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现不好到处找老师管?心理医生说:父母才是孩子的催眠大师

文︱范青

接诊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可爱的九岁小姑娘,被妈妈带到门诊,要求给孩子测智商。妈妈认为孩子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很差,从小学一年级就经常考不及格。满足这位妈妈的需要给孩子测了智商。孩子的智商在正常范围内,那是什么使得这样一个孩子成绩如此的差?于是我要求跟孩子单独交流,妈妈同意了。

在跟小姑娘聊天的过程当中,小姑娘不停的说:“阿姨我很笨,你说的这些我听不太懂”;“阿姨我很笨,你让我做的这些我做不好”

孩子虽然这样说,同时她也能很好的领会我们交流的内容,并且清晰的回应我的问题。我问到她为什么总说自己笨呢?孩子回答我说:“我妈妈经常跟别人说我出生的时候脑缺氧,留下了笨笨的这个后遗症。所以,我做什么都不如别的小朋友好。”

听着孩子这话,我有一种揪心的痛。这个“笨笨的”的标签,在孩子身上贴的真牢,产生的效果“真好”!很多家长问如何能让孩子听话,让孩子爱学习,懂礼貌,……那就像这位妈妈学习吧!

这种贴标签的方式,放之四海而皆有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由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平时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您意识到了吗?

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脑子”、“笨的出奇”、“这点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猪脑子”,“啥也做不好”的孩子!

所以,家长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少用嘲笑羞辱等负向的语言给孩子贴标签,多用正向激励性语言来评价肯定孩子,对孩子多贴积极的标签,就像催眠中的引导语,让孩子在我们善意的语言中,快乐成长!

让我们都来做我们孩子的催眠师吧,让孩子在我们的“催眠”中潜移默化的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范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级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罗秋兰本体能量学导师团成员

催眠治疗师

青少年高效学习导师

儿童心理评估师

儿童行为矫正师

NLP训导师

专业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

累计咨询时间过万小时

成功个案千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