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听话,老母亲应不应该焦虑

头条号签约作者 蒲风霖


带孩子和朋友在馆子里吃饭。我们聊着聊着,朋友突然惊讶的说道: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乖呀!”朋友说,“你看他,我们一边聊天,他全程一个人玩。”

这么一说,我也注意到了。

事先我交代孩子不能跑出包房,他就一个人围绕着椅子转圈圈,拿着矿泉水当武器施展功夫,一个人比划着模仿奥特曼,或者坐在椅子上摇啊摇。

“你看他都不吵着玩手机的。”朋友称许的说道:“真是个乖宝宝。在家里不用你操心吧!”

那倒是,我回忆一下,确实呀!

别人家的孩子,看完动画片关电视时,总是又哭又闹。我家的孩子,动画片看了二十分钟忘记关了,他会主动说:“妈妈,快关电视,不然会坏眼睛的。”

别人家的孩子,在外面玩,催回家,总是迟迟不归。我家的孩子,在外面玩到饭点,打电话过去,虽然就不乐意,可是也很乖的说:“好的,妈妈。”不多一会儿,就听到敲门声。

别人家的孩子,用树枝猛打公园里的花朵。我家的孩子,在旁边一个劲的喊:“别打,别打,会被罚款的。”

别人家的孩子一般都很调皮,霸道,在一起打打杀杀吵架哭闹。我家的孩子,从小到大没和别人打过架。有一次放学接他,看到他和一个男同学学奥特曼打架,人家都是真动手,一招一式猛烈攻击,打在他身上,疼在我心中。再看他,他就是花招式,假打,嘿嘿哈哈叫个不停,但是只是在摆样子,丝毫没有打起来的概念。看得我好气又好笑。

男孩子,谁都希望他勇敢、独立、开朗、是个男子汉。作为一个男孩子,用“斯文”“乖巧”来定义,我觉得其实这并不是严格意义的褒义词。

然而,几乎所有见过我的亲朋好友、同事,包括幼儿园老师,都觉得我家孩子,斯文、听话、乖。

孩子太听话,是教育出了问题吗?

其实一直都不太操心孩子的成长,直到突然朋友圈看到不少关于教育孩子不要太“听话”之类文章,包括大号“凯叔说故事”里发的一篇文章标题让人心惊胆战——《孩子太听话,就是家长太失败》 :

还有的文章,对乖孩子观点鲜明的批判力度让我感到焦虑无比。

观点一:越听话的孩子,越容易落后。

观点二:听话的孩子只是一个伪命题。

观点三:太听话的孩子,是教育出了问题。

看到这些满屏的警示,我差点没有一口老血喷出来。赶紧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孩子的成长过程,他还真是从小到大都这样听话乖巧。

最近一个学期,转学到了新学校,还没几个星期,就被幼儿园老师选上了当生活委员和小组长。送孩子去学校,问起老师他的表现,老师说:“这孩子,很乖很懂事。每天来幼儿园,进门就知道帮老师拉窗帘、摆桌椅。”

来家里搞家政的张姐也在夸孩子,我们外出了,孩子就趴在桌子上画画,画张姐在搞卫生,然后送给张姐。有次张姐搞完卫生出门了,才发现孩子还给她衣服口袋里塞了一块饼干。张姐说:“这孩子真乖真甜心。”

这种无问题乖宝宝,看似没毛病。我讲什么,他都选择无条件信任,这让我很感动,但也由此感到沉重:在教育上,我是不是太着重于灌输给孩子观念,而放弃了让他独立思考的机会?

