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三种“懂事”表现的孩子,其实内心很自卑,但父母还引以为傲

文|西红柿妈妈

小雪9岁,腼腆害羞,出去或上学排队总是站在人后,不太愿意“抛头露面”。而她的父亲性格比较暴躁,时有怒火难压的时候,邻居经常能听到他对小雪的怒吼,但没听到小雪的任何回音。后来碰到小雪妈妈才知道小雪很少反抗,也不愿意多说话,什么事都放在心里,一回家就写作业。小雪妈也不知道孩子在学校过得是否愉快、有没有困难,经常想和她谈谈心。但小雪只是安慰妈妈,强颜欢笑说:“都很好啊”,然后勤快的和妈妈一起做家务,不提任何不满,不提任何需求,成为了大人眼里“懂事”的好孩子。

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的孩子,家长就要留意改变了,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一、从不敢违抗父母的命令,做什么事情都要征得父母的同意。

从小我们就要面对和孩子各种“谈判”,小时候为了买不买玩具,吃不吃冰淇淋,甚至穿哪件衣服都要和孩子斗智斗勇一番。有时候威逼利诱,有时候连哄带骗,在原则问题上也会坚立不移的捍卫主权,不打破规矩。

但是有的家长比较“权威专政”的,则不同意任何人挑战他的决定,不管合不合理,就是那句:“父母都是为了你好”,“我是大人,我说了算”,让孩子即使想谈也只能是噤若寒蝉。慢慢地,孩子就会很自卑,不敢做任何决定,什么都按父母的指令去办。而且做任何事情都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不管事情合理不合理,从来不违抗父母的命令。

二、孩子很小就懂得克制的自己的欲望,不争也不抢。

成人的世界总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那更别说是孩子,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那么多,怎能没有追求和梦想,如果没有,那只能说她是想也不敢想,问也不敢问。大多数的孩子都经不住诱惑,从进商场开始,他们就会想要买玩具、买糖果,买各种颜色漂亮物品,这都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有的家长基本不怎么理会孩子合理的的需求,孩子提出一个愿望,马上回句:“有什么好玩的,有什么好吃的”,孩子万分的热情也会瞬间冷却。由于从小都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逐渐孩子就不会再坚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们变得很自卑,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长大后当他们内心有梦想时,小时候那个被打击,被否定的声音就会出现,从而不敢再去追求梦想。

三、时时迎合大人,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这类孩子很会察言观色,有种超出自身年龄的“洞察”能力,常被别人夸懂事。就像故事中的小雪一样,从来不提需求、发表自己的观点,挑战父母的权威。那是因为他们的想法,长期会父母否定,所以内心已经很自卑了。

如果孩子太懂事了,变得没有自己的想法、非常自卑怎么办呢?家长可以趁孩子还小,及时改正自己的做法,让孩子重获快乐的童年。

1、家长不需要处处展示权威,小事情试试做决定前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既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又多了亲子沟通的时光,让孩子感觉家里的有些事情也是自己参与决策的,是家的一份子。

2、给孩子反驳的机会。

也许听完她的反驳,你会觉得孩子的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家长也是边教孩子边学习成长的,不需要完全认为大人经验丰富,大人说的就一定对,孩子能反驳说明孩子具有思考能力。

3、要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孩子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很正常,但因为家庭环境因素各不相同,大部分家长也不可能实现孩子提出的每一个想法。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用自己劳动所得换取小金额就能实现的物品,对于金额很大不在家庭计划之内的物品,可以告诉孩子记在愿望清单上,通过延时满足来实现。

4、教会孩子学会计划、学会取舍。

进商场前提前做好计划,而不是到了商场见到什么要什么,平时孩子会时不时提出想要某个东西,那就让孩子写在愿望清单上。(很多时候她不是真的喜欢想要,仅仅只是包装好看或者看到别人有)。

5、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有欲望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需求分为必须和非必须的。

比如买米,这属于必须的,因为没有就不能正常生活了,还有一种需求是即使马上没有得到。但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的东西,这就是非必须的,可以延缓,把当时的不买转化为一种未来的期待。

全8本不吼不叫培养好孩子正版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哈佛家训如何说孩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家庭教育孩子的育儿书籍父母必读 ¥39.8 领10元券

孩子成长中有想法,长大后会更有追求,在这个物质消费的时代,我们总会要面对和孩子谈论金钱和欲望。但要教导孩子正确通过自己努力获取,小时候不是照单满足,长大后要取之有道,让孩子明白不是得到某个物品就会让她永远快乐,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美好值得发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