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说」聊聊汽车前脸造型

汽车设计的第一要素是前脸形象的塑造,不同的汽车品牌和车型定位以及不同的系列都有一张特征鲜明的前脸。人们在评价一款车的设计时,最吸引人们瞩目的就是汽车前脸,因为汽车前脸的设计集成了一个品牌的外观识别性和情感属性,从而引发人们最直接的感知。

汽车前脸设计的定义和基本构造

前脸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车型定位、形象特征阐述、车身与前脸比例关系探讨、造型轮廓设计、型面设计(造型曲面)、前大灯设计(包括雾灯、转向灯等)、发动机盖前缘线、左右侧下进气格栅设计、上下进气格栅设计(为发动机通风散热、供给空气、降低风阻、美观)、色彩和材质设计等从整体细化到局部细节的设计过程。

当一台汽车走入人们的视线时,汽车前脸无疑是我们的视觉重心,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习惯中,造型突显的地方往往也是最能够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地方,而这些吸引注意力的突显部分就构成了设计的视觉元素。对于汽车前脸设计来说,水箱格栅、通风散热格栅、前大灯、雾灯、发动机罩前缘线、保险杠等这些部分。

因为它们相互独立并拥有各自的专属功能,而且在形态、材质、色彩等外在表现意象上又跟主体轮廓和整体型面上有显著的区别,从而形成我们细细品味并为此津津乐道的视觉焦点,而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的设计对象。

如同我们人类的五官一样,眉毛、眼睛、鼻子、嘴唇等构成了我们长相特征,不同的五官搭配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最鲜明的识别特征,并营造出情感上的形象气质,或坚毅、或柔弱、或开朗、或冷酷、或温柔。

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直使用“线条”这种基本元素来勾画我们的设想,就像在为人脸做肖像画一样。我们会用线条去描述所有的轮廓和比例关系、造型和转折、局部和细节、材质和肌理等,实际上,所谓汽车前脸造型中的“线”。其实并不存在,而是汽车型面的转折在人们眼中的视觉形象“存在”线的感觉,实际中的“线条”是描述前脸各个部分的轮廓以及曲面的转折处,它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以一种描述化的语言来反映出汽车前脸最基本的形态特征和构成元素,因此前脸设计的对象也是对线条进行的组织和构筑。

汽车前脸设计风格的历史发展过程

如今汽车界各个品牌的汽车,运用多种造型手法和对品牌内涵的发掘,不断的将品牌文化引导下的前脸设计理念推向行业前端,汽车前脸设计普遍创建了各个品牌所特有的家族前脸,形成了汽车“脸谱文化”,在设计手法上融入了人性化情感元素,赋予了拟人的情绪认知。

汽车前脸设计在汽车产业雏形时期表现得非常直接和简陋,这也是受限于汽车设计当时还处于摸索期,那时候还未形成各个品牌的造型识别性和品牌文化,设计还处于刚刚满足行驶的功能需求阶段,家族脸谱更无从谈起。

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和二战后是汽车设计的活跃时期,汽车品牌的前脸设计也是逐渐的定型并传承下来。首先20世纪初,汽车技术和工艺有了极大的突破,汽车产业走入以设计为主导的历史阶段,设计美学的探索以及空气动力学的引入使汽车从设计到性能有了巨大的飞越;

其次是二战之后,战争对工业技术的推动以及战后经济的复苏使人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中去,成熟的技术和战争之后对人类自身重新的审视将更合理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带入人们的生活;再次由于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太空时代美学”影响了整个汽车业,有着夸张的火箭翼的汽车设计,以“更宽、更长、更矮”的设计手法由美国发起,并迅速影响到全世界,在六七十年代诞生了数不胜数的令人惊叹的设计名作;

最后因为六十年代开始赛车运动的风靡,工程师和设计师将那一时期极端的性能和极端的设计带入到高性能跑车中,人们的审美很快被这些极端的速度机器吸引。真正走入成熟和理性的前脸设计是从七十年代起,由于经济危机的到来,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开始降温,各大品牌为保持刚刚建立起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市场而将所持有的成功设计理念延续了下来,并将前脸设计引入到谨慎和可控的设计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尺度的平稳控制和谨慎理性的设计思想使得品牌的家族前脸特征得以深化和加强,汽车品牌识别性更加明确。世纪交接的前后几十年是情感化设计和人因设计理念的时代,精神层次的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汽车设计在进入21世纪后再次繁荣起来,并以一种前所未见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它表现得非常激进和有机并富于感情色彩。

马车型到流线型的演化中,因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前脸的制造更加整体,将马车型时代分开的发动机罩、翼子板和车灯做成了一体式,这是一次伟大的进步,车体从而更坚固,对行人安全保护程度也大大提高;

从流线型到船型的过渡中,则因美苏军备竞赛以及“太空时代”的审美潮流的影响,车体的设计理念朝向“更宽、更长、更矮”造型手法,前脸因此在视觉上也显得扁且线条也呈现出横向感;

从船型到鱼型是空气动力学的进步以及车身侧面的改良过程,因此前脸并没有大的变化,船型和鱼型设计风格由美国发起并在全球范围内风靡了三四十年;直到楔型风格的定型,以德系车为标准的欧洲汽车开始迅速占领市场,楔型车因为发动机罩的前倾使得前脸比起鱼型车来说显得低矮扁平。

