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海外资本热捧,为何国内热度比不上一瓶矿泉水?

知势研究局 首发头条

马斯克又来搞事了。

周日,他在推特上给出暗示,消费者可能以现价格购买特斯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推出全自动驾驶功能后的车辆将比现在贵得多。而这个潜在的涨价和自动驾驶是紧密相关的。马斯克说,一旦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梦想成为现实,其电动汽车的价格将大幅上涨。

这并不意外,现在选配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是要另外付费的。但马斯克的言外之意应该是,自动驾驶再升级,用户还得再多付费,这应该是首个在自动驾驶领域开始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价格优势”的说法。

目前,我们知道的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进度在实验室里面至少已经达到L4以上级别,而在路面上,仍然没有超过L3级别。

其实,在自动驾驶领域,全球性的并购融资规模一直在持续攀升。最近一单也是最大的一单由日本软银发起。一笔22.5亿美元的投资投向通用汽车控股的美国自动驾驶汽车公司Cruise ,转换成人民币也是百亿级别的大手笔。

相比之下,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军者之一百度,在上周的开发者大会准备展现其前沿技术的时候,CEO李彦宏在台上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意外,被一瓶矿泉水从头浇到脚。而他原来要讲的自动驾驶技术,反而没什么人关注了。

没错,这是一个意外事件,但我们能从这种对比差异里面看到什么呢?

在自动驾驶这个赛道上,随着技术门槛的提高,越往后拼的就越是后勤弹药,也就是资金储备。在这方面,欧美企业是仍然占据巨大优势的。以Cruise为例,去年以来,Cruise已经筹集了72.5亿美元的资金。

而国内的玩家呢?

其实国内的自动驾驶玩家大概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百度这样专门做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不涉及整车的;另一种是吉利这样,先和很成熟的方案商合作,自己也一边干一边学的;还有一种,就是造车新势力们,自己又造车,又做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

当然,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无论是哪一类玩家,目前都是投入大于产出,账面上都是亏损的。

有了上面这个对比,我们其实想说一个问题。

对于自动驾驶这个技术趋势方向,其实业界的异议很小;但在面对公众的质疑和舆论压力方面,我们的企业可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一方面,这种压力来自于过高的公众期望,总有人希望你弯道超车;比如,网络上的喷子们总是喜欢用特斯拉来和国内的产品做比较。

另一方面,这种压力到了买单的时候,就真实转换了:总有人希望你用1块钱当10块钱用,又好又省;这里面最典型的反应就是国内的自动驾驶系统千万别玩额外收费这套,加价?不能存在的!

于是,我们看到国内很多20万以下的自主品牌就配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而特斯拉这套东西虽然实际上也没到L3,照样可以加价卖。

这样巨大的预期差,其实是捧杀和闷杀,对行业的真实发展没什么好处。

5G时代,在汽车工业这一块,最突出的变革就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自动驾驶是未来的趋势,大家都能懂。

相比于国际巨头在认准趋势之后用真金白银 “ALL IN”的打法,相比于巨头们的抱团,我们在自动驾驶的优势在于初始用户更多,人力成本更低一些,测试的数据更广泛。但这些并不是啥决定性优势。

在顶尖技术开发的同场竞技之中,拼是全方位的,与其对特斯拉脑残粉般的追捧,为何不能给国内玩家们更宽容的空间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