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化”道路,增强“四力”实践 | 长安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开栏语

作为实现“三园”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五化”道路是长安区独创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按照“五化”工作标准,长安区对全区五类道路实行“亮化、文化、标准化、绿道化、智慧化”的改造提升,最终实现“景观之路、生态之路、人文之路”的建设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长安区“五化”道路的推进建设分类实施,对环山路、子午大道等一类道路提升改造,建成步行道、自行车道、生态停车场、服务区,提升城市功能。对南横线、雁引路等二、三类道路增设文化、小品、花坛等特色景观节点,规划建设精品自驾游线路,让市民体验“车在绿中行、人在景中游”的乐趣。对抱石路、西郑路等四类道路综合整治,完善照明、道路标识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道路面貌。对村级五类道路,完善村内道路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让老百姓家门口的路更干净、更畅通、更美丽。

通过3年时间,将全区共565条928公里五类道路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通达舒适、风景如画的景观路,打造全国“五化”道路全覆盖精品区。今年,长安区提升改造村级五类道路97条,截至目前,已开工96条,栽植乔木15816余棵,安装路灯1821余盏,绘制文化墙5394平方米,建设景观节点23处,修整破损路面107589余平方米,安装路沿石59774余米,修筑排水渠9460余米,划设道路标线32404余米,越来越多的村级道路,成为吸引游人的风景路和惠及群众的民生路。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

近日,长安区委宣传部组织宣传战线干部,继续以增强“四力”实践为载体,深入全区“五化”道路建设示范点,以清新的笔触、客观的视角,全面展示长安区“五化”道路建设的亮点和成绩。

五化道路

王莽街道孟家村

炎炎夏日里的一场及时雨,不仅让山更绿,草色更青翠,更为长安沿山的游人带来一份回归乡间的静谧和亲近自然的清新。

车在环山路上飞驰,车窗外的“风景画”连绵不断,忽然,一片格桑花像一片彩云映着一座仿古的门楼一闪而过。“呀,开过了,那就是孟家村。”司机缓缓停车调头,记者们不由得赞叹:用“美景”做地标,这在长安可是独一份。

在王莽街道孟家村古香古色的门楼外,粉的、紫的、黄的……油画般铺洒的格桑花海为这个小乡村设计了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走进村庄,真正的美景才豁然开朗。笔直的进村路上新铺设的柏油沥青,搭配上白色标线、黄色道沿,既亮眼又干净,如果不是这眼前的村庄,还真以为在都市里前行。

孟家村党支部书记毋晓维

“城里可没有我们这样的景色,你看这路边的花坛,还有文化墙……”今年四月底,在区上包抓部门和街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两周时间就完成了350米入村道路的美化提升工程,包括给道路两侧修建了3米宽的绿化带,修建了排水渠,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现在,一到晚上,从环山路上看村庄,整个都是亮堂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长安区将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把更多的人力、技术引向基层。今年以来,按照“建设‘三园’,创建‘三区’,建成‘三都’”的“三三三”战略,长安区创新工作机制,打破条块界限,整合全区资源,将更多的部门、单位融入“五化”道路建设项目,以部门帮街道、帮乡村的“一对一”包抓工作机制,营造出“全区一家人,共同搞建设”的发展氛围。

“区级包抓部门驻村指导我们搞建设,你看这个花坛……”顺着党支部书记毋晓维的指引,记者在路边看见一个用废旧瓦罐和树根围成的花坛,整体设计灵巧别致,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美化了道路环境。毋晓维说负责包抓的部门指导大家因地制宜,花最少的钱,装点出最漂亮的景。

不仅景色美了,村民的精气神也有了。“我家正好在村口,这进村路修好了,我们全家人都受益。”村民刘正民介绍说,他是村里的电焊工,年轻时靠电焊的手艺吃饭,如今上了年龄,当年的手艺成了晚年生活最大的乐趣。“这个花盆是用废旧电热毯和水泥浇灌成的,这个铁艺花墙,是用废旧的铁丝扎的。”刘正民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参观他家的“美丽庭院”。

“你下半年来,我家门口会更漂亮。”刘正民说他准备在门口路边扎一座铁艺拱门。“拱门上再种一些藤蔓植物,垂下来才好看。”刘正民的妻子郭巧玲已经在心里设计好了一座“花门”。

“咱的门面,也是村里的门面。”站在自家门口新修的进村路上,郭巧玲话里充满了自信和担当。

- END -

图文来源:李勇 杨丹 高浩

编审:长安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