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对朋友们发脾气,小心“个人主义”占领他的性格

导语:学龄前的儿童与学龄期的儿童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些孩子还太小,他们对于规则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都还处在最初级的摸索过程。

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干预。特别在孩子自己处理人际关系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会因为自身性格的不同,而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着不同的方法。而这些人际关系里的琐事,又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们的性格。

自我的孩子,最好尽快学会大度与包容

George是一个自控性有些差的男孩,他常常会因为不守规矩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他经常会到同学的父母面前去告状,控诉他们的孩子又出手打人,或者又不跟他一起玩。为此他常常委屈的一个人先回家,晚饭后时也不想下楼玩。

George的委屈来自于太自我。

这一点我也并不意外,因为孩子的自我,多半来自于他们的有恃无恐。

George与Apple不同,他的父母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他的父亲能够与幼儿园的孩子们一起疯闹,他的母亲能够每时每刻都在他身边。而且他的每一个兴趣班都有自己幼儿园同班的同学。每一天晚上,他都会在花坛与同班同学玩耍接近一个半小时。

他似乎拥有了Apple最缺失的环节。

然而他却好像看起来并不太在意,是否真的有同学陪他玩,因为父母随时可以陪他一起玩玩具。

以至于他在与同学做游戏的时候,他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进行。在与同学疯闹的时候,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就会使他负气回家。在生气的时候,他会迁怒于身边的任何一个同学。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George越是表现的如此,孩子们越是不愿意与他一起玩耍。

但George是否真的不在乎朋友间的关系呢?当然不是的!

因为他总要离开父母,早上起床总要去幼儿园,在那里只有老师和同学。而他这样“个人主义”的性格,会让他在幼儿园里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熬的日子。

试想一下,若在我们工作的环境里,有一位这样自我的同事,那么他在公司将会是怎样的遭遇。

可想而知George在幼儿园也是如此。

但大多数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变得自我时,往往会认为孩子的脾气不好,只是性格使然。更有些父母会认为是孩子的同学,在有针对性的在攻击他。

George的有恃无恐使他开始变得自我,这是一个很不好的苗头,长此以往他的人生将受到巨大的损失。

George在这个阶段,急需父母在日常中,向他传递“包容”的含义,要让他分清“退让”和“包容”的区别。

无论是从绘本、故事或是具体事件中,要让他从别人身上发现“包容”的好处,以及“包容”的重要性。

当然,我认为父母能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是绝对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但同时也希望父母在发现孩子开始有些自我时,能尽快教他学会包容与大度,别让“个人主义”占领了他的性格。

(已化名处理,勿对号入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