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打不着火?冬季用车难题还得这么办!

[XCAR 用车 原创]

在经历过漠河极寒试驾的锤炼后,我自以为已经对北京的寒冷完全免疫了。与此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的车要比东北地区的“同类们”要幸福得多,至少在冬天不会经历那么“变态”的低温。

然而刚回北京没几天,一场降温就让我意识到显然是我太过轻敌。六级大风夹杂零下气温,透骨奇寒远超漠河的冷。在超低温环境下,我们的汽车难免会显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除了天冷不爱着车外,还会有一些其它的“隐疾”。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汽车在低温时会出现哪些“不适”,爱车又如何预防这些“头疼脑热”。

一、油耗增加:

油耗增加是每辆车在冬天都会遇到的问题,增加2~3L/100km属于正常现象。冬季油耗升高的首要原因是发动机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的过程中,需不断产生热量,为此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油。

如果冬季油耗要比夏季高出4~5L/100km,这种异常的高油耗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冷却系、供油系、润滑系及传感器故障都有可能造成油耗的异常增加。

1、传感器造成的油耗增加

油耗除了和驾驶习惯有关外,和车辆自身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智商”颇高的电喷发动机,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

当发动机温度低于工作温度时,电脑会自动采取“取暖”措施。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冷起动时,怠速会升高到1500rpm以上,这是发动机电脑为迅速暖机做出的正常指令。很多车主以为是发动机怠速不正常,其实大可不必担心。

然而传感器也有失误的时候,举个例子:和油耗关联最为密切的传感器就是氧传感器了,它是位于排气管上监测尾气氧含量的传感器。

当尾气中的氧浓度过高时,电脑会得知混合气中的燃油不足(燃油烧尽,仍有残余的空气),在下一个喷油过程就会适量增加喷油量;而下一个过程中,氧传感器又检测到氧浓度不足,于是会减少喷油量,氧传感器就是这样在反复修正间保持最适宜的喷油量。

燃油在冬季会出现雾化不良、燃烧不完全的现象,进一步导致积碳的增加。这些积碳不仅会附着在燃烧室内,也会随尾气沾附在氧传感器上,造成氧传感器失效。

当氧传感器发生故障时,电脑可能接受到错误的监测信号,如果将氧浓度不足误报为氧浓度过高,势必会增加喷油量,造成油耗升高。

氧传感只是作为基础喷油修正的传感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辅助修正的传感器,比如进气温度、水温、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等。它们可以在低温、大负荷工况下进一步增加燃油的喷射量。当然,这要建立在它们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2、冷却系过度散热造成油耗激增

在上一节我们提到多数电喷发动机会采用提高怠速的方法迅速暖机,还有很多高端车采用了电子水泵,在冷机状态下减弱冷却液循环来提升暖机效率。可见冷却液循环是决定散热和升温的关键。

注意事项:为了减少暖机过程中的热量流失,我们在起动之初将空调进风调为内循环模式,这样车辆在行驶时,暖风水箱的热量不会被来自车外的低温消耗。

水温传感器会监测水温的实时变化,尚未达到工作温度时,会保持喷油状态,如果这时开启暖风,会影响水温上升的速度,从而增加油耗。

当水温低于90℃时,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和暖风水箱间循环,称为冷却系小循环。

当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更强的散热,于是控制循环的节温器开启。节温器打开后,高温冷却液从发动机流向水箱。冬季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节温器是否良好,如果节温器闭合不严会使水温持续处于较低的状态,发动机油耗也会异常升高。

如果水温迟迟不能上升,且高速时温度更低,则基本可以断定节温器关闭不严。

3、积碳增多、燃油雾化不良造成高油耗

低温环境下,混合气燃烧不完全形成的积碳会堵塞喷油孔,改变原本饱满的喷射扇面,甚至使燃油呈滴漏状。

过多的积碳也会吸附燃油,原本的喷油量便无法满足正常燃烧。此时需喷射更多的燃油才能维持工作。

解决方案:可加注燃油添加剂清除积碳,不要轻易采用拆洗的方式。

拆洗清积碳一方面成本巨大,另一方面拆洗后可能造成喷油嘴顶针密封不严,燃油滴入燃烧室后引起油耗升高,甚至淹死火花塞。

4、发动机克服内阻,需耗用燃油

发动机内阻变大源自油液会在低温时变得粘稠,这个法则适用于机油,同样也适用于变速箱油和齿轮油。在冷机状态下,发动机需要克服内阻做工,自然需要消耗更多的燃油。

解决方法:关于机油的改进方法我们在下文中将会谈及。在这里给手动挡车主一个建议,在冷起动时踩下离合器,断开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啮合。这样发动机无需再带动变速箱传动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动机的阻力,同时对电瓶和起动机产生一定的保护。

