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流泪控诉: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是无法挽回,是一辈子的!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是我国作家这比较擅长的剧情,情节跌宕起伏,充满冲突。

文中姚晨受到了一种近乎变态的偏心。虐待不一定是施以暴力。不尊重,拒绝沟通,忽视,羞辱等等手段,都可以作为精神虐待的手段。而这种虐待是隐蔽的,旁人难以察觉的,而却能对被害者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在早期,苏家妈妈赵美兰是典型的施虐者。因为苏明玉的出生,导致她失去了去上海的机会,被困在和苏大强的婚姻里。她将人生的不幸归咎于苏明玉,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对她不断地实施精神虐待。

赵美兰的做法乍一看让人难以理解。孩子之所以令人讨厌,可能因为他在有问题的父母关系里所处的特殊地位(意料之外的孩子要为不情愿的婚姻负责。

(父母)手上握有逆来顺受的生命可供羞辱,正如他本人曾经或持续遭到羞辱那样。孩子的欢乐令人难以忍受,无论孩子做什么、说什么,都必须收到刁难,他们得偿还父亲或母亲所受的苦。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自己实施的虐待是毫无察觉的。他们并不像大家喜闻乐见的那些虐待狂一样,以虐待他人为乐。

直接虐待表现为父母有意或无意的拒斥。父母自我合理化的理由是:这么做全是为了子女好,目的是要管教小孩。然而实情则是:子女扰乱了父母的生活,因此要把孩子的内在摧毁,父母才能得救。

但这些施虐者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是实实在在的。苏明玉的成长充满伤痕。即使在成年之后,她也依然不懂如何去爱与被爱。

没有爱是一种系统化的虐待,重击着孩子,让他生不如死。而在赵美兰的掌控中逆来顺受的苏大强,表面上看也是赵美兰虐待的受害者。可他在苏明玉的少年时期,也站在来赵美兰的一边,任由赵美兰对苏明玉实施精神虐待。

(施虐者的配偶)如果也受到施虐者的控制,那么即使知晓子女的苦楚,也极有可能依然站在施虐者这一边,并合理化自己的做法:我爱莫能助。

赵美兰去世后,苏大强立刻翻身农奴做主人,也成为一个施虐者。而他的施虐方式和赵美兰不一样。他以宣称自己受苦为要挟,动不动就闹情绪,闹绝食,还要离家出走,表演自杀,逼迫子女受自己控制。

以受苦作为要挟是常见的操纵子女的手法。

但是子女们对苏大强则是无条件原谅。苏大强被保姆骗婚之后,不仅不反省自己,反而把责任全推到苏明玉身上,表演一哭二闹三上吊。他在派出所羞辱苏明玉之后,苏明玉气昏了头,对苏大强破口大骂,结果苏大强气得住了院。

于是整件事情又变成了苏明玉的过错,她心甘情愿地在父亲的床前向他道歉,低声下气地忍受他的侮辱。

施虐者必须迫使伴侣做出令人谴责的恶行,以便否定对方。

(子女会)帮父母寻找借口,他们的忍耐没有限度。对于父母的所作所为,他们都能原谅,并把过错转嫁到自己身上。他们想知道也试图去了解父母痛苦的原因。

然而,正如剧名《都挺好》暗示的,加上电视剧的某些特殊属性,(立个flag,)本剧最终一定是大团圆结局。所有人都解开了心结,苏大强与子女们和好,一家人终于其乐融融地过上了和和美美的日子。

但是观众并不买账。网友表示,若本剧走向大团圆结局,势必怒打一星或给编剧寄刀片,宣称“美杜莎的目光可以杀人”。

我很好奇编剧会怎么圆这个结局。在我看来,犯下精神虐待罪行的施虐者,本质上都是极度自恋又无能的人。他们无力改变自身糟糕的处境,也不愿承担任何责任,所以把满腔的恨意洒向自己可以控制的无辜者。要让施虐者幡然醒悟,惟有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真实面目,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可是要获得这样的成长,他们必须有极强的心智和顽强的毅力来战胜自我。而一个有极强心智和顽强毅力的人,又怎会成为一个施虐者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