在纠结和焦虑中,我从原生家庭、夫妻关系、教育方式等各个方面,对孩子为什么成为一个乖宝宝,做了一番彻头彻尾的反思。

  • 原生家庭母亲强势,导致我不自信的性格

我出生的家庭,母亲比较强势,父亲更温和些。这似乎和我现有的家庭相反。母亲的强势表现在:在家务料理上,她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我整个童年、少年、少女时代,都没有做过什么家务,很多事情都很依赖于她。在家庭重大决策问题上,也都是她拿主意,我基本都选择服从,如果说有过叛逆,可能就是我没有听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孩子爸。性格上,父亲几乎不会打骂我,而母亲,有时候暴脾气来了,就会选择打或者骂。

从性格的形成来看,我少年叛逆期充满了对父母的反抗和激烈的内心挣扎,我在学校里变得十分的刻苦上进,但也会感到很压抑,也对自身产生怀疑、不自信。到了成年,叛逆期过后,我成年了,又逐渐在生活中,释放压力,变得十分的平和。

我和孩子爸的性格互补,我文静、善于倾听、温柔、不够自信、偏弱势,而孩子爸的性格则强(ba)势(dao)、有主见、动手能力强。

我对孩子听话感到焦虑,是源于原生家庭导致的不自信的性格。孩子的性格,更像我,贴心、温柔、斯文。但我不喜欢自己的性格。所以,我总是给孩子爸抱怨:“作为一个男孩子,如果随爸爸的强势性格,该多好呀!”

  • 夫妻关系融洽,家里充满爱会让孩子容易听话

我也会有时候凶孩子,但是孩子不怎么怕我。有次凶了孩子,还把他屁股象征性的打了几下。孩子等孩子爸回家就开始告状:“爸爸,妈妈今天把我打成茄子了!”

打成茄子!!!对!他的比喻就是那么精妙,完美的形容了一个粗暴的母亲的虐娃行为。

然而,事实上,他并不会真的怕我们。

我和孩子爸自由恋爱,从认识到热恋到结婚到生娃,孩子爸都像一棵大树,保护着整个家庭。孩子是我们爱情的结晶,在教育过程中,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里对他浓浓的爱,因此性格上比较阳光、快乐。这也是他转学到新学校,没有不适应的原因。

他乐于分享——放寒假他没地方去,今天我提了一大袋饼干带着他到办公室,没多久他就把饼干分给漂亮阿姨们了(对,没有叔叔的份)。

他性格开朗——去乡下爷爷奶奶家,他很快就成为乡里一堆孩子的孩子王。

他懂礼貌——在乡下,一个远方来的客人进门和孩子爸聊天,孩子看到了,就自觉进屋里,舀了一瓢水给客人喝,尽管那个瓢黑乎乎。

他很贴心——我中年脱发厉害,他安慰我,妈妈没关系的,以后你变成了光头强更帅气。

他还很勤快——四岁的时候他吃完杨梅,拿着装杨梅的碗给我说,妈妈你看我把碗洗的好干净了!

我一看果然好干净,于是问,你怎么洗的啊?又没水。

他一脸羞涩:我拿口水洗的。

……

家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也因此对我们充满信任和爱。充满爱的家庭,孩子就容易带容易教,容易变成听话的孩子。

  • 家长的言行,最终会影响孩子的举止

家长的言行,其实也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爸特别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这一点对孩子的影响挺大。孩子的奶奶有次绿灯还没有亮,见到公路上没什么车辆,就拉着孩子的手要往前走,但是被孩子拖住了说:“奶奶,你看绿灯都还没有亮。绿灯行红灯停你不记得了吗?”

在公园里,孩子想摘花朵玩,我和孩子爸会同时说:“花朵是给大家看的,摘下来,它一会儿就枯了,就不好看了。而且摘公园里的花朵,被管理员看到了,会被罚款的。”

平时,我和孩子爸在家里都不看电视。晚上一般我都看些书,孩子爸也都看些电子小说。孩子偶尔也给看些动画片,但是严格规定他的时间。所以,孩子看电视很自觉,也从来不玩手机。

听话懂事,是优点不是缺点

上周末闺蜜一家子都出差,家中老人又在乡下赶不出来,所以她的孩子放我家里带了一天。

闺蜜的孩子吉吉宝宝和我家孩子,一转眼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吉吉宝宝比我家孩子小一岁多,所以我让孩子多照顾弟弟。我和孩子爸忙别的事情,孩子就带着吉吉宝宝在楼下玩,偶尔看楼下,看见孩子牵小弟弟的手到处跑,非常和谐。

