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变得很执拗?不是因为不听话,这个原因父母要理解!

因为要出差,丽丽把2岁的女儿婷婷送到了孩子姥姥家住几天,走之前,丽丽安顿姥姥帮忙给婷婷理一下发。

但是,丽丽出差回来之后,姥姥对她说:“婷婷不听话,太拗了,哭着闹着,无论如何也不肯理发,说是怕妈妈回来不认识她了。”

丽丽听了既感动又觉得好笑,感动的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居然那么在乎妈妈的感受,好笑的是,孩子竟然会这样思考问题。

“婷婷,妈妈爱你,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妈妈对你的爱都不会改变。”

丽丽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

许多成年人也许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

(一)什么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呢?

秩序敏感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众多敏感期之中,非常重要的敏感期之一,儿童大约在1岁的时候就表现出这一特点,会持续到4岁左右。

秩序敏感期分为外在秩序和内在秩序,外在秩序是儿童对其自身与所处环境关系的感知,内在秩序则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相对位置。

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对秩序非常敏感,他们认为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所处环境的微小改变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全感,杂乱无章的环境会让他们极度烦躁和痛苦,思维、感觉、情绪、心理都会产生混乱。

儿童通常会选择用哭泣、叫嚷等行为来对抗无序的环境。如果长期被这样的情绪困扰,就会浪费他们生命的时间,让他们无法健康地成长。

(二)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写道: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

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1—3岁

这一时期儿童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到向外的秩序感,对外在物品的摆设位置、行为的先后顺序、物品的所有权等等表现出近乎苛刻的要求。

他们经常会要求做任何事情必须有先后的顺序,要求家里的物品不能随意变幻位置,属于某个人的物品,不允许其他人触碰,也会要求自己穿衣服、吃饭、开关门等等。

如果秩序遭到破坏,孩子就会感到紧张、不安与焦虑,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

记得蒙台梭利曾在一本书中写过一则小故事,有一位母亲带着1岁半的孩子去旅行,途中这位母亲走得又热又累,出了一身的汗,于是便把外套脱了下来搭在胳膊上,继续抱着孩子前行。

然而,孩子突然哭闹起来,而且越哭越凶,母亲怎么哄也不行,身边的游客也过来帮忙安抚、逗乐孩子,但是丝毫不起作用。

后来,这位母亲把外套穿上之后,奇迹发生了,孩子立即就停止了哭闹,并且反复说着:“妈妈,衣服!”

他是想告诉他的母亲,衣服应该穿在身上,而不是搭在胳膊上,他抱紧妈妈愉快地笑了。

3—4岁

这一时期的儿童对秩序的敏感上升到了对规则的要求,他们认为人人都需要遵守某种规则,会有意识地去要求别人,他们会把这这些规则融入生命、内化于心、表现于行。

这一点儿童与成人完全不同,成人可能会觉得,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没有权利、也没有必要去干涉,而儿童天生就有秩序感,喜欢遵守规则,也想要让他人遵守规则。

如果成人不能保证这种秩序,秩序就会被权威取代,孩子就可能会惧怕成人,或者讨好成人,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孩子的智能趋于平庸,人格产生卑微,生命变得乏味。

记得有一次,我在十字路口等红绿灯,有一位行人在绿灯还没亮的时候,就准备往前走。

一个大约3、4岁的小男孩喊了起来:“叔叔,不可以,你不可以过!现在是红灯!”边喊边要冲上前去。

小男孩的妈妈拉着孩子的手,对孩子说:“这孩子,别人走别人的路,咱们走咱们的,你怎么这么多管闲事啊!”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眼圈一红,哽咽着说:“妈妈,叔叔不应该违反交通规则!不能在红灯亮的时候过马路!”

小男孩认为“不能闯红灯”这个原则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出于本能,他想要阻止违反交通规则的路人。

(三)秩序敏感期对于生命的意义?

01 帮助儿童形成自我。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老师说: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来自童年,是童年造就了一个人的品格和素质。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之中,内在遵守了秩序,外在也执行了秩序,孩子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专注于自我的成长与探索。

02 帮助儿童树立规则意识。秩序让孩子依照一定的规矩行事,明白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事情需要等待,哪些事情有什么规矩,哪些东西应该放到哪里……帮助孩子建立了程序和规则意识。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就会变成一个有秩序的社会人,愿意遵守秩序和创造秩序。

03 帮助儿童形成诚信意识。在秩序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内心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有信任社会和他人的能力,也会变成一个诚信的人,有诚信意识。

04 帮助儿童形成自律意识。儿童热爱秩序,有着敏锐的秩序感,他们对东西本来应该在位置很感兴趣。出于本能,他们常常会尝试着发挥这种热情,总能注意到所处环境中每样东西的位置,并且记住这些位置。

当他们发现某样东西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会感觉到极其痛苦,通常会主动放回原处,并且摆放得整整齐齐,他们很享受整理秩序而获得的乐趣。

如果成人不横加干涉,就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孩子自律的好习惯。

05 帮助提升孩子的智力。 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孩子做事很有条理,会建立一种内在的逻辑,条理和逻辑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清晰而立体,有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提升孩子的智力水平。

(四)父母该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呢?

01 帮助孩子营造整洁有序的生存环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尽量按照一定的顺序行事,不随意改变家中物品的位置,不混淆物品的所有权,使用完物品后及时物归原处,尊重孩子对于秩序的感知,营造一种温馨有序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觉得很舒服自在。

02 耐心观察和倾听孩子。如果孩子因为头脑中预想的程序被破坏,而出现情绪问题,父母要耐心地观察与倾听,充分理解孩子对于秩序的强烈要求,允许“再来一次”,保护好孩子的秩序感。

03 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如果遇到不可逆转、无法重来的无奈情形,父母要做到充分理解孩子,并做恰当的解释工作,允许孩子把恼怒的情绪哭出去,给孩子时间,让他慢慢学会接纳已经发生的事实。

蒙台梭利说:儿童所具备的秩序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件伟大的礼物,它促使儿童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还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引导自己成长。

作为父母,一定要清醒意识到秩序敏感期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破坏了孩子内在的秩序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