5、胎压不足,增加发动机做功

随着气温的降低,轮胎内的气压也会随之降低。胎压不足时,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加,摩擦力也随之变大,油耗增加。

胎压不足时,胎侧的压缩形变也随之增大。我们都知道胎侧是轮胎的“软肋”,长时间扭曲挤压会使胎侧出现鼓包甚至爆胎的危险。

解决方法:时刻关注胎压是最基本的安全行车意识,换季时应及时调整胎压。讲究的车主可以尝试用氮气填充轮胎,氮气具有更稳定的特性,受温度影响不明显。

还可以加装胎压监测系统,目前后装胎压监测设备已比较成熟,种类和样式也比较丰富。定期检查轮胎状况不仅仅是冬季用车的重要话题,同样适用于全季。冬天油耗升高原来跟它们有关!

二、起动困难:

1、不能长时间连续起动,否则伤及起动机

由于机油粘稠,故而起动机负担增加。起动机的工作靠磁力控制。每次磁力开关触点结合时会产生虚接火花,长时间接触面会被氧化,这就是起动机工作能力变差的原因。

如果连续长时间起动,会导致磁力开关触点烧蚀,严重时会无法断开,使起动机处于一直工作的状态。

解决方法:单纯更换磁力开关可能导致起动机齿轮和发动机飞轮啮合不良,最佳方法是更换起动机总成。

除了硬件良好外,电路还要保证畅通。由于起动机的瞬时电流和功率非常大,所以起动机的火线是全车最粗的线。即便如此,外露的电极很容易出现锈蚀,所以确保电极的导电性是起动机顺利工作的前提。

2、蓄电池和起动能力密切相关

蓄电池是起动必需的部件。起动机、点火线圈、油泵等都会耗用电瓶电量,冷起动会极度折损电瓶寿命。

简单来说,电瓶能将化学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电瓶内部的稀硫酸作为电解液,在放电过程中会和正极的二氧化铅反应生成硫酸铅和水,电解液的酸性越小,电量越多。

然而酸性越小,水也会越多。极寒温度会使电解液的流动性降低甚至结冰,电瓶内的化学反应也随之变慢,对充电造成阻碍。正极二氧化铅因此逐渐减少,形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就是冬季电瓶能力变差的原因。

解决方案:当桩柱周围出现氧化物粉末时,需用开水或苏打水冲洗。

一旦出现氧化物,即说明桩柱出现漏液,可用黄油涂抹减轻泄露和氧化。如果任由酸液泄露,最终会导致线缆接头腐烂,造成起动困难甚至安全隐患。

可维护电瓶需经常查看液位,避免极板因缺液氧化。液位一旦低于下线,添加饮用蒸馏水即可。

关于电瓶的养护,避免连续起动或停车听音乐已是老生常谈的禁忌,另外长时间停放也是加速电瓶老化的因素之一。

如果长时间不开的话,可把电路线缆拆下来,防止用电器耗电。但车内电脑储存的信息也会一并消除,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再起动时,发动机怠速过高,储存的信息也全部清空,比如时钟、座椅记忆等。

如果不拆下线缆,就要定期着车,一方面让发电机为电瓶充电,另一方面可以将机油中的水分催干,同时润滑零部件,防止活塞缸筒、气门和气门导管锈死。

3、充电系统可让蓄电池满血复活

如果你会用万用表,还可以顺带检查充电系统的工作能力。在起动后,电瓶两极间电压应超过13.5V,如果低于这个数值就要检查充电系了。

还有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适用于可维护电瓶,在着车时打开电瓶加液盖,观察电解液是否有气泡冒出,并且气泡会随着转速升高而增加。

为了防止电瓶没电,我们可以在后备厢内准备一套跨接线。接线时,正负极连接救援车电瓶的正负极即可。

如果连接相反,也不会发生危险,顶多就是电量充足的电瓶给亏电的电瓶充电而已。注意先连接正极,再连接负极。为了防止救援车电瓶亏电,可将救援车先行起动2-3min后再起动没电的车辆。

为了方便接电,停车时最好将安装电瓶的那一端朝向道路,以便救援车接线。

当电瓶没电时还可以使用充电机,充电机分为快充和慢充两种模式。快速模式下,电流高达30-40A,在2h内即可充满电瓶,然而恒定大电流充电会对电瓶造成一定伤害,并且电量不实。

