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几点,亲子沟通无障碍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有一个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处处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偏偏唱反调。让父母与孩子之间这条鸿沟越来越宽。

孩子唱反调,孩子根本不听你说,抱怨无法跟老人长辈沟通,其实这些都是亲子沟通问题。

曾经有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73%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话最想告诉的人是父母,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中学生首先和同学、好朋友说心里话的比例是57.54%,小学生为42.89%。

看数据显示,愿意跟父母沟通的孩子越来不少,就像心理咨询师黄杏贞所说:很多家长跟孩子沟通,就像“对牛弹琴”;当你使出了“百般武艺”,孩子都当你“耍杂技”。但琴弹对了,牛不仅听得懂,还能翩翩起舞。父母懂得正确的沟通方法,孩子不仅听的懂,还能高效的亲子沟通。那我们如何做到高效的亲子沟通呢?

1.沟通,从学会倾听开始

《少年说》曾经有一期,有一个女孩在台上哭泣并打抱不平。

女孩说:我有一个妹妹,因为妹妹经常招惹她,等她想去教训妹妹时,她就会跑到爸爸那去告状。爸爸,每次您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就直接来教训我,爸爸,您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爸爸却一直义正言辞的说:她小她还不懂事。

难道小的可以无理由的欺负大的?每次打闹作为爸爸的他,却没有倾听两个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是直接教训。这样不仅让姐妹关系紧张,被伤害到的一方对父母失去了信任,渐渐地没有了安全感。

今天如果没耐心倾听,明天将会失去倾听的机会,慢慢地孩子不会选择跟父母沟通。

曾经在书上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跟父母分床睡了。突然有一天晚上,孩子不愿意分床睡了,她要求跟父母一起睡,说害怕有鬼。妈妈说:“这世上哪有鬼啊,快回房间睡觉吧!”这时爸爸便抱着孩子说:“来,爸爸抱着你,你在哪里看见鬼了?”孩子说:“我很害怕,我一转过身那个鬼就不见了。”在爸爸耐心的讲解关于鬼故事的同时,还得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孩子是在路上看见“鬼”的。

第二天,爸爸偷偷地跟在女儿后面,结果发现有一个陌生人跟着女儿,报警后才知道,这是一个被通缉的拐骗儿童犯罪人。

爸爸的一次倾听,可以说是拯救了这个孩子,如果爸爸跟妈妈一样,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很多时候,亲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倾听的缺失。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主动倾听,倾听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状况,更好的读懂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倾听也是一种能力,修为越高的人,越会倾听。愿意倾听的父母,孩子更愿意听父母的话。

2.先解决孩子的情绪,再沟通

跟孩子发生冲突后,如果孩子有情绪时沟通基本是无效的。要在双方都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沟通才是有效的。

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粉丝们都被胡可的育儿方法所折服。记得在第2期《超人妈妈带娃记》里,面对小鱼儿的哭闹不止,胡可跟小鱼儿沟通的方式大赞!

小鱼儿因为拆了没有付钱的口香糖吃,胡可知道后,果断让小鱼儿放好,付了钱才能吃。这时小鱼儿情绪失控,崩溃的哭闹,并且试图想引起胡可的注意。

但是胡可却淡定的在一边站着,没有责怪,没有抱怨,没有训骂,一直等小鱼儿发泄完情绪才开始跟小鱼儿讲道理。这时,小鱼儿很快就接受了。

胡可在小鱼儿平静以后才沟通,这样更有效,孩子更容易接受。当双方的情绪稳定,孩子才不怕跟父母沟通,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情绪。

在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情绪后,再沟通。心理咨询师黄杏贞说过:父母要经常穿穿孩子的“小鞋”,当父母对孩子的沟通带着同理心,一切沟通难题便迎刃而解。

3.蹲下来,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但拉近了与孩子的物理距离,更拉近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给我理解”、“视我平等”、“让我自立”。也就是说,只有蹲下来跟孩子沟通,抛弃居高临下的姿态,平等的对待孩子孩子才能真正地成为我们的朋友愿意跟我们说心里话。

在《超能幼稚园》节目中,刘一凡妈妈在凡凡面前就是高高在上的姿态。

有一次,凡凡在玩具店,看上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却看上了另外一个玩具,并买单走人,边说:“这件更适合你”。凡凡一直拖着妈妈说:“我不要”,赖着不走,妈妈却直接把凡凡拽走!

凡凡妈妈仗着自己是妈妈,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居高临下。其实另一面意思是:我觉得这是对的,你还小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要听妈妈的,妈妈选的没错。更伤孩子是家长认为:我生了你,你就得听我的。

大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却从来不会顾及到孩子的感受。父母居高临下的姿态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意跟家长沟通。只有家长转变姿态,才能真正的跟孩子无障碍的沟通。

当我们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蹲下来和孩子沟通,给孩子发言权,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这样孩子才愿意跟父母敞开心扉!

4.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孩子的爱

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每一个年幼的孩子都患有皮肤饥渴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彼得•古帕斯给父母的忠告是,0~3岁的婴幼儿必须要有父母拥抱,因为孩子在婴幼儿期,比较喜欢让家长抱着。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爱抚、拥抱、按摩是对婴儿健康最有益、最自然的一种保健方法。

有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快结束时,老师要求孩子抱抱父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仅仅是一个拥抱却让教室里的所有孩子和父母都哭了。可能而知,来自父母对孩子的拥抱越来越少,孩子一天天长大,缺少肢体语言的爱,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

在孩子伤心时,不妨给孩子一个拥抱;在孩子失落时,不妨给孩子一个拥抱。拥抱孩子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带有爱意的身体接触,特别是拥抱,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命体验。

只要父母跟孩子沟通无障碍,孩子的任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遇到问题孩子愿意跟父母说,同时也愿意倾听父母的建议。

只要平等对待孩子,愿意做一位倾听者,学会为孩子着想,你就一定能得到孩子的心。成为你推心置腹的朋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