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养孩子和富人养孩子

国家承平已久,国力也似拔节般蒸蒸日上。“能吃饱,活下去”那个昔日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愿望再也不是老百姓心中的全部,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基本需要,从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的中国人开始将视线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了其他方面,诸如事业、个人理想、健康以及教育。其中子女的教育更是每个家庭都绕不开的重要一环。

哪个做父母的没有“望子成龙”的心?困难年代那是没有办法,孩子能活着就不错了,哪还有心力奢望其他。一旦威胁不再了,父母便恨不得将百般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不得不羡慕现在的孩子,他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与此同时,怎样教育好孩子也让做父母的费尽了心机。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有很多,跟家庭环境、家庭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性格、经济能力等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养移体,居易气”。饮食摄入能够改变人的体质,所处的环境却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家庭环境是重中之重。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能让孩子幸福感更强,更容易产生快乐情绪,进而乐观自信。

家庭地位和经济能力对孩子的影响,说白了就是“穷养孩子和富养孩子”的问题。寒门难出贵子,可能现在有些人不认可这一点。心灵鸡汤看多了就容易麻痹自己,其实细细思量一下,现实中的真实情况确实如此。

贫穷的人思维格局小,没能力,整天就知道抱怨老天不公、社会不平,叹自己命不好、没运气,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渐渐被同化了,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种抱怨和自暴自弃。

富人,一般都是社会各领域里的成功人士,其财富不单单只是表面的“钱”,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有钱的那些因素。这类人往往心胸宽广、格局大,思路也比较开放灵活;遇到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再就是,他们占据着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优质人脉,子女跟着见世面的同时还能开阔思维。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这种家庭出来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穷人一般也只能在穷人圈里打转,更别提什么社会资源和优质人脉,这些对他们来说只是奢望罢了。穷人家的孩子由于世面经历的少,容易造成不善言谈、缺乏交际能力、缺乏自信心。

另外,许多贫困家庭的父母对孩子往往有种亏欠心理,别人家所拥有的条件自己却无力提供,总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于是尽自己所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这样做反而容易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爱慕虚荣、自尊心强又自卑的性子,而且还不知道满足、不懂得感恩。这就是盲目的“富养”造成的结果。

与之相对的是富人对孩子的“穷养”。贫穷虽然有各种弊端,但也并非一无是处。逆境特别能磨炼一个人坚强和独立自主的品格,这两样恰恰都是作为成功者的必然要素。所以,许多富裕家庭经常煞费苦心地将孩子置于一个困难的境地来磨炼他们的性格,他们是孩子坚实的后盾,出了问题他们有自信可以解决。相反,穷人却往往不舍得再让孩子受更多苦,更没有信心去面对种种未知的困难。

说了这么多穷人的不好和富人的好,并不是单纯地贬低穷人。我本人也是个穷人,所以对这些东西深有感触,正因为意识到了问题,我们才更应该客观地去面对这些问题,从而找出不足,寻求解决的办法。“穷养”也好,“富养”也好,都有它们的可取之处,我们要做的是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运用它们,而不是盲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