相比之下,慢充对于那些亏空较大的电瓶就受用多了,10h以上的充电时间会深度激活极板的活性,对电瓶的修复有一定帮助。

4、点火系统能力变差使发动机内力不足

发动机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点燃能力,由于汽油的燃点要高于柴油,所以不能像柴油那样被压燃,但良好的挥发性让汽油更易于被点燃,所以点火系统对于汽油机来说非常重要。

随着电控技术的进步,汽车点火系统的构成也逐渐精简。发动机电脑收集各个传感器的信息后,控制点火线圈放电的时间,高压电通过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在这些参与点火的部件中,传感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都是故障率较高的部件。

传感器发出的信息是发动机电脑的重要参考指标。举个例子: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过爆震的概念,爆震实际是混合气燃烧速度过快造成的。

当爆震传感器监测到爆震信号后,电脑就会使点火时机向后推迟,这样燃烧的速度就会放慢,以此达到抑制爆震的作用。

而造成爆震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燃油标号不正确外,高温、正时错位等机械原因也有可能造成爆震。因此电脑要权衡水温、进气温度、曲轴位置传感器等诸多信息进行修正。

因此传感器的可靠性就尤为重要了。很多传感器内部由电阻构成,低温会对这些传感器造成物理性损坏,使电脑接收错误的信号。

点火线圈故障是另个一常见现象。

点火线圈可在瞬间产生15-20kV的电压,如此之高的电压需要在橡胶套的密封下才能顺利传输至火花塞的接线螺母,否则会发生高压电泄露,影响火花塞跳火。然而橡胶是有使用寿命的,一冷一热间会加速橡胶硬化,使绝缘性降低,导致线圈漏电。

当点火线圈出现故障后,会出现燃烧不足的情况,火花塞电极会被积碳包裹,电极呈黑色。如果线圈无法跳火,甚至会造成火花塞淹死的状况。一般来说,汽油淹死火花塞会造成无法着车的后果。

在冬季,火花塞还极有可能被机油淹死。由于低温,发动机内部的磨损增加,烧机油的几率大幅升高。烧机油时,火花塞负极会沾有白色块状积碳。

解决方法:如果是传感器故障,一般会有连带反应,除了点火紊乱带来的发动机抖动外,其它系统也会一并显现故障。我们把车开到修理厂用电脑检测后,便可确定传感器故障。

而漏电就没那么直观了,如果是有分电器和高压线的点火系统,在黑暗环境下升高转速可以看见缸线和分电器间冒出的蓝色电光。

另外急加速时发动机会出现明显的抖动,由于缸内压力升高,故而火花塞跳火更加困难。由于发动机扭矩瞬间改变,电控程度高的车型会立即出现发动机报警、甚至是ESP报警。

如果用电脑进行检测,故障点火线圈所在的气缸会出现失火提示。将此线圈和其它正常线圈进行调换后,如果其它气缸出现失火,则说明此线圈故障。目前点火线圈以总成形式出现,一旦发现故障,直接更换线圈即可。

火花塞电极有积碳时,可先用锯片轻轻刮去,并用化油器清洁剂去除剩余积碳。如果火花塞间隙过大,可以进行更换。但是要根据积碳形成的原因及时修理,否则更换火花塞也是治标不治本。

打不着火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三、磨损加剧

都说冷起动会给发动机带来严重磨损,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低温降低机油流动性,增加阻力

首先,机油的流动性会因温度降低而变差,由于曲轴机构采用飞溅润滑,所以曲轴至少有一半是泡在机油中的。

曲轴从静止到旋转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粘稠机油带来的阻力,同时还要克服活塞环和缸壁形成的摩擦。

有数据表明,气缸50%的磨损是在起动时造成的,而这之中,冷起动的磨损会占到60%-70%。曲轴的旋转阻力增大后,还会对轴瓦、油封等相关部件造成损伤。

2、静置后的发动机缺少润滑

其次,在车辆静置后,位于发动机顶部的机油会流回曲轴箱,而向缸盖输油的油道只有在曲轴工作后才会有机油迸出。

起动之初是凸轮轴机构磨损最严重的时候。所以冷起动是考验机油保护性能的试金石,只有机油在金属表面形成油膜后,才能有效减少部件间摩擦带来的磨损。

3、机油在冷却过程中生成水汽,降低润滑性能

发动机在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分,久置不着车会使发动机内部发生锈蚀。结果不言而喻,再次起动时,机油中混入的铁锈会加剧部件磨损,同时降低润滑能力。所以在蓄电池那部分,我们强调车应该定期起动,不光是为了延长电瓶寿命,还能将机油内的水分烘干,顺便润滑零部件。