晚餐我们带孩子们去郊区农家乐。把俩娃放在屋外面的沙堆里玩着。突然响起了炮声。我赶紧冲出去看俩娃,想帮他们捂耳朵,却看到我家孩子迅速往吉吉宝宝身边跑去,然后捂住吉吉宝宝的耳朵,吉吉宝宝也学着哥哥,把哥哥的耳朵也捂起来。

我放心了,拍下来这一刻珍贵的画面,两个孩子互相捂着耳朵,力求保护对方。把照片发给闺蜜,闺蜜彻底放心,大夸我家孩子懂事、和吉吉宝宝相处融洽。

还有平时一些小细节,可以看出我家孩子很有安全意识。在乡下,他不会爬到很高的山坡上,他事先会想想,那种高度,他能不能爬上去,爬上去会不会容易掉下来摔伤。过马路,他会注意牵我们的手。电源线,他会远远躲开,只会开家长允许的开关。这可能是缺少探索精神,但是对于一个才五六岁的孩子,自己注意安全,会让家长省下不少心。所以,听话懂事其实是优点不是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不应该强制让他朝不同方向发展

冷静下来,应该明白一点:听话并不是抹杀个性,调皮捣蛋、胡思乱想也并非就是富有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各的特质。别人家的孩子好动活泼,运动能力好,而我家孩子性格偏文静,看书画画能够静下心来,这都是个体差异。如果非得让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就会导致焦虑感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充满焦虑,也同样会产生不自信的心态。

孩子怎样才会听话?孙瑞雪《爱与自由》中说,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听话,其实也就是有自控力。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强迫一个调皮的孩子变成循规蹈矩听话的孩子挺有难度的,搞不好还会让孩子被压抑得更加反叛。

那么,一个听话的孩子,强迫他调皮、搞破坏,貌似也不合常理,我家孩子或许就缺少这根筋。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孩子的天性是怎样的,就应该顺其天性成长,而不是强迫他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充分的爱

有人说,听话懂事是让家长省心了,但是并没有尊重孩子的天性,可能他表面上听话,但实际上是磨平了自己的个性和棱角,长大后反倒成为问题儿童。我觉得这个也要辩证的去看待。

如果是用责骂、吓唬来让孩子听话,确实会让孩子不敢暴露自己的内心,压抑自己的想法。但是听话并不是说,不准他哭闹、不准他犯错,而是用更加委婉巧妙的方式,让他遵循规则,让他懂得取舍选择。

小时候我家孩子有点偏食。他不想吃蔬菜水果的时候,我告诉他,吃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脸就会变得像像大苹果一样,红扑扑的。他挣扎一下,就会去吃蔬菜水果了。

他不吃肉的时候,我就告诉他:“吃牛肉呢,就可以像牛一样强壮,吃鸡肉,就像鸡一样灵活,吃猪肉,就可以像猪一样,胖乎乎的很可爱。(他偏瘦)”孩子也会尝试着去夹肉吃,还问:“那吃鱼肉,是不是可以像鱼一样游来游去呢?”“对呀对呀!等你长大点,就可以报个游泳班,这样就可以和鱼一样游得快了。”听话的孩子,可以这样用爱和耐心慢慢哄出来。

教育孩子最好的心态,应该是平和、宽容和理解。这建立在爱的基础上。

给予孩子充分自由,宽容他的错误,对他的个性发展充满理解,与之平等沟通,孩子也会对你的爱充分感知,就会对你充满信任。在这种信任的氛围中,孩子会容易接受你的说服和教育。

在教育这条路上,尊重孩子的本性,给孩子自由空间,多思考、多关注孩子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听话与不听话,不是衡量孩子的标准。孩子是不是正常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当家长的,更用心去体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