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比同龄是虐待,父母从来不应该用比较来约束孩子

近日,韩国警方修改儿童虐待调查标准,把“我要把你扔掉”、“把你送到孤儿院”、“把孩子与其他兄弟姐妹或同龄人比较或差别对待”等语言都列为精神虐待行为, 儿童父母将遭到调查。

消息一出,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这样挺好的,有些不当的语言真的会伤害到孩子!

也有的网友吐槽:国内很多妈妈都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家比较,殊不知这样对孩子伤害很大。

有的不禁感慨:有多少人的童年阴影是“别人家的孩子”......

可见,很多人小时候都被“别人家的孩子”伤害过。

父母的做法无非是想通过这种对比,来唤起孩子的学习动力与上进心,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反而更容易伤了孩子,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1、比较带来自卑

《少年说》节目中,一个女孩在台上哭着恳求妈妈:“能不能不要拿我与别人家孩子比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看不到?”

妈妈反驳说:“我觉得你的性格需要打击,不然你会飘。”

女孩流着泪说:“你们老是打击我,让我觉得自己很差。”

妈妈反而挖苦她:“你成绩这么差,学霸怎么会和你做朋友的?”

总之,在妈妈眼里,女儿就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

当孩子被打击、挖苦,总是得不到认可时,会很容易胆怯、自卑,做什么都没有自信。

家长要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而不是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更不能以自己是家长的身份去贬低孩子。

2、比较之下还可能产生嫉妒心理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拿孩子与同伴比较,而是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都值得用心呵护。

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我不羡慕别人的猛虎儿子,也不嫉妒人家的千里马儿子,这个世界上绝了哪种生命形式都会导致地球毁灭。

3、父母这样做,你家孩子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说:“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

那么,挖掘孩子的潜能,我们可以这么做:

激励孩子,用对方法

考试不及格,学生却得到一个笑脸,学生不解的问教育家Rita Pierson:“你为什么给我一个笑脸?”

她说,“因为我发现你正渐入佳境。你没有全错,还对了两个”,然后,用鼓励的语气问学生,“我们复习这些题的时候, 难道你不会做得更好吗?”

学生说,“是的,老师。我可以做得更好。”

Rita Pierson为了鼓励差生,做了个极有智慧的测试,不给孩子感觉想死的绝望,而是让他感觉到自己并没有那么糟。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不要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对比,而是要给予他希望,给他树立信心。

当他通过实践获得了成功,这种自信源源不断地注入,从量变到质变,会让一个孩子脱胎换骨。

帮孩子找到擅长的领域,拓展他的潜力

香港歌星陈美龄,是70年代的当红歌手,她还是3个学霸孩子的妈妈。她的3个儿子都就读于斯坦福大学。

大儿子3岁时,表现出对做菜有兴趣,她就带儿子到厨房教他如何做菜、做蛋糕,只要孩子有兴趣的都不怕麻烦,放手让他去做。

教育专家杨东平曾说:让每一个孩子的天赋展现,是家长的终极使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闪光点,父母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爱好,拓展他们的潜力,使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给孩子压力

爱逼孩子学习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太多的压力。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曾说,每个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无论父母怎么“改造”,他最终还是想成为自己。

不强加自己的梦想给孩子,让孩子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父母要多一些平常心,努力将自己生活过得精彩,不给孩子太大的精神压力,孩子反而会更优秀。

愿天下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都能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关注【妈蜜趣】,在这里获得更多的亲子育儿知识,帮你解决育儿难题的同时,定期参与福利活动!如果你有好的育儿心得和体会,欢迎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科学育儿。

本文由【妈蜜趣】在今日头条独家首发,且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