解决方法:针对发动机机油流动性变差,可以更换低温流动性更好的机油。

机油标号5W-30中,W前的数字就是低温流动性能,数字越低,低温性能越好。W后面的数字代表高温润滑性,一般机油在遇到高温后就会变得非常稀,继而失去润滑性能。

部分烧机油的发动机会加速机油蹿入燃烧室的速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W前后数字之差越大的机油,对于工作环境的宽容度也就越高。

另外按时保养是防止机油润滑失效最保险的方法,同时选用质量可靠的机油滤芯可以有效过滤机油中的杂质,减轻不清洁机油对部件的磨损,防止脏物堵塞通往发动机顶端的油道,确保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四、异响增大

人的骨骼间需要软骨连接,这样活动才能自如。汽车也是一样,坚硬的金属部件间通过橡胶元件实现连接,汽车在行驶起来才不至于让人感到过度颠簸和抖动。

1、缓冲部件遇低温变硬,行驶中异响

然而气温降低时,这些橡胶元件就会变脆甚至变硬,从而失去缓冲作用,当零件再度发生挤压时就会出现异响。

这种情况在底盘尤为常见,异响故障也是信手拈来。比如凉车时打转向,减震器塔顶的缓冲垫就会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

低速经过减速带时,减震器的胶套会出现“咯吱咯吱”的噪音。其实这些异响并不会带来安全问题,充其量就是听着闹心罢了,当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这些小噪声也就随之消失了。但长时间忽略异响会使部件的损坏加重,如图中减震胶套。

解决方法:保险起见,可以将车开到修理厂进行检查,如果这些部件没有损坏,修理厂一般也不会建议更换。

要想减轻橡胶部件的老化异响,关键还是要养成良好的用车习惯,遇到坑洼时减速行驶。多加注意不一定会让橡胶部件延年益寿,但随心所欲一定会让底盘零件提前退休。

2、内饰异响影响行车质感

除了底盘外,内饰材质也会遇冷收缩,安装间隙增大后发出异响,特别是以硬质材料为主的车内。在过减速带时,整个仪表台会出现“垮台”的声音。

怠速的时候,内饰板会随之发出有规律的震动。总之这个时候你就会理解为什么高端车都会追求软质内饰。摸不是目的,静才是车内质感的最高体现。

解决方法:尽量减少拆装内饰及门板的几率,每一次拆卸都会造成饰板和车架的间隙。

饰板和车身靠塑料扣固定,拆装时难免会拆坏几个卡子,但修理工是不为你补齐这些卡子的。

如果你对这些异响忍无可忍,可以将饰板拆下,更换一套新的卡扣。并用电工胶带贴在可能和饰板接触的车身金属上,起到缓冲的作用。

3、刹车异响可能和橡胶部件硬化有关

提起橡胶硬化,我想起最近遇到的一个维修案例。一辆车在低速行驶时,后轮会出现尖锐且有规律的摩擦声。经检查可以确定是后轮刹车分泵回位不完全所导致的。

由于刹车盘表面不是完全纯平的,所以在刹车时,分泵要随着刹车盘表面的起伏左右摆动。

分泵上的轴销就是这个作用,正常状态下活塞一边的分泵是可以活动的。外部的轴销套可以保持轴销的正常活动。

当轴销套在低温下老化后,轴销可能出现锈死,造成分泵的自由旷量受束,使刹车片和刹车盘的间距变小甚至保持摩擦状态。

异响只是初级表现,进而会造成刹车盘偏磨,增加油耗,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过热,导致刹车能力变差。

解决方法:当刹车出现分离不彻底的情况,需要尽快把车开到修理厂检查。

动手能力强的车主可以将分泵拆卸后用润滑剂润滑轴销,并涂抹润滑硅脂。

注意切忌使用齿轮黄油润滑轴销,由于刹车分泵温度极高,黄油会在高温下融化成液态,失去润滑功效,还会降低刹车盘片的摩擦。

如果轴销套老化,需要更换。拆下分泵后,可顺带检查分泵活塞的橡胶皮碗是否完好,如果硬化,会发生渗油,需更换分泵。

磨损严重怎么治

五、渗漏

1、温差过大造成密封圈变硬老化

渗漏是低温带来的另一大问题。发动机在工作时温度可轻松达到600~800℃,气缸壁甚至会高达近2000℃,正常状态下的水温至少也有90℃。

气温越低,发动机从热机到凉机的温差就越大。然而,发动机部件间都是靠橡胶密封圈连接的,在温度变化过程中,金属零件和橡胶的膨胀、收缩系数也是不同的。

橡胶会在冷热交替的过程中失去弹性,密封能力越来越差。加之现在很多车通过直喷、涡轮等技术压榨动力,发动机内部的压力巨大,这也催化了发动机渗漏的速度。

解决方法:对于渗漏来说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只能通过更换密封圈解决。并且要遵从“赶早不赶晚”的宗旨,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车主对初期的渗油不以为然,要知道,渗漏之处就是发动机压力的“出气筒”。泄漏点不会自行愈合,只会从渗向漏逐渐恶化。

