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孩子就聪明”缺乏科学依据,别听“专家”胡说

家长面对孩子发育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会发现孩子一天比一天难带,例如妈妈刚刚叠好的衣服、收拾好的玩具等,他下一秒就能将你“整洁”弄的到处都是。但总是有这样的声音在妈妈的耳边安慰道:“放心吧,孩子这么调皮,将来肯定聪明,这是好事啊……”

为什么都说调皮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呢?

本着科学求证的认真态度,我网络找寻到了一大堆所谓的专家说的“一定的科学依据”,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这样的:

  • 调皮的孩子好奇心重;
  • 调皮的孩子比较自信;
  • 调皮的孩子善于发现;
  • 调皮的孩子富有创造力;
  • 调皮的孩子动手能力强;
  • 调皮的孩子交际能力好;

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稍微搭通一下思考的脑回路,你就能发现,这些文章或者资料,全部都是将调皮和聪明的因子(好奇心、自信、创造力等)生硬拼接后乱说一通——用结论作为依据去证明结论还不是胡说八道是什么?我还以为能找到一些什么实验啊,统计学数据之类的科学依据,结果并没有。

那么看了这类型的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让我们对孩子的调皮放松警惕,让我们无法正确去培养孩子变得更加聪明。这样的结果更容易让我们将调皮与“熊孩子”关联在一起,而不是聪明。

那么,让孩子更聪明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筛选出一批遗传素质差不多的老鼠,分成三组,布置予每组老鼠不同的环境,观察各组情况。

  • 第一组为“标准环境”,将老鼠们关在同一个铁笼子里喂养,光线充足;
  • 第二组为“贫乏环境”,将每一只老鼠单独关在一个三面封闭的笼子了,光线昏暗;
  • 第三组为“丰富环境”,将十几只老鼠放置在一个宽阔敞亮并且设备齐全的大笼子里,里面配置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等各种玩具。

三个月后,马克-罗森茨威格发现“丰富环境”组的老鼠最活跃,而“贫乏环境”组的老鼠最“老实”。而通过进一步解剖老鼠大脑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细胞的大小等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标准环境”组的老鼠大脑发育最好

这个实验,可以从大脑发育的层面上为孩子的聪明提供依据:让孩子接触的环境越是丰富,越有助于其大脑发育。

这其实说的是聪明的“生理基础”——大脑神经突触的越是发达,孩子一定程度就越聪明。丰富的环境“强迫”孩子去思考,从而使得孩子的大脑发育得比“贫乏环境”里的孩子更快。

该如何培养孩子使其更聪明?

聪明,可以另外表述为,大脑思考的层次更深与思考的速度更快。所以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使孩子更聪明。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油从铜钱的孔里穿过,装落进地面上的葫芦之中而铜钱一滴油都不沾。卖油翁装油的技艺如此高超只是因为他熟能生巧。

大脑也是如此,思考得多了,大脑也随之发育得快。

无论是上面提到的,提供给孩子更丰富的环境、还是那一些让孩子去记忆的方法、抑或是和孩子做游戏,本质来说都是在让孩子的思考“熟能生巧”,进而开发大脑使之更聪明。

包括我们常说的,“多带孩子到外面看看,见见世面”,也算作是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环境”,让环境“迫使”孩子去做出更多的思考,从而扩展孩子的知识面,以此变得更聪明。

以上说的都是从“大脑神经突触”这样的细微方向去研究“聪明”的话题,而从更广阔的层面来看,运动也是能让孩子聪明的,虽然没有“直接思考”的效果好,但是它也能产生正面的影响。因为运动是全身的,包括让大脑一起跟着“运动”。

总的来说,想让孩子更聪明,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大方面着手培养:带他见识更多(丰富环境——被动思考)、让他和其他孩子多交流(标准环境——被动思考)、多提供思考空间(不是马上给他答案——主动思考)、多运动(物理锻炼大脑)。

今日话题:你们有那些方法是可以让孩子多思考的吗?

新思维育儿:提供有用有趣的育儿资讯与思想,让父母了解孩子更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