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律性”差,家长“狠心教育”,只会变得“潜移默化”

果莓妈妈原创文章,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无论是严格的父母,还是宽容的父母,我相信本意都是为孩子好,只是教育理念不同,表达方式也完全不同。但是,严格不等于狠心,再严厉的教育,也应当有一个度。

前几天我去医院,看见一个爸爸拉着女儿的手,一边走一边说,你再敢玩一下手机,我就扇你一巴掌,爸爸说的很大声,孩子很尴尬的笑笑,说实话,看见孩子习以为常的反应,我对她挺心疼的。不知道这位爸爸这样威胁加体罚式的教育有多少用,但是从孩子的反应来看,并没有真正的认同爸爸的话,只是表面上听话了。

父母都想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即使孩子还小,也希望他能够有纪律,但是表现出来以后,就变成了体罚,其实纪律不同于惩罚,如果认为培养孩子守纪律,就等于要体罚孩子,那实在是有点矫枉过正了。

其实纪律这个词,是从信徒演变而来的,而信徒的真正含义是“教育”。

一、家长爱孩子,却用错了表达方式

1.态度专横

有的妈妈为了培养孩子守纪律,就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孩子只要负责执行可以了。有时甚至不需要问清原因,对孩子的态度非常专横。

2.体罚孩子

当孩子做错了某件事,或者结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父母就会用体罚孩子的方式,来让他“记住”,并保证以后不会再犯。这是对孩子犯了错误,惩罚孩子最直观的一种方式。

3.经常批评孩子

当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做不到时,父母就会采用批评和抱怨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错了”,或者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还不够好,还需要更加努力。孩子做错了事,我们当然要批评,但如果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做不到而经常性批评孩子的话,那么,对孩子的自信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面对这些错误表达爱的方式,很多家长总是不以为然,但却并没有深层次的去想过,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哪些影响呢?

二、家长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会带来哪些影响?

1.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观

孩子跟大人一样,心里对自己都有一个清晰的评价机制,评分标准往往由父母的态度决定。因为孩子的是非观有限,大部分的观点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父母若是经常否定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否定自己。

2.孩子的个人幸福感偏低

孩子的幸福感高低,跟父母的态度是分不开的,面对严格甚至狠心的父母,孩子的行为一直被限制,没有自由可言,幸福感就会比较低,孩子的天性是要探索世界,如果父母阻碍了孩子探索的自由,虽然孩子不懂得拒绝,但是很容易造成孩子不快乐。

3.孩子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较差

孩子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他整个人生态度,一般来讲,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在充满爱和关怀中成长,但是,父母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就会以对成年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这样虽然孩子养成了一些自律的好习惯,却没有学会怎样跟家长友好的相处,因为在他的心里,父母只教会他成人,并没有教会他爱。

我有一个同事,父母在他小时候离异了,她跟妈妈长大的,她的妈妈就是那种特别苛刻的人,对他要求很严格,有一件事做不好,就会挨骂,甚至挨打。他形容起自己的那段日子,几乎没什么幸福感可言,一直到现在,二十几年过去了,他在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上,还是很差,没办法让别人走进他的心里,也不能跟任何人掏心掏肺,真诚的相处。直到生了孩子,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善。

家长不应该只在乎孩子的成绩,当然,成绩也很重要,同时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如果因为自己过于严格,给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什么阴影,那就得不偿失了。发展孩子技能的同时,也要给足他们安全感。

三、家长如何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1.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我们平时与孩子相处时,要实行能沟通,绝不说教。能说教,绝不打骂的标准。处理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因为打骂好用,就图省事,跳过一二,直接来三。父母最好能跟孩子保持一定频率的有效沟通。有效沟通的标准是,在给孩子讲道理的同时,也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能我们大人一味的说,告诉孩子怎么做,那样又变成了说教。

2.高质量的亲子时光

父母最好能做到,每天留出两个小时左右,和孩子有一个高质量的亲子时光,这段时间里,父母不会被任何事打扰,全心全意的陪孩子学习或玩,让他感受到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在一起时,心不在焉,边玩边看手机,或者一边干自己的事,一边看着他,这样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这段时间里,父母必须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没有被敷衍。

我的小侄女今年才一岁,在我跟她玩游戏时,如果同时在做其他事,或者跟别人说话,她就会大叫,吸引我的注意,让我专心和她玩。所以父母是敷衍还是全心投入的,连一岁小孩都看得出来,大孩子怎么能看不出来呢。

3.坚持自己的标准

说了这么多,其实并不是反对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只要把握好度,是完全可以的。父母也不应该一味的纵容孩子,不给孩子提任何要求,这样的溺爱,也会把孩子惯坏。父母要掌握好心里的标准,觉得哪些是孩子可以做的,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只要涉及到原则问题,就一定要坚持执行。

4.严格与宽容适度转换

有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严格还是宽松,只要善解人意的父母,在必要时候能够严厉起来,或者,冷酷狠心的父母,在必要时候也能温和下来,给孩子安慰,也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严格和宽松是可以适度转换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管教孩子时的情绪是不是平和的,以及最终的效果是怎样的。

我相信所有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即使是严格一点,也大多是出于孩子的未来考虑,希望他以后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活得更轻松一些,无非是想多教他一些生存本领,这也都是为他们好。但是,在对孩子严格的同时,一定要关注他的心理和情绪,与技能相比,让孩子学会爱和自信,也同样重要。

今日互动话题:你是一个狠心的父母吗?你觉得对孩子狠心是褒义还是贬义呢?欢迎大家互动留言一起和果莓妈妈探讨

我是果莓妈妈育儿师,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都会跟大家分享很多育儿知识,帮助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