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黑板,划重点:学龄前儿童识字的要与不要

雪松教育专栏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是雪松老师对于当下中文阅读教育思考的系列文章。近些年来,通过大量的样本观察,雪松老师发出了“学前儿童自主阅读能力养成”的倡议,她希望无论是幼儿园或是家庭中的年轻父母,都要提起对早期中文阅读教育的重视。

中文是我们的根基,而阅读又是中文学习的根基,如何帮助孩子一步步养成扎实的中文阅读能力,这并不是简单的通过多读绘本、多读书就能实现的。在早期阅读教育这个领域,幼儿园要探索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教学体系,而父母也要在家庭中给予孩子更有效的帮助,这样的合力才能帮助我们的孩子顺利实现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孩子早期阅读(读文,非读图)识字量是根本,识多少字,识哪些字,才能既不耽误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又能让他们尽早得以享受自主阅读的乐趣,其实功夫还要下在我们教什么,怎么教上!

公公的识字量

我公公是洞庭湖区土生土长的农民,幸运的是他读过三年小学,他能看书读报写信。早年他读《毛选》,晚年他读《圣经》,都没问题。

从他三十年前给我们的书信来看,每封都有大概百分之十左右的错别字,我粗略地估计了一下他的识字量,应该不会超过1000个。

十年前,他和婆婆来上海,每天手里都捧着本《圣经》认认真真地读,我猜想他认识“神”,但肯定不认识“祗”,但他从来没问过我任何疑难杂字,我因此而相信,一本厚厚的《圣经》,他看得懂。

我公公的个案让我更加坚信:一个母语为英语的农夫有600个单词量,就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了(编注:这是一种民间流行的说法)。

学龄前儿童识字绝对不是越多越好

回到孩子的阅读学习上来说,识字量是必须的,也是他们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如果充分考虑他们阅读内容的年龄特点,也就是停留在相当浅显的故事类童书和小科普知识上(完全没必要成为读报机),我认为五、六百字打底,足矣

可是,按着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惯性思维,孩子最容易识记的一定是“人口手,爸妈爷”这类看得见摸得着的字。名词固然重要,但放在书面语言里,作为主语的名词往往被“他她它”所代替,所以我们不能把功夫下在教孩子名词上,教会他们代词,更有效且实用。

如果我们认为“爸妈猫”比“他她它”对孩子来说更容易区分,那又是我们的自以为是使然。其实对孩子来说,辨识他、她、它,就和分辨院子里三个都叫“宝宝”的小朋友一样,他们老早就晓得了此宝宝非彼宝宝。

所以,一旦孩子认识了“他她它”,就是三个有着同样名字的字宝宝,再放到故事里给他们一个慢慢识别的过程,他们多半比我们想象的接受起来还要快。

学龄前儿童识字应以“高频字”为主

所谓高频字,就是我们从前说的常用字,我公公之所以1000个左右的识字量便足以阅读和书写了,就是解放初期,扫盲的切实需要,我们的语言学家们编写了无需汉语拼音辅助,便可立竿见影的扫盲班教材。那就是学习最常用的那些字。

到了计算机时代,统计常用字可以准确到了在一个庞大的语料库中每个字出现的具体频次。所以,现在的高频字都是按着这个数字从大到小排队的。最高频字几乎都是虚词,“的了是”之流。

当我们怀疑孩子是否有能力认识这些不代表任何意义的汉字时,我们又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其实学龄前孩子识字,就是一个“命名”的过程,如果我们有能力让孩子相信每个“字宝宝”都有一个名字,他们就有能力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名字,就像是记住一大帮女人堆里,只有一个女人可以叫妈妈一样。

教孩子早期阅读(读文,非读图)识字量是根本,识多少字,识哪些字,才能既不耽误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又能让他们尽早得以享受自主阅读的乐趣,其实功夫还要下在我们教什么,怎么教上!

最后,敲黑板,划重点,学龄前儿童识字教育的要与不要:

不要:学龄前儿童识字不要贪多、贪快,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与学习速度,逐渐掌握500-600字足够。

要:学龄前儿童识字要以常用字、高频字为主。

雪松谈阅读教育系列文章: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1):当下的教育,是在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2)在幼儿园听了节绘本阅读课后我深感不安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3)孩子们早就有能力接受识字教育了

雪松老师谈阅读教育(4)在湖南贫困县帮扶幼教,我最深的感受

“妈妈学校”热点文章:

当我们养育男孩时,我们其实还在养育一个未来的“父亲”

我不认为我的孩子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得到真正有助于他生存的东西

生命的两个阶段,我对幼儿识字的理解截然相反

母亲的眼界有多开阔,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

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

孩子成长路上,做指手划脚的旁观者,还是有力的支持者?

写给8岁女儿的一封信:这三件重要的事,妈妈希望你永远记在心里

如何帮助学龄前儿童走向独立阅读,有观点有方法有好书!

雪松:幼儿教育专家,北京多彩光谱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长年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和写作。曾就职幼师学校,长期从事“幼儿语言教学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她创办“小小船儿童之家”,践行幼儿语言教育的全新理念与理想;她以自己的孩子箫为个案研究对象,在全社会热衷于英语教育的大背景下,以专业的视角冷静地对待箫的母语发展,深信没有扎实的母语功力,不会有第二语言深入发展的空间。

已出版作品: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当我成为一个男人的妻子》

学前儿童自主能力养成读本《白猫黑猫的幼儿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