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婴儿哭了不抱”的那个家族,几乎都成了疯子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是现如今国内局部流行的一种育儿理论,来源于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的相关理论。

“行为主义育儿方法”声名大噪

约翰.华生在1928年出版的《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中,倡导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 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

这样养育的宝宝,会显得很乖,让父母觉得很省事。因此曾在美国风靡一时,大量践行。

华生家族直系成员却接连“精神”出事

正在华生的声名大噪之时,他的大儿子雷纳却放弃了行为主义,皈依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流派,试图从 精神分析层面寻找他痛苦产生的原因,并成为精神分析领域的佼佼者。但是最后,精神分析也没能拯救他的生命,在历经多次自杀未果后,终于在近40岁的时候完成了自我毁灭。

而雷纳同父异母的妹妹和弟弟也是在华生的育儿理论实践下长大的。妹妹面对痛苦的方法是泡在酒精里,通过酗酒麻痹自己的情感,即便如此,幼儿时期教育模式带来的感情缺失,依然让她痛苦异常,数次自杀。 而他的弟弟选择的是另一种方法处理这个问题,那就逃避,据说成年后无意工作,一直在流浪中挥霍人生。

在第三代里面,雷纳妹妹的女儿也是这个育儿模式的牺牲品,她很好的传承她母亲痛苦的基因,以及处理方式则是酗酒,并曾几度酒后轻生。

雷纳在自己的日记里曾写到:“我追溯了从前的自己,从童年到婴儿,我发现我成长的过程是冰冷的、机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中的色彩,这或许是我人生痛苦的源头。……,我的父亲在教育中,剥夺了我和我弟弟妹妹的所有感情基础,或许他也没有意识到吧。”

他还写到:“在痛苦中,我似乎看到了 我在摇篮里哭的昏天黑地,而我的父亲只是在不远的地方冷漠的看着我的无助。”

华生的后代们集体觉得痛苦不堪,并依次选择了 研习、麻痹、逃避的处理方法,但依然无法摆脱悲惨的人生。

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创始人,在其育儿理论严格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竟然都有相同的心理和精神障碍,是多么的讽刺啊 !

“育儿之神”的没落

当年约翰.华生的育儿理论也曾风靡了整个北美,影响了以千万计数的人群。

然而,大量在华生育儿理论下成长的孩子却在成年后出现了集体反思和理论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种

育儿方法对人性的摧残,越发触目惊心。目前,约翰.华生的行为心理学在育儿领域的实践已经被美国人民彻底摒弃,华生也成了美国人民最讨厌的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宝宝的哭闹,是最本能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投射,如果不能被及时响应,就会在心里有所投射,这种投射的后果,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投射会在宝宝长大后的人格行为中进行反应。

虽然宝宝的哭闹是很扰人,但是生宝宝就要让他能够健康长大呀!

各位宝妈,及时合理响应宝宝哭闹吧!别做将来后悔莫及的事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