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巨婴:三步走培养孩子责任感

有的孩子总是不能坚持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完,有些孩子过于任性自我,有些孩子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客服困难的毅力,有些孩子面对他人的痛苦、悲伤很难有同理心。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责任教育。

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认为需要以三个步骤为一个循环,不断巩固才能教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格完整的成年人。

第一步,形成意识。这种意识是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是行为的先导。说起来很复杂的概念,落实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不断强调什么是对的事,什么事错的事。比如跌倒了不在打地而是叮嘱孩子小心走路,犯了错误不去想办法替孩子解围,而是让孩子承担错误带来的结果,如果这个结果是孩子无法承担的,那么就帮助他一起弥补。就像视频里可爱的Tydu打翻了果汁,自己把地板擦干一样,付出代价的错误总是能更使人警醒。

第二步,责任内化。孩子明白了责任并不代表他会接纳他、认同他,我们常常陷入这样的怪圈,就像一位读者给我留言讲述的事情那样:她是一名广告人,也是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妈妈。由于平时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时间能够辅导孩子功课。有一次,老师打电话说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平且平时表现也强差人意。她一气之下狠狠的责骂了孩子,孩子跟她哭诉,说她平时只知道工作都不陪自己做作业。这位妈妈又感到非常的内疚,这种内疚让她对孩子的作业问题做出了让步,她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存在很多上班族家庭中。实际上这个妈妈在处理问题时犯了几个比较典型的错误:首先她没有在了解孩子情况下,听了老师的话就开始对孩子发火,导致批评不一定准确到位。其次孩子利用了她的内疚感逃避属于自己的学习责任,而她没有让孩子认识到学习首先时自己的事情,妈妈只能时帮助,并不能取代。再次,因为内疚而在作业问题上的让步,会让孩子认为学习并不是她的责任,而是妈妈的,如果能够说服妈妈就可以少学习少辛苦。实际上,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陪同,但是前提和基础一定是让孩子认识并记住学习是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会自然而然的付诸行动,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我反省与改进。

第三步,行为指导。责任感的养成并非一时之功,俗话说“习与性成”,在形成意识、责任内化之后,就需要指导孩子付诸行动。而对于父母来说,这不仅仅是旁观者的指挥,让孩子这样做或者那样做,而是身体力行的去示范,比如遇到问题共同解决,比如父母有错的时候,也能够勇于承担,可以向孩子认错。这都是非常好的示范行为。

此外,父母还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这种尊重包括学会放手。在不同的年龄段让孩子去尝试,少包办多鼓励和建议,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过分的溺爱是一场巧取豪夺,夺走的是孩子长大的权力。希望中国式的巨婴止于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