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好难,我能不做妈妈了吗?

作为父母,都希望给孩子“快乐教育”,没有升学压力,没有就业压力,永远和孩子是好朋友关系。的确,父母初衷是好的,但有些孩子长大后却未必对父母的初衷心存感激,反而会后悔当年的“快乐教育”,甚至责怪父母。

《家有儿女》中儿子刘星和妈妈的一段让人印象深刻:

儿子刘星责怪妈妈小时候没给他们报兴趣班,妈妈很无辜的说“小时候给你报的班,你自己不学怪谁啊”

儿子刘星“我说不学就不学,那时我还小,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你怎么不逼我一把呢”

妈妈哑口无言。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安娜·昆德兰曾经说:“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当初怎么就没坚持下来呢,现在也不至于这样!

“快乐教育”是现在很流行的教育理念,本身的含义是指:调动师生积极性,创设乐学心理氛围,焕起师生求知兴趣,主动地学习。

但被父母误认为为:放任孩子顺其自然生长。

曾经认识一位宝妈就很推崇快乐教育,女儿从出生到上学校之前,没上过培训班,家里也不教识字拼音算术,曾自豪的和我说“孩子嘛,就该无忧无虑的玩”

结果刚上小学一年级1个月后,被班主任连请2次家长,都是说“孩子很多学龄前内容都没掌握,导致学习跟不上,建议延后一年读书”

这时候朋友恍然大悟,她很后悔的说“当初女儿上口算班时天天不想去上课,我看她也累,最后还是放弃了,没想到现在...“

都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一点也不假,当孩子选择放弃的时候,有远见的父母学会适当的逼孩子一把,这不是一件万恶的做法,反而会让孩子发现从未有过的突破和优秀。

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了,游戏、手机、电视...很容易让孩子沉溺在他们所谓的快乐之中,如果父母选择”快乐教育“,不克制孩子的任性、贪图诱惑,那长大后毫无竞争力。

2008年,19岁的安徽考生徐孟南第一次参加高考,但是他并没有在考卷上填写正确答案,而是选择白卷交卷。

走出考场十年,他辗转各地工厂打工,成家生子,渐渐觉得当年的做法“太不值”。去年徐孟南选择重返高考考场。

徐孟南曾说,自己当年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在考场上临时起意,而是早早就计划好了的。

他当时想要的“引起关注”一直没有发生,他的那些“考试宣言”也随着他的考卷而石沉大海。

高考结束,100多分的成绩无法将徐孟南送进大学,他只能选择跟随父母外出打工 ,饱受打工之苦的徐孟南面对采访不停说自己真傻,他最终后悔了“我错了,如果当时父母能制止我,现在就不会这样了”

李亚鹏曾经对钢琴考级失败的女儿说:

“你不想考乐理了,没问题,人生总要面临一些放弃和失败,就像我,我考交规考了两次都没过,但是你才12岁,你要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也是约束自己的过程,或许会痛苦,但是千万别让孩子的放弃,来得太早太容易。

不过,也有父母说”我们也没少管孩子,但他就不爱看书,没办法,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

有些人说,相较于游戏、动画片的加深印象,读书都是片面。

那只能说:大错特错!父母正确引导孩子读书,才能让他们尝到游戏、电视没有的甜头。但甜头是建立在父母的启蒙和言传身教。与其说是逼孩子读书,不如说是”逼“自己。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书,是文字呢?还是画?都不是!是耳朵。

小时候,父母坚持读书、讲故事给孩子听,对孩子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体验,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基本,多给孩子创造接触阅读的机会,营造阅读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长久以往,孩子自然耳濡目染,不用逼,也会喜爱阅读。

没有一个孩子不是读书的料,父母的适当”逼“孩子,是送给他们这一生最好的礼物。

也有很多家长说”我每天下班回来陪孩子做作业,周末陪上培训班,这还不算逼吗“

其实,逼孩子一把,不是每天在孩子面前耳提面命或者叮嘱学习学习再学习,不给孩子喘气的机会,而是培养孩子不放弃、不抛弃的意志力。

孩子不是从一开始就会约束自己,也是靠父母“逼”着他们,狠得下心肠来对孩子的坏行为say no。

对孩子约束的时候,父母会心疼,但作为父母必须坚持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从出生到死亡总会经历苦难,也许前半生不受苦,但后半生总会吃苦。而有远见的父母”逼“孩子一把的行为,是帮助孩子建立成长道路上不轻易放弃、勇于承担后果的意志力。

更多育儿实战经验请关注微信号“HearthSong哈尚”或“哈尚乐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