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颗种子,请让他用自己的方式长大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确定自己爱的方式对吗?有时候,是不是在借着爱的名义逾越了为人父母的界限呢?

一岁多的孩子想自己吃饭,你嫌弄的到处都是太脏,总是一口一口的喂;

会走路的孩子想让你牵着手上楼,你嫌太慢,宁愿自己抱起孩子上楼;

觉得孩子吃不饱,饿着肚子,总是追着孩子喂饭,求着哄着孩子能多吃几口;

……

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父母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美其名曰“爱”,殊不知这种“爱”已经剥夺了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阻碍。

英国教育学家纪伯伦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的应该是爱,而不是思想,他们自会有自己的思想。

没有人会是谁一辈子的保护伞,父母对于孩子也一样。每当孩子要做或碰到一件事时,父母总是及时的挡在孩子面前,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剥夺孩子自信心、独立性、责任心、创造性等核心能力养成的机会。

父母保姆式的为孩子操办一切,因为孩子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并不懂父母的辛苦,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这是应该的,也就成了大家口中所谓的“养出的白眼狼”,说到底这是谁的错呢?

孩子太小,父母总是担心别的孩子欺负他,所以当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在一旁紧紧的盯着、护着,父母的爱看上去很伟大、无微不至,但也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和强大的机会。

我们总想护孩子周全,觉得这样才是“为孩子好”,殊不知在护周全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进入了过度保护的模式,渐渐的孩子会养成胆小怯懦、依懒性强、缺乏自信的的性格。

父母的过度保护下,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孩子之间的相处有自己的模式,他们之间的问题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也是锻炼孩子处理问题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绝佳机会。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懒、不收拾房间,与其一味的抱怨不如找找自身的原因。

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帮忙做家务的想法,那时可能才1岁多,但是因为父母的包容性不够,把孩子的这种想法当成是调皮捣蛋,父母的插手在孩子那里就会理解为自己不行,爸爸妈妈不相信自己,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懒惰,从而不懂得感恩父母。

相比于在田野里玩的一身土来说,很多家长宁愿花好多钱让孩子上早教课或者去游乐场,他们可能会觉得这里更干净更安全。

个人认为孩子就应该亲近大自然,当然早教课和游乐场也是要去的,因为两者带给孩子的快乐是不一样的。

在春天,很多人应该都见过杨絮漫天飞的场景,严重的时候在远处在可能会误以为是在下雪。就在那样的季节。有一次带我家姑娘出去玩,她看到起风时漫天飞舞的杨絮好开心,有时会跑着去追它们,看到柳絮飘落到地上她也会去捡,放在手里一坨一坨的,嘴里一直在念叨着什么(因为还不会说话,所以我一句没听懂),看那样子真的好开心,不时的还咯咯的笑着。

孩子的乐趣真的很简单,像上文中提到的柳絮一样,大人可能一看到就烦,但是孩子却能从柳絮中找到不一样的乐趣,所以经常带孩子去爬山、去田野里追逐嬉闹吧,因为那里不仅能让孩子身心得到放松,也能让孩子身体健康得到保障。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应该抑制的是“我懂”“我经历过”“我知道什么对你好”的念头,我们也都为人子女,面对这些不允许和束缚你是否有过反抗呢?

孩童时期是好奇心最重的阶段,作为父母的不应该去禁锢。人生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如果想让孩子乐观、勇敢、自信就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去尝试、去探索,成功会让孩子有成就感让孩子自信,失败则会让孩子积累经验。

懂得放手才是深爱,你替孩子避开的风险,生活总会如数奉还;你替孩子走过的路,孩子仍然需要哭着自己重新走一遍,正如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明成,最终教训太过于惨痛。

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参与,却不能代替,我们不舍得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很苦。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一颗种子,只有历经风霜、雨雪,挫折和挑战,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孩子终将要学会自己面对一切,请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