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奖励”鼓励孩子?

给孩子“奖励”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很常见的鼓励方式,但我们真的用对了吗?

端午节放假,我们一家人外出旅行了一段时间,回来后大宝却产生了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想法,可能是玩的收不回心来。孩子爸爸想到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他去上学。大宝当时也同意说“放学必须带他去买玩具才行。”第一天很顺利的过去了,可是第二天再接他回家,在车上就撒泼打滚起来,原因是还要再去买玩具,无论我们怎么劝解,安慰都不管用。说白了,就是变得“贪得无厌”

朋友家的孩子嘉嘉从小被奶奶爷爷宠着,用朋友的话说就是特别“懒”,5岁的年纪,喝水吃饭还要大人帮忙。有一次,她要求孩子把玩具收在收纳箱里,孩子一开始各种拒绝,朋友只好开出条件,收拾玩具会奖励2元钱。孩子一听,高兴的做了。以后只要大人提出正当要求,全都用“奖励”督促。

从这两个“反面”例子来看,“奖励”就像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更好的管教孩子,使孩子养成做事的积极性;反之会让孩子学会谈条件,磨灭他的积极性。

有的时候我们容易搞不清楚,什么才是教育的本质,我们习惯性把认为对的事情灌输给孩子,给予他教科书般标准的教育,教育的事情本身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我们如果使用了错误的方法或本身错误的观念, 并不会使孩子真正学习到要领。

就像我家大宝,本身爸爸的想法是使用“安慰法”,爸爸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开心并按时去上学,可孩子只看到得到奖励的好处;嘉嘉一开始并没有向大人“谈条件”,是嘉嘉妈妈主动把权利交到孩子的手上。

但有的时候,孩子确实需要“推一把”才能做的更好,“奖励”就显得很重要,但如何使用这个“利器”,也是讲究方法的。

遇到困难时,适当的奖励

孩子总是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难题,或许会使他停滞不前,或许会沮丧,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实物奖励”,比如我们去爬盘山,孩子累的实在不愿动了,我就说“加油,山上有卖冰淇凌的,如果你努力一下,就可以吃到了。”

精神奖励由为重要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夸奖都是类似于“真棒,厉害,聪明”等比较空的表扬,应该针对孩子做的某些事情具体化的去夸奖,“你搭的积木很形象;你今天弹琴音很准;你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很有礼貌”

这样的赞美和肯定能让孩子做事更认真更有积极性,也能增加亲子关系。

实行系统性的奖励机制

针对我家大宝不愿意上学,我使用了系统性奖励,即坚持5天上学“打卡”就可以得到一次外出游玩的机会。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让孩子养成某种好习惯,每天早上自己刷牙;自己吃饭;每天坚持读书等等。

我是二胎家庭全职宝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