2、注意防冻液冰点,防止水箱冻裂

随着气温降低,我们还应注意检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一般修理厂在保养时会用冰点检测仪检查冰点,如果冰点低于当地冬季气温,会建议更换防冻液。

防冻液是充当发动机散热的介质,之所以不直接用水作为冷却液,是因为冷却液需长期充斥在发动机和水箱中,金属部件和水接触的过程中会发生腐蚀或生锈。

特别是水的稳定性不佳,100℃时就会沸腾,造成“开锅”,而0℃又会结冰。我们知道水被冻成冰后,体积至少会增加1倍,发动机水道和水箱很可能因此被胀裂。

相比之下,防冻液的稳定性就好得多。沸点一般在110℃以上,冰点最低可在-60℃。和机油标号相同,高、低温差越大的防冻液,品质越好。和偏碱性的自来水相比,防冻液中添加了多种化学成分,防垢、防腐蚀性都更出色。

注意事项:虽然现在很少有车主会用水替代防冻液,但不少人还是会在防冻液减少后,用水补充液位。这种做法可以在夏季作为应急,但稀释后的防冻液需要尽快更换,否则很可能成为冬季行车的隐患。

补加防冻液的时候一定不要几种防冻液混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腐蚀水箱壁,发动机水道被腐蚀后,防冻液会顺着穿孔渗入发动机,使机油乳化降低润滑性。图中为机油中冷器,金属被锈蚀后,防冻液和机油形成浑浊的液体。

选择和原车同品牌、同颜色的防冻液是最保险的办法。防冻液的更换周期为2年40000km,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要根据防冻液的清洁程度和冰点进行判定。

3、防冻型玻璃水可以提升驾驶安全

同样涉及防冻的还有玻璃水,相信有不少车主会用水代替玻璃水。在雨刮器刮水时,玻璃水中的乙二醇能起到润滑作用,有效延长雨刮橡胶寿命并防止摩擦产生的划痕。所以玻璃水并不是简单用水就能替代的。

其实玻璃水的作用不仅仅是清洁车窗,它还能在风挡表面形成防雾膜,并有一定的抗静电性,可以防止灰尘沾附。

说回到冬季用车,玻璃水的防冻性能尤其重要。如果玻璃水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有些车主表示:“我用的是防冻型玻璃水为什么还会结冰?”,特别是很多人看到玻璃水水壶里还是液态时,就严重怀疑喷水系统是不是得了什么疑难杂症。

其实喷水系统存在几个结冰点,找准这几个地方,故障就很容易解决。

比如狭窄的水管和喷水嘴处。由于这些位置远离机舱,还是气流高速流经的地方,所以更容易结冰。

解决方法:当玻璃水无法喷出时,先检查水壶里是否还有玻璃水。如果水壶内已结冰,就要用温水灌入水壶使冰融化,然后将玻璃水全部放净,更换冰点更低的玻璃水。注意不要用开水,开水会使冻硬的水壶迅速膨胀,导致胀裂。

如果水壶内的玻璃水仍是液体状态,需要让车内人员启动喷水模式。此时喷水马达应当发出工作声音,如果没有声音,多半是马达故障。

喷水马达运行良好的前提下,就可以把问题锁定在输水管路上了。由于低温会使橡胶水管变硬,老化松脱是常见的情况。在喷水若干次无果后,可先观察车底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水流出,则是水管松脱造成的。

如果没有类似情况,可用热水冲浇喷水嘴和输水管。当喷水系统解冻后,需要定时反复喷水,防止再次上冻,并且及时更换冰点更低的玻璃水。

编辑总结:汽车的各个系统间看似独立,但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冬季汽车可能发生的“不适”来看,车上没有绝对独立的系统,一个故障点可能会连带出其它的衍生问题,造成多种故障现象。

虽然故障千奇百怪,但带来的不便却是千篇一律。所以日常保养要从每一个细节抓起,拒绝爱车“亚健康”,始于勤检查的良好习惯。渗漏?试试改掉这些习惯便可防患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