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都不听?优质父母采用这4个步骤沟通,合作共赢并不难

01

昨天回家乘坐高铁,我的旁边是一个女孩,拎着一个特别大的旅行箱还有一个随身带的小背包,我们刚坐来她就拿起手机打了一个电话。而接下来我听到的话和我看到的她的样子,深深的触动了我。

以下是她说话的部分内容:

接下来我要跟你说的话,你听了别哭啊,不是故意要煽情,我就是想跟你说。本来想要当面跟你说,可是说不出口,所以就用这种方式说出来。我真的特别要谢谢你,在我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是你一直陪在我身边。记得那会儿我写小说,跟宿舍里的人关系也不好,跟家里又发生了一些冲突,特别迷茫特别孤独。是你接纳了我,也让我接纳了我自己,让我有了安全感,让我勇敢的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才有了现在的越来越好。在我22年的生命里,遇见你真好,只可惜认识很久但之前并没有熟悉。我们都要毕业了,我特别希望你能够保持单身,活出一个人的精彩,但又特别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有了依靠。

你别哭啊(这个时候这个姑娘虽然对电话里的另一个人笑着说别哭,可她自己已经泪流满面,似乎忘了自己还在火车上,有人在看着她)。人的一生中遇见的很多人,只能遇到一次或者几次就再也不见了,可是每一次遇见就已经足够美好。不过你放心,别的不说,你的婚礼我一定到,你的婚纱我包了。

我这次的旅行要走多久还不一定,看情况,以后在哪里也不知道,但我不想跟你说再见,你就是我的启明星。

接纳对于一个22岁的姑娘也是如此的重要,如此的美好。或许对于电话那头的让人而言,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很平常的事情,可是对于这个姑娘,却意义重大。接纳,让她变得勇敢;接纳让她变得自信;接纳,让她获得勇气;接纳,让她铭记于心;接纳,让她越来越好;接纳,成为她人生困境中的启明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接纳,都需要被理解。我们的孩子,同样如此。

02

孩子的感受总是不被接纳,不被理解,这才是很多育儿问题背后的原因

我在候车大厅候车的时候,旁边坐下来一位妈妈,手里抱着一个小女孩有三四岁的样子,还拉着一个小女孩用的卡通小行李箱。刚坐下来就拿出水杯让女儿喝水,小姑娘喝了一口吐了,说不想喝。这个时候妈妈显的很生气,说,必须喝,不许吐,谁让你这么不争气发烧了呢,必须要多喝点水,再这样烧下去你会变成傻子呢,知不知道。然后又把水杯放到小女孩的嘴边让她喝,孩子看上去很难受,感觉眼睛都不想睁开。就是不张开嘴巴,这下妈妈更生气了,吼着让孩子喝,小女孩哭了,说着,妈妈我不想喝水,我想睡觉。妈妈只好放下水杯,又来了一句,以后再也不会带你出来玩了,就给我天天待幼儿园。

在小女孩妈妈的眼里关注的是孩子发烧了这件事情,就想去解决,改善这件事情,就想让孩子喝点水,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对改善发烧有帮助的,却忽视了孩子当时的感受。孩子生病了,很难受,不想吃东西,不想喝水,吃了会吐,会更难受。结果就是,小女孩生病加伤心更难受,拒绝喝水妈妈更生气。对改善发烧有害无益,反而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03

比事情更重要的是情绪是感受,处理孩子的事情,首先要关注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绪

美国情商研究专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就提到,消极的情绪会破坏人的心智,会让情绪闹压倒思考闹,甚至让思考脑瘫痪。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强烈的消极情绪使个体过于关注自身,妨碍个体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

