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烫伤后,因家长一个荒唐做法进了ICU!“5字急救法”务必牢记

6月19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儿科学博士黄志恒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儿科黄哥黄医生”上讲了这样一个意外伤害案例,引起了很多家长关注 ▼

黄志恒医生发表的文章

1

误信偏方!

父亲往烫伤处浇二锅头,男童被送进ICU

6月13日晚上,家住上海奉贤区的男孩童童不小心碰翻了碗,热气腾腾的米线飞溅在童童手上和胸前,总烫伤面积有半个巴掌那个大,又红又肿。

图片来源:公众号 儿科黄哥黄医生

童童爸爸想起老家一个治疗烫伤的土方,说是用酒敷可以消肿止痛,防止起泡。于是把家里一箱二锅头搬了出来,一瓶瓶往童童皮肤上浇。

56度的二锅头用了2800ml,52度的用了2500ml。

慢慢地,童童不哭了,凌晨左右,童童开始昏昏沉沉瞌睡了。但早上本会早起的童童,却怎么喊都喊不醒!

童童爸妈赶紧将孩子送往医院,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酒精中毒”,立即给以纳洛酮解酒等对症治疗。由于病情危重,童童被迅速转院到上海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检查发现童童昏迷不醒,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很快住进了重症监护室(ICU)。

经过检查,童童被医生诊断为——“1.急性酒精中毒;2.急性脑水肿;3.两度烫伤;4.代谢性酸中毒”

最让人揪心的是,童童一直昏迷不醒。医护人员给童童输注甘露醇、白蛋白脱水降颅压等措施,为了把童童体内大量的酒精排出,ICU医生和童童爸妈商量后使用了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装置(CVVHDF),经过医护人员不懈努力,童童终于睁开了眼睛。

孩子目前已经出院,正在恢复。其实孩子原本的烫伤并不至于这么严重,但家长用二锅头来处理烫伤的错误方式,导致了孩子急性酒精中毒。

2

烫伤后敷猫毛、抹牙膏……

快住手吧!这些偏方是真害人!

有朋友心里可能在想,家长怎么会误信如此荒唐的偏方呢?但其实,因错误处理方式导致孩子病情加重的事件屡屡发生。

2018年11月21日,《中山日报》报道:当地医院收治了一个被开水烫伤了3天的小朋友。

乍一看,医生们吓了一大跳:小朋友创面“长”了密密麻麻的毛!

仔细一问,原来是家里老人相信偏方,说猫毛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就把家里一只猫的毛全剪下,敷在小朋友的创面上。但是,小朋友的创面并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感染。(图片略有不适)

图片来源:中山日报

孩子烫伤,正确处理非常重要!但有些家长,偏偏就相信一些“江湖传说”。例如,“轻微烫伤后抹牙膏”这个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错误处理方式。

对于烫伤的皮肤来说,牙膏不仅没有治疗作用,反而会污染创面,增加感染风险。

小康妹儿提醒:除了抹牙膏之外,涂酱油、食盐、香油等偏方也都不要再信了!这些通通都不能用来涂抹烫伤后的皮肤。

3

夏季高发期!

孩子被烫伤,牢记“5字急救法”

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孩子们的衣着都会比较清凉,也正是烫伤的高发期。

错误的处理方式会让伤口变得更严重,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面对烫伤牢记5个字:冲、脱、泡、盖、送。

1. 冲

将烫伤的部位放在水龙头下,用清洁的、流动的冷水冲洗 30 分钟左右,水流不宜过急。

流动的冷水可以迅速带走局部热量,减少进一步热损伤。

2. 脱

一边冲着冷水,一边将覆盖伤口表面的衣物去除,切记小心谨慎,不可强行剥脱。

必要时用剪刀小心剪开衣服,剪刀头尽量向上,避免尖锐的剪刀伤到皮肤或者弄破水泡。

3. 泡

将烫伤的部位在冷水中持续浸泡 10~30 分钟,不仅可缓解疼痛,还可以进一步散发热量。

如果孩子比较小,而烫伤的面积较大,需注意观察宝宝体温,做好其他部位的保温措施,防止热量丧失的过多过快。

4. 盖

以上几步处理后,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覆盖伤口并固定,可保持伤口清洁、降低感染的几率。

5. 送

尽快将孩子送往附近可治疗烧伤的正规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最后,小康妹儿还是要跟家长们说一说,处理烫伤马虎不得,更不要相信一些偏方,小心延误、加重病情,追悔莫及。

文章来源:儿科黄哥黄医生 部分内容综合自:丁香医生、新闻晨报、中山日报、新华社

图:123rf、网络等 编辑:豆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