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智捷5 Sedan在国内市场少见,车款却一直在更新

2011年纳智捷推出旗下第三款作品纳智捷5 Sedan,2013年又改名S5 Turbo,并在隔年发表由「GT-R教父」水野和敏所调校的Eco Hyper版本。一次次的进化,让这部车不论是外型或驾驭感受愈来愈跟上国际脚步,得以和各家同级对手一较高下。

不过,四门车的热度早就不比CUV和SUV。

纳智捷也深知不能逆势而为的道理,但要存活总得找到出路,因此决定朝性能车路线发展,毕竟在这次改款之前,此车就已有不俗性能,辅以这两年新登场的大屏车载系统与本次追加的纳智捷 Link+智联网系统,让此车的科技层面大幅提升,盼能借此吸引消费者目光。

换装新款熏黑HID头灯,另保险杠造型也经重新设计,更有运动感。

依循U6 GT成功路线 既然定位为性能车,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定要够凶、够杀。S5 GT225在既有架构下,参考先前U6 GT220的改造模式,除将头、尾灯做了更新,水箱罩、保险杠等也一并重新设计,再换上改装名厂RAYS所出品的18寸铝圈及倍适登减震筒身,将多数性能买家最在意的部分做了基础升级,配上车辆抢眼鲜艳的亮红涂装,看起来还真有几分跑车模样。

GT225才有的车侧贴纸;后视镜外侧备有后视镜头,变换车道更安全。

18寸名厂RAYS铝圈,配胎则采普利司通T001客制规格。

全车系皆有双出尾饰管,但扰流尾翼为顶规GT225专属配置,强化竞技氛围。

引擎盖上方新增导风口,不只有实际功效,视觉上也加分不少。

座舱是最大卖点 即使S5发表至今已有8年时间,但或许是路上能见度较低,外型在经过这么一改,确实变得吸睛许多,一点也没有老态龙钟感。然而,相较于动感有型的外观,S5 GT的内装就显得平实许多;虽然有12寸HD大屏车机做为控台主轴,也换上了更新版数字仪表,但整个铺陈仍免不了年代感。幸好这次的改款有针对细节处予以强化,像是门板上使用了类麂皮包覆并采红色缝线,而象征动感的红色元素也延伸运用在出风口饰条与排档杆上,看得出来是下了功夫。

在红色饰框及车缝线的妆点下,为S5 GT的座舱带来年轻活力;中央12寸屏赢在尺寸,解析度则是一般般。

S5 GT中控上的这套12寸大屏车机已不是新玩意儿,不过这次车厂还追加了纳智捷 Link+智联网系统,不论你使用iPhone还是Android系统的智慧型手机,都能透过app获得多达76项车况即时资讯,或是在上车前远端启动引擎、打开空调(停车环境要有4G网讯号),甚至你要预约保养、呼叫道路救援等,都可一键完成指令。比较特别的是,该系统还能配对永久或一次性的数字钥匙给家人或朋友,毋需碰面才能递交钥匙,让车辆使用更为便利。本车4695mm的车长领先所有对手,2720mm的轴距也硬是较对手多出一截,配上媲美CUV等级的1515mm车高,车室空间想不开阔也难。

虽是液晶仪表,但并非由单一屏组成,只能提供基本行车资讯。

在GT225上,全车四张大耳朵头枕带来上乘的乘坐感受,而一般的GT车型在副驾驶座部分更换上泡棉加厚且椅垫加长15mm的「女王级座椅」,让前座乘客在长途乘车、椅背角度较倾斜时还能保有一定支撑性。水野和敏表示,这样的概念来自于Nissan GT-R——驾驶座强调包覆性,但乘客则是以坐得舒服为优先考量,量身打造才能各得其所。

排档杆采游艇式造型,EPB电子手刹车为标准配置。

车门板有类麂皮包覆,质感比新世代对手还要好。

如果你要我挑出几个S5 GT在内装或配备上的缺点。我认为第一、是方向盘只能上下两向调整,较难找出适切的驾驶坐姿,也连带影响到乘适性;第二、就是没有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由于S5 GT推出年代较早,当时纳智捷可是凭着自家开发的一整套行车安全组合打天下,让驾驶人透过各镜头和系统模拟来获取车外的即时影像,对于提升行车安全不无小补。不过此系统并无法主动介入控制车辆的方向盘或油门、刹车,不能算是ADAS,只称得上进阶的主动安全配备,防护能力和新世代对手相比有段差距。

GT225座椅强调包覆感,大耳朵头枕俨然已成纳智捷标配。

感受得到的大马力 S5 GT225所采用的动力组合与U6 GT220完全相同,但最大马力因供油软体微调而上涨5hp,比起同样号称最速性能车的伊兰特 Sport还要多上21hp。变速箱虽延续既有的Aisin六速手自排配置,不过新增了「Mix Shift智慧双模式变档科技」,可在油门开度80%以上时将换档时间缩短至0.3秒,提供更直接的加速反应。

后座不仅够宽也够厚实,膝部空间更是充裕没话说。

我们在全油门加速时可以很明显发现换档时的动力空窗期颇短,甚至1档入2档时还会有类似手排车换档弹放离合器所造成的空转滑胎声,但可惜该变速箱未提供Launch Control,否则一定会更有乐趣。不过,Mix Shift能使用的时间不多(换档时油门深度不到80%就会以一般方式换档),若非特别激烈的操驾,其实以本车487.2Nm的最大扭力输出,足以应付多数日常操驾所需。至于换上了倍适登筒身的S5 GT225,在弯道里的可控性确实较旧款S5为佳,前后碟盘都加大至300mm的规格,也令它在激烈操驾时保有优异的制动性。

行李厢标准容积470升,配合后座椅40/60前倾打平可提高机能性。

不过偏高的车身重心,让此车在接近极限驾驶时较为不稳定,必须谨慎拿捏入弯车速和出弯时的油门踩踏,不然明显的推头现象难以避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具变速箱在D档时并无法使用方向盘换档拨片,只能在M手排模式下才能进行操作,逻辑和其他车款不同,使用上需花点时间适应。若持平而论,S5 GT225的性能是充裕的,高速再加速时的力道十分饱满,明显优于马力较弱的伊兰特Sport或福克斯等车,但若是谈转向精准度或操驾时的气定神闲感,S5 GT225则还有不小的精进空间。

与日本Tomei共同研发的1.8升汽油涡轮引擎,未来在新SUV上亦可得见。

进化脚步得再快一点 不管是以日系车还是欧系车的平均产品寿命周期来看,S5 GT都已经是一部早该改朝换代的车款了。在多数资源都集中在新SUV商品研发的前提下,S5 GT还能有如此的进化改良,我们已经觉得没什么好挑剔的了。但是,S5 GT要面对的各家对手,都是站得上国际舞台的很角色,且多数是全新款产品,这时本车的缺点就容易被突显──像是后座无出风口、单区恒温、方向盘无法前后调整等,考验消费者对品牌和车辆的忠诚度。

心得:协调感很重要马力绝对够用了,但变速箱还是不够聪明。Mix Shift的设计出发点不错,但油门不是只有0和1两种开度而已;当中间的过程无法被细化,开起来的人车一体感也会因此稀释不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