要组织官兵重温主席视话,学习习主席强军思想,在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官兵深刻领会了主席的政治嘱托,强化了自身担当意识,提高了政治意识。(雷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