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被老师打100多棍:别把孩子打成小恶棍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杜威

前两天的一个新闻,几乎让所有的父母都义愤填膺、胆战心惊。

山东郯城县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男孩,被老师打了100多棍,整个屁股青紫红肿,看起来触目惊心。

网友们纷纷谴责涉事老师做法欠妥,甚至有网友高呼该名老师“丧心病狂”。

但是,根据留言显示,更多的网友们认为“打孩子这件事本身没有错”,错只在于“打得太狠”。

近两年,“戒尺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了。很多人认为,孩子犯了错,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打一顿。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体罚孩子,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其实体罚是最没有效果的管教方式,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01

经常体罚孩子,会让孩子形成低自尊

受到体罚的孩子,常常是不受到尊重的。

我的一个朋友平时对儿子非常严厉,只要儿子犯错,二话不说就动手。他经常说,男孩子就是皮,从小就应该打,要打到他怕、不敢反抗为止。

所以,儿子特别怕他,几乎对他言听计从。为此,朋友特别得意。

直到有一次,他恰好顺路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推儿子,明明个头还没有儿子高,可儿子就是不知道反抗,只是委屈巴巴地看着人家,跟在家挨打时的表情一模一样。

儿子那任人宰割的表情深深刺痛了朋友的心。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引以为傲的教育方式竟然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心理学家认为,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更容易屈服于暴力,会认为自己应该被打,从而出现低自尊。而低自尊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出现抑郁倾向或行为问题。

我们都爱孩子,可有时会爱错方向。

02

经常体罚孩子,会助长孩子的暴力倾向

儿子班上有一个小恶霸,经常欺负这个、捉弄那个,搞得老师焦头烂额、同学频频告状、家长苦不堪言。

每回老师跟小恶霸的家长沟通时,家长都在班级群里喊话老师:随便打,使劲儿打,这孩子就是欠抽。

同时,还在群里告诉老师和被欺负孩子的家长,回去一定好好教育孩子。当然,他说的教育就是打孩子。

可每回打完没几天,小恶霸又会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

孩子最怕的便是父母不懂自己。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如何做到从不打骂孩子?

有一位网友的回答非常暖心。

他说他的父母从来没有打过他,小的时候顽皮,父母都是讲道理,最多批评几句。

所以,他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懂事不捣蛋,身边的人都说他脾气好。

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如果我们用暴力解决问题,孩子学会的就只是暴力;如果我们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才能从错误里回归正道。

03

惩罚孩子,并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

比如说,小孩不小心打烂了一个花瓶,被妈妈揍了一顿,然后妈妈去收拾碎掉的花瓶,孩子跑去其他地方继续玩耍。

下一次,孩子又会不小心打破水杯,又是妈妈收拾。然后恶性循环,孩子似乎永远在犯错。

因为没有人教他,花瓶水杯是易碎品,要小心轻拿;也没人告诉他犯了错就要承担后果,要清理破掉的碎片。

同时,孩子还会觉得,犯错的代价和后果就是挨打,不需要改正,也不知道怎么去改正。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一群被家长放弃的问题少年,被关在类似少管所的学校里,每天都如同嫌犯一般被老师管制。

孩子们只要不听老师的话,就会被体罚、责骂、做义工,甚至关禁闭。

惩罚越严重,孩子们的反抗情绪越激烈。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时,来了一位新老师马修。

马修老师让一直被责罚的孩子们知道,原来犯错后可以用行为来弥补,而非躲避处罚死不承认。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使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

04

惩罚孩子,会让孩子学会逃避责任

今年三月份,江苏一名9岁男孩,因为撞坏了学校的玻璃,担心被惩罚,而选择跳楼自杀。

男孩留遗书说: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惩罚会让孩子害怕成这样?要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

每一个家长惩罚孩子的本意都是让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孩子们学会的不是改正错误,而是如何犯了错不被父母发现。

父母惩罚越重,孩子越害怕,越会用尽心机来想办法逃避惩罚。我猜测跳楼男孩,大概也是因为惩罚太过沉重吧。

孩子学会的是犯了错如何不被父母发现。

05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人的一生都是一个需要不断修正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呢?

第一,让孩子承担过失所导致的自然结果。

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应为其自身的过失所导致的自然结果。”

重庆的一个孩子,偷偷把奶奶微信里的两千块钱全部用来买游戏装备。

妈妈知道后,没打没骂,让孩子去大街上捡废品,直到卖来的钱足够还给奶奶为止。

这个妈妈的做法值得赞叹。孩子已经犯错,再打再骂也弥补不了过错。让孩子自己赚钱去还给奶奶,可以让他知道犯错了就要承担后果;同时让他知道赚钱不易,下次就不会乱花钱了。

第二,强化孩子好的表现远比惩罚不良行为的效果好得多。

儿子幼儿园时喜欢咬指甲,我越是想要纠正他,他越是来劲。

就这么僵持了三年,我突然发现儿子这么做是在故意吸引我的注意。

当我发现儿子的小把戏之后,我不再管他咬指甲的事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自己就不再咬指甲了。

小孩子都非常聪明,当他发现自己的一个行为习惯可以控制大人的情绪时,他就会反复地做这件事。没有任何事情能比控制父母更让孩子有成就感。

第三,父母和孩子的受罚标准应该一致。

朋友给我讲过一件小事。

小时候,他总爱说脏话,妈妈经常批评他,可是效果甚微。

有一回,爸爸也在家里说脏话,他很不解:“为什么我说脏话要被批评,爸爸却不被批评呢?”

爸爸当即跟他立下军令状:以后再也不说脏话!

于是,爷俩专门制定了一个“不说脏话”表格,最后大家都改掉了说脏话的毛病。

惩罚只是方式,爱才是根本。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爱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惩罚只是方式,爱才是根本。只有带着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管教方式。

让我们带着爱,和孩子一起发现自己和孩子的不足之处,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为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文/无为:

本文系原创约稿,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