情绪破坏心智,焦虑、愤怒或者抑郁的学生无法学习,处于这些情绪状态的人无法有效接收或处理信息。

我亲身经历且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在儿子3岁的时候,带他去外婆家,同行的还有我的妹妹。在他吃饼干的时候,妹妹从他身边经过,不小心碰到了他的饼干,全掉在了地上还被踩了一脚。他就哭了,妹妹赶紧去安慰她,说,宝贝别哭,饼干掉了没关系,等到站了阿姨再买好多更好吃的饼干给你,好不好。结果这一安慰,他突然变得生气,哭的更厉害,还吼着,饼干掉地上了,你是踩坏的。当时是在火车上,旁边还有很多人,我就想着赶紧先让他别哭了。也上去安慰他,解释给他听,跟他说:别哭了好不好,阿姨他不是故意的,妈妈再给你买。同样的,根本没用,反而哭的更厉害了,而且看上去越来越生气。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一个孩子妈妈,走过来,示意我让她来试试。她走过去蹲下来,抓着孩子的手,说,宝贝的饼干被阿姨撞到掉在了地上,还被踩坏了,宝贝心里一定很难过。然后去拍拍他的肩膀,没再说什么,停了几秒钟。这个时候儿子的哭声开始变小了,接着她又说:阿姨也不是故意要踩坏宝贝的饼干,你看她也很难过很担心你,我们原谅她好不好。如果你还想吃饼干等下车了让阿姨再去买好不好。(这个时候妹妹在边上也说了对不起)。就这样儿子点点头,不哭了。

后来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再想起这件事才明白,火车上遇到的那位妈妈才是育儿界的高手,相比当时的我和妹妹关注的都是事情,都是让他先不要哭了,可这个目标却没能达成,反而哭的更厉害。可是那位妈妈却在第一时间说出了孩子的感受,理解了孩子的难受,结果孩子自己就不哭了,也原谅了阿姨,

再后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时,我都会先去关注孩子当时的情绪,先去接纳、理解他的感受。然后再来处理问题,处理事情。我切身的体会到,当我这样去做的时候,处理事情反而变得很简单,我们的目标总是很容易实现,而且还不会破坏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会觉得沟通很容易。

04

心理学家及教育家艾丽卡.雷斯切尔博士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很明确的告诉了父母这一点,这也是处理我们和孩子之间冲突的秘诀。她在书中这样写道:

当你面临任何教育挑战时,从同理心开始,聚焦于对孩子的理解上。

当孩子得到理解后,他才能从情绪中抽离出来,去花精力面对事情,解决事情。我们想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自然而然就会变得容易。

理解孩子的感受是处理事情的第一步,我们要学会四步走,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并教会孩子如何处理问题。

很多妈妈可能会问,理解孩子的情绪容易,可是光理解了他,理解了他的难受,他的生气,他的不开心,可问题还是没解决啊,事情还摆在哪里啊,怎么办?我们要学会使用这4个步骤来做:

案例:孩子在游乐场玩里玩的时候,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哭着来找你说

(1)理解孩子的感受,我们可以这样说:

宝贝,你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走了,所以你很生气很难过,是不是,妈妈特别理解你。如果换成是我,也会觉得难过,不高兴。(同时有肢体语言配合更好,比如说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抓着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

(2)教孩子应对这类事情的方法,可以这样说:

宝贝,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人抢你的玩具,你可以这样做:看着他的眼睛,大声的对他说,这是我的玩具,你抢我的玩具让我很生气,你不可以这样。然后紧紧抓好自己的玩具。

在这里我们也要做好困难预设,比我说我们想到有可能那个孩子还是会抢走他的玩具,他该怎么办?我们就可以教他求助,向妈妈求助,向老师求助。

(3)鼓励,告诉孩子我们永远都是他的支持者,帮助者,可以这样说:

宝贝,你勇敢的去做,不要怕,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告诉我,只要你需要帮助,妈妈都会在你身边帮助你,支持你。

就是让孩子知道虽然事情是他做,我们不能替代他,但是我们永远都会在他身边帮助他,支持他。

(4)和孩子一起练习。

这一步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我们就是那个抢走孩子玩具的小朋友,设置不同的场景下,和孩子一起练习我们教他的方法,我们教他说的那些话。让孩子大声的说,去做,反复的说反复的做。等到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就会派上用场。

练习,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我们总以为我们告诉孩子了,我们跟他说了,他就明白了,他就会去做。结果他没做的时候,我们就会生气,觉得他故意不去,不想去做。其实不然,对于孩子而言,任何一个改变,任何一个技能都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才能学以致用。这个道理跟我们大人学习新的技能是一样的。

处理事情,先去处理情绪,先去关注和理解对方的感受。不管是对于解决问题,还是处理人际关系都非常的重要。当我们面对孩子的事情这样去做时,不仅能更好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教会孩子处理问题和人际关系的技能。更重要的还可以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会让教育变得容易,让沟通变得容易,从“两败俱伤”变成合作共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