楔型车代表着空气动力学在汽车设计上第一次被合理科学的应用,也因为受德国功能主义的审美理念以及几何主义的理性气质的影响,楔型汽车呈现出简洁且强烈的几何化设计特征。

楔型汽车造型科学合理,空间紧凑,性能稳定且制造成本低廉,很快成为当今汽车的造型典范。

从时代上看,楔型风格影响下的前脸设计由七十年代开始直到今天的多元化新风潮,世界设计风潮正由起源于意大利的激进设计思潮所影响并渐渐发展为设计美学主流。

发展到近十年中,在多元化设计盛行的同时,汽车前脸形象展现出激进主义影响的特征。在这里,楔型车前脸设计代表着理性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近十年来汽车前脸的新风格代表着激进的美学特征。

汽车前脸造型中图形的解读

接近性

接近性是指在在空间上具有次序或顺序的物体,他们具有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倾向。这样的组合倾向具有平衡感、舒畅感。

Honda Civic的大灯和散热格栅相互接近,并且低于发动机罩一个阶梯,因此大灯和散热格栅间的距离在视觉上可以被忽视,加上深陷的格栅造成的阴影,这种感觉更强烈,最后在视线上简化成了一个长的图形,因此大灯和散热格栅体现了接近的图形组织规律。

VW的pheton的大灯和散热格栅在同一水平线上,由于VW风格中横向线条的强化效果,视觉被左右拉长,更加延伸了这种被拉长的感觉,则大灯和格栅的间隔感被消除,形成了一个拉长的圆倒角的长方形,大灯和格栅之间的组织关系体现了接近性。

Dodge Charger的大灯和散热格栅间的距离比较明显,但是由于保险杠的型面关系,在大灯下面突出一个面造成了反光,并跟格栅下缘处于一条水平线上,这样就造成了从大灯下缘到格栅下缘的一体感,这体现了接近性的图形关系。

接近性的图形在表达方式上会带来前脸“图形”造型上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使得细节被繁复化的“新激进风格”下车前脸减少了一些复杂的元素,带来了沉着和简洁的观感。

连续性

知觉感受对具有一定排列组合出拥有某种朝向或者方向感的元素组合,容易被这列组合元素产生方向性的引导或者暗示的感觉。

Honda Civic的大灯和散热格栅既具有相接性,又具有连续性。相接性体现在大灯和散热格栅的边缘挨在了一起,并弱化了大灯和格栅间的结构,使得格栅中的镀铬装饰更加凸现出来。连续性体现在发动机罩前缘线和大灯上缘线相接在了一起,使线条进行了联续,非常的平整和充满了形式感,是连续性图形组织关系的增强。

Toyota Camry的大灯虽然和散热格栅距离较远,但是,我们看到格栅上下缘线都表现出一定的波纹状的处理,进行了曲线设计。大灯上下缘线的线条处理上也遵循了这样的曲线方式,并且延长大灯上下缘线跟格栅上下缘线相接,我们发现,线条看上去是平滑的。

Honda FCX的大灯和格栅干脆连接在了一起,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张力。

这种图形组织方式是典型的连续性的表现。它增强了视觉张力,同时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空间,增强了产品的感染力,使产品不再呆板。

完整性和闭合性

完整性是指因环境和参照物的变化而呈现最为完整的形式。一个清晰、规则、对称、有秩序感以及有意义的完形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在感觉中,能够达到一个完善的完形的对象会被凸现出来,而与目标对象不相符的,不能与其达到一个良好的完形的元素则被隔离开来。

Lotus Elise的前脸进气格栅被中间的部分分成了左右两端的隔断的圆弧,但是从视觉上来看,两端的圆弧有特别强烈的合并补全的趋势,这为这款跑车的前脸塑造出了特别的动势感,感觉狂奔时粗重的喘气呼之欲出。

相似性

Lotus Elise的前脸造型使用了圆弧形的元素,而且,在两盏大灯中间有两个辅助小灯,小灯的弧度几乎跟大灯保持一致,形成一个拓扑的结构。进气格栅两边各有两个辅助进气口,其中进气格栅与辅助进气口的弧度也保持了高度的相似性。

这样从车灯到进气格栅的造型就形成了相似性的关系,这样看似反复的拓扑设计,车灯与进气格栅的搭配在前脸营造出了高度的整体性和统一感,并且富有趣味性的线条。

红色的Mazda Ryuga,大灯的线条与格栅的线条按照格式塔视觉组织规律的相接性组织方式时,它们在视觉上产生了一个由大灯线条和格栅线条构成的联通区域,营造出了一种非常一致性的整体效果。

陡峭的大灯曲线和格栅曲线的结合产生了一种速度、紧张、激进的情感意象,增强了前脸的整体性和形式感。大灯曲线向后延伸到翼子板棱线上,产生了非常强的视觉张力,充满秩序、韵律、层次、流动的视觉感受。

共同方向运动性

四台汽车都是运动型车和跑车,之所以用跑车的前脸来论述共同方向性组织是因为跑车的特征具有最强烈的图形运动性组织特征。我们看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相隔性的组织关系,车灯、格栅、保险杠(缓冲区)等图形元素相互分隔开,但是它们的图形轮廓有构成了连续性组织关系,我们很容易将目光沿着图形轮廓进行延伸并补齐在同一方向上的图形轮廓相分隔开的区域,这是由于图形连续性组织关系的体现(如图中红线所示),它的连续性走向形成了同向的一种运动方向,让人们产生了“不动之动”的运动感。

同向运动性组织关系带给人们以运动的张力感,而这种感觉是有图形间的连续性组织关系构成的一种运动趋势对感官的刺激继而产生的对视觉的冲击。同向运动性的图形律中的体现是将这种同向运动性的张力增强,继而获得更强的视觉感受。

本头条号定期整理发布最前沿的设计趋势,希望能给热爱设计的你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欢迎设计界的朋友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同步大家的设计认知,共同提高设计界的眼界和水准。趋势并不一定要追随,但是趋势能让我们看到世界在变化。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