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泽突破轿车瓶颈,有了娜扎就成功了一半



6月23号,吉利的帝豪家族迎来了年度改款。就在两天之后,奇瑞的艾瑞泽车系也迎来了属于它们的改款。

奇瑞的“步步紧逼”或许是巧合,但毫无疑问,同作为自主品牌中的“元老级”车型,艾瑞泽与帝豪之间的针锋相对却不是巧合。凭借此次国六B排放标准的更新与当红明星古力娜扎的流量加持,艾瑞泽能否完成对竞争对手的超越,甚至将整个车系都打造成“当红流量增长点”呢?

艾瑞泽难“火”的背后

从艾瑞泽的现状来看,整个车系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属于销量不火,停产可惜的那类车型。

但其实形成这样情况背后的原因绝非偶然,首先回顾整个奇瑞轿车车型的历史便不难发现,其产品延续的时间相对较短。从早期的旗云、东方之子,到后来的A3、A5,再到后来的艾瑞泽,奇瑞在轿车领域没有任何一款从命名方式上就延续下来的车型,这就导致了在该领域下,很难积攒下用户的口碑,旗下产品每换一个名字,用户便需要重新认识、了解一次,这对于品牌积淀与用户认知度是极其不利的,车型论坛中也有不少用户有着这样的疑虑。




反观吉利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命名”后,及时做出调整,在2009年推出了“帝豪”,该命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已有十年之久,累计获得了253万用户的不小基盘。并在“扎实基础”之上逐渐“开枝散叶”,推出帝豪GL、帝豪GL PHEV、帝豪GS等衍生车型,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快速变换的同时又可以积累用户数量及口碑。

其次便是企业形象的转变。提到奇瑞,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技术宅”。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大步向前,奇瑞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3.0时代,凭借主导的“工程师文化”特性,奇瑞接连推出了T1X/M1X/T3X/M3X四大平台,如此完备的模块化平台,在当时还没有任何一家自主品牌可以相媲美。即使是风头正劲的吉利也只有在收购沃尔沃之后才拥有了可以炫耀的CMA架构。



除了平台之外,1.6T涡轮增压高达37.1%热效率的引擎更是在自主品牌中傲视群雄。但也正是过于专注于技术研发而忽略了产品销售的其它层面,导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奇瑞推出了不少“叫好不叫座”的产品。时至今日,外界仍普遍认为,营销是奇瑞实现“造好车、卖好车”目标的唯一短板。

产品优化已到极限

在国内自主A级车领域中,艾瑞泽GX pro的最主要竞品是来自吉利的帝豪GL和长安逸动。三辆车不约而同的在今年六月完成了年度改款、亮相,即使改动都不算太大,但产品实力均得到了提升,艾瑞泽GX pro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由于此次自主A级车的升级改款更多是为了符合国六排放标准,车型改动方面比较细微,不少消费者无法认知到新车型的升级之处,因此需要先了解到新车做出的改变。



艾瑞泽GX pro经过升级后,标配了TPMS胎压监测系统和高清行车记录仪,高配车型增加了驾驶席座椅电动6向调节、前排座椅电加热、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自动空调等,并对“雄狮智云”智能网联系统进行了再升级。外观上,新车增加了钛金灰车色。



帝豪GL符合国六排放标准之外加入了一套1.5TD+7DCT的新动力总成。同时,新车更换了吉利黑色新标和部分镀铬装饰条。配置上加入了PM2.5空气净化自动开启功能、L2级智能驾驶系统。



自6月5日亮相后可以看出,长安逸动的升级则主要集中在动力和运动质感上,其换装了蓝鲸NE动力平台的1.4T涡轮增压引擎,相比现款动力表现有着大幅的提升。前脸镀铬进气格栅改为亮黑色设计,尾唇取消了现款逸动的横向镀铬条,将哑光黑色改为亮光黑色,并新增双边单出的排气装饰口。

以上便是三款车型的升级之处。而购买自主A级车的消费者普遍对车辆价格比较敏感,仅了解到升级的配置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知道这辆车整体配置在同级中的表现。



油耗表现同样受消费者关注,从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来看,艾瑞泽GX pro并未公布数据;帝豪GL为6.1L/100km、长安逸动为6.1L/100km。不过车主们行驶的数据显示,实测平均油耗普遍会偏高一些。



保养方面,通过升级前车主们提供的数据,三款车的保养普遍维持在300-400元左右, 包括换三滤。而更换机油之后的费用在400-500左右。大保则根据每位用户的用车习惯、换件多少有关,没有一个准确的价格标定。但总体来说,三辆车都有着相对较低的保养水平。



通过图表不难发现,无论是车身尺寸、车辆配置还是用车费用等方面,艾瑞泽及其它两辆车的表现都较为接近,代表了当下自主A级车的主流水平。

因此,艾瑞泽的问题并不存在于产品,而是存在于和用户的贴合度上。我们看到,此次娜扎代言已经表现出了奇瑞进行营销创新的积极性。在产品实力与技术积淀已经没有明显优化余地的情况下,有了娜扎的艾瑞泽又能打动多少新用户?奇瑞又能以哪些方式去打动用户?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