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孩子不懂事?那是你用错了方法,这么做孩子秒变乖宝宝

导读:孩子每一个挑战性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孩子的内在需求,都在呼唤着父母深层的爱。如何说孩子才能懂得我们的爱,如何听才能了解孩子深层的内在需求,让我们接通生命与生命的联结,让亲子之间都获得生命深处的滋养,走一趟无痕化心教育旅程?

童书妈妈小丽,家有两宝,教育专业出身,但不是专业教育孩子。多年童书育儿媒体从业经验,陪娃读过上千本童书,愿放下自己固有的期待和观念,跟随孩子的成长引导,分享这一路的收获和坎坷。欢迎同频有缘人关注。如果您看完觉得对您有帮助,欢迎转发分享。

生活中,总是会有妈妈求助,孩子不肯配合刷牙怎么办?孩子不肯自己穿脱衣服怎么办?孩子早上不愿起床怎么办?爸爸总是吼孩子怎么办……包括我自己养育孩子的6年中,也时常会遇到孩子不肯配合,觉得抓狂的时候。于是不断地去学习,看书、上课,然后不断践行,越来越发现,很多时候是我们用错了方法,导致孩子和我们产生了对抗。

为什么乖宝宝越来越频繁说“不”?

客体关系的理论大师,也是精神分析学派里主要研究母亲对孩子影响的温尼科特说:“6个月之前,没有婴儿,只有母婴”。客体心理学的理论家,精神分析师玛格丽特▪马勒也有相似的观点,她把宝宝出生后到四周左右的这段时间,称之为新生儿的正常自闭期,把出生后2—6个月的时期叫做正常共生期。从6个月开始,很多婴儿能从爬着到坐着,视角的转换,同时也宣示婴儿逐渐脱离母亲,开始更多向外探索,感受“我”的意识。特别是孩子可以直立行走后,他们可以探索的半径变大,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意识,但还处于懵懂的确认自我意识期。


孩子跨入一岁半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会表现出越来越多对自我的掌控权。比如要自己吃饭,自己走路不要大人牵着……还有一个更明显的表现是:在他爸爸妈妈可能叫的还不是那么利落的时候,“不”“不要”已经说的很溜,即使语言表达不是那么清楚,肢体语言表述的已经再清楚明了不过。孩子开始频繁说不?恭喜你,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萌芽,别再抓狂了,赶紧偷着乐吧,小小的人儿正在练习走向独立。

如果你还在因为宝宝不肯配合而抓狂不已,不妨试试下面这些方法:

换种方式说“不”,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接纳

  • 换个时间或地点

生活中孩子随时随地都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有些我们觉得合理,会立即满足,有些我们觉得不甚合理或时机不当,会立即对孩子说“不”,但孩子每每不领情,纠缠哭闹。其实,这个时候,大人可以换种方式和孩子说“不”,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理解和接纳。

比如,马上要开饭了,孩子特别想吃饼干,我们担心给孩子吃了饼干,一会儿又该不好好吃饭了。当孩子提出请求的时候,试着这样说:好啊,吃完饭我们睡醒午觉之后就吃饼干,配上好喝的酸奶。

如果我们直接说“不行。”“不可以!”孩子会很失望,然后哭闹非要吃,这样的场景很熟悉吧?但我们换了种方式说“不”,既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认可他的需求,感觉被理解和接纳,孩子的需求又得到了满足,只不过是延期了一下,此时孩子就愿意更配合大人。

  • 通过想象或幻想实现的方式,承接住孩子的失望情绪

幻想实现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绝妙好招。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生活中尝试去实践下,用在其他人际关系中也是极好的。孩子有需求,有期待很正常,我们大人也经常会做白日梦,区别只在于孩子往往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生硬拒绝或打击孩子的需求,孩子会觉得自己的需求是不被认可的,敏感的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觉得父母拒绝自己是因为不爱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幻想实现,就像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架了一座桥梁。

比如,有一次我带回家一本做主食的书,上面有很多图片,孩子说今晚就看这本书了,不讲故事了,然后我们还约定了21:22就关灯睡觉。孩子看着那些美食图,跟我说,妈妈我现在想吃饭了。那个时候已经稍微超过我们约定好的睡觉时间。我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小猫饼(书上的小猫饼看起来确实很吸引人)。我说:“嗯,小猫饼看起来真的好好吃啊,我也好希望现在我们就能吃到小猫饼啊。不过现在太晚了,我们关灯躺被窝里,然后在梦中吃小猫饼。明天早上睡醒之后,你告诉妈妈梦中的小猫饼是什么味道的,好不好?”有时睡前小家伙会不让我们关灯,这次居然很开心地说,“好的,我们现在就睡觉,一起做梦吃小猫饼吧。”

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掌控感

孩子看起电视来没完没了,你催了好多次,孩子对你的催促置若罔闻,这似乎是很多家庭的常态。是不是以前试了很多方法,比如威胁啊,强迫啊……孩子总是被动的一再被催促的状态,每每失灵不管用,还闹得亲子关系紧张。不如试试把掌控权还给孩子:

比如:“宝宝,我们吃完饭后可以一起看10分钟的电视。”孩子做出喜悦状态,等着我们帮他开电视,或自己迫不及待就想跑过去开电视。此时,不急,拉着孩子的手说,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现在是几点,然后把手机拿过来,让他说出现在是几点(前提是数字时间孩子已经都能认识)。“现在是19:00,我们19:10分的时候把电视关掉。”然后把手机放在孩子手里,让他自己控制时间。我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大感之前低估了孩子的自控能力。孩子被赋予了自主关电视的能力后,真的是很认真的在履职,看一会儿之后就看看手机屏幕上的时间。几次下来,孩子都可以在约定点到了之后,自己一边说:“10分钟到了。”一边站起来自己走过去关掉电视。

这件小小的改变,让我开始反思很多育儿中的细节,确实作为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很多时候以孩子太小不懂的理由,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当孩子变得对自己的生活毫无掌控感的时候,孩子更多会表现出消极怠工的状态,对大人说的话充耳不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当我们肯真正放下对孩子的控制,逐渐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更愿意配合我们

妈妈和宝宝互相帮对方刷牙

实践中的智慧总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将育儿的目标逐渐从控制孩子变成和孩子建立深层的联结,我们就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好办法,来引领我们做一个真正能滋养到孩子的妈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