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嫉妒本身,家长做好这4点,嫉妒会变成动力

01

上周末,在家里和儿子玩"小兔子和大灰狼"的角色扮演游戏。儿子自告奋勇的提议,由自己来扮演大灰狼,我和奶奶,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兔妈妈。

一开始儿子非常开心,但当故事进行到小兔子被大灰狼吓得躲进妈妈的怀里,被妈妈安慰的情节时,他却突然发起了脾气。冲着我大喊道"妈妈不许让奶奶抱,奶奶抱我,我不要做大灰狼了。"

这话把奶奶逗笑了,她立即问儿子:"布丁,你现在竟然开始嫉妒自己的亲妈了啊?这样怎么得了呢!小朋友的嫉妒心不可以这么强哦!"

每次儿子有点吃醋,奶奶总是会一本正经地跟他说"小朋友不可以嫉妒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嫉妒,好像是一个被约定俗成的贬义词。那么,令人谈之色变的嫉妒,真的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02 良性的嫉妒,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有一期《少年说》里,高二男生郭道洁吐槽了他的学霸室友熊伟强。说每次考试,熊伟强都说考砸了,让自己心里有一种"终于要超过他了"的小激动。可结果出来后,熊伟强却考的比自己好很多,自己很郁闷。

最后,郭道洁表示,一定会努力学习,期末考试一定要超过熊伟强,此言一出,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对于熊伟强的"嫉妒",并没有给郭道洁带来负面影响,反而成为了他前进的动力。

正如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所说的那样:"良性的嫉妒,其实是一种上进心。它意味着一个人对自己有要求,对未来有期盼。"

心理学上的"促进效应"表明:

适度地与更优秀的人做比较的确能够激发动力,让人对各种知识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更愿意付出努力去精进自己的能力。"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嫉妒,其实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家长不必太过慌张,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嫉妒也可以变成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好的催化剂。

03 面对孩子的嫉妒,家长如何应对呢?

东野圭吾说:"嫉妒是一种最常见的人性,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失控,而并不在它本身。"

那么,当孩子展露嫉妒心,我们如何疏导,才能将这份嫉妒留在"可控范围"内,使其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呢?有一些小方法可供参考。

(1)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在某期《不可思议的妈妈》里,蔡少芬的两个女儿受到了"区别待遇"。因为大女儿比较活泼放得开,所以很多人都去和她一起玩,小女儿因此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委屈巴巴的跑去找妈妈。

蔡少芬并没有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去和大家玩",而是问女儿"你不开心是不是?"

得到"是"的回应之后,蔡少芬才对女儿说:

你很可爱,但是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你如果觉得你的朋友吧不够爱你,你自己主动一点,多笑一点,如果你一直计较大家更爱你姐姐的话,那你永远都会是一个不快乐的人。

一番安抚下来,小女儿终于不再介意,重新开心的玩耍。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家庭里最让人觉得温暖的爱,是我愿意去贴近你的感受。"

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仅能冲淡他们的负面情绪,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包容和爱。

(2)培养多样爱好,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更自信

美国西雅图青少年发展中心的相关研究表明:

易被嫉妒控制产生负面情绪的孩子,内心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妨为孩子培养多元化的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热衷的事情。

贾平凹说:"我们所热衷的事情,往往会成为我们的长处,因为对某件事的热衷,总是能更好挖掘我们内在的潜力,使我们做的更好。"

孩子一旦有所长,内心的自卑的情结便会被成就感和喜悦代替,因为自信而嫉妒几率也自然会大大降低。

(3)多给孩子鼓励和认可,肯定孩子的长处

儿童心理专家李雪说:

"面对孩子所表现的嫉妒心,家长一定要学会肯定孩子的长处,孩子在得到肯定时,不仅会减轻嫉妒,还会变得更加自信,更有前进的动力。"

当孩子对别人产生羡慕或者嫉妒的心理时,家长要及时给出肯定,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

闺蜜的儿子非常爱画画,但是数学成绩却比较差,每次考试回来都会沮丧地说"xx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而自己不够好",每次闺蜜都告诉儿子,"你虽然数学比他差一些,但是画画比他好呀"。

几次之后,孩子渐渐明白了每个人各有所长的道理,不但没有再沮丧,反而变得开朗了很多,经常把自己的画拿给我们看。

(4) 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坦然面对输赢,是淡化嫉妒的有效方式

近日,刘诗雯拿到了她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世乒赛女单冠军。而今年,距离她拿到的第一个世界杯女单冠军,已经整整十年了。

网友们把她的这一次成功称之为"逆袭",这个梦,她从2009拼到2019才终于实现。可想而知,这十年,她经历了多少挫折。如果她当初被挫折打败,就不会有如今梦想成真的机会。

心理学家德韦克说:"一个能够正视失败的人,终将取得成功,并永远不会被嫉妒控制。"

孩子的挫折商,和智商情商一样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比教会孩子赢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输的勇气。

告诉孩子"胜败乃兵家常事",使其坦然的面对输失,是淡化嫉妒的有效方式。

04

罗素在《嫉妒论》里说:"嫉妒,比我们意识到的出现更早,孩子在未满周岁时,就已经有了这种情感。"

嫉妒和其他众多情感一样,也不过只是人生中的一种自然体验罢了。

我们的孩子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体验,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孩子去体验嫉妒,但却可以用爱和合理引导为孩子避免"失控",将孩子的嫉妒"良性化"。

其实,摧毁孩子的,从来都不是嫉妒本身。

-END-

(文:林茜,图片选自网络,侵权删。)

我是@深夜聊育儿,你家孩子有嫉妒的时候吗,你是如何应对的呢?

#育儿A计划##

#0-6育儿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