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有没有拿放大镜,找孩子的错?

你可能听说过,要用放大镜去找孩子的优点,却很少听说,用放大镜找孩子的错。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却时有发生。

这天早晨,在电梯里,我遇到了这样的三口之家。

电梯打开了,一个大约七八岁的男孩,径直走到梯箱一角,转身过来,面朝外,背靠角落,双脚叉开站着,他爸妈随之跟着进来。

妈妈一边走,一边说:“你这个袜子是不是穿反了呢?”

孩子不语,

“我来看一下!”妈妈靠近孩子,弯下腰,低头仔细看,

“你怎么穿这个这袜子啊?这个浅色的鞋子,配这个深色的袜子好难看,你的欣赏水平简直是,你怎么穿的?”

妈妈旁若无人的数落声,吸引我低头盯着孩子的脚,仔细看了看,袜子明明是与鞋子很接近的深色嘛!这个妈妈怎么说袜子是浅色?

更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妈妈说孩子袜子穿反了,低头去确认时,却并没再提袜子穿反的事,却说袜子和鞋子配得不好看。

我猜想,也许是妈妈低头去看时,发现袜子并没穿反,为了给自己圆个场,急中生智,改为质疑孩子的欣赏水平了。

其实,就算是孩子把袜子穿反了,这个“错误”,也是细小到几乎不易发现,却能被妈妈精准地看到,并毫不含糊地当着陌生人的面指出来,不知道孩子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细小“错误”,如果也算是错误的话,保守地估计,孩子每天至少发生10次,如果每次都这样精微地、负责地、一丝不苟指出来,孩子将被淹没在错误中,而妈妈自然也会陷入焦虑之中。

这时,爸爸说话了,反问妈妈:“你的欣赏水平好?”

看着这情景,听到爸爸这句话,我想象着这一家三口在家里的日常互动,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想,这位爸爸也深受纠错之苦,想借机发泄一下吧!

爸爸听到我的笑声,好似感到有人与他共鸣了,说了一句:“是嘛! 各有各的欣赏水平!”

爸爸妈妈看了我一眼,我从妈妈的眼神中,感到她有些不好意思。

而孩子,一直低着头,站在那里,不言不语不动,好象这一切,与他没有关系。

突然想起,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朋友 说,老公最近总说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虽然都是一些生活小事,老公也说,只是跟她开开玩笑,但她却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不好,那不好了。

一个成年人尚且如此,

一个七岁的孩子,面对如此好心、如此细心地发现和指出自己“错误”的妈妈,是更有动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还是更容易感到,自己是一个浑身都是毛病的孩子而失去进步的动力呢?

看到这里,也许你有些疑惑了,

孩子的错误,难道不要指出来吗?

那得要看看你的出发点是什么?

如果你指出孩子的错误,是想显得自己比孩子更聪明、更能干,希望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或标准,或是好为“孩”师,那你就是在借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缓解自己的焦虑,满足自己对的心理需要,这一点往往表现很隐秘,不易觉察。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协助孩子更好地成为他自己,也需要有智慧地去指出,巧妙地指出。

有一个标准,可以评价你是否是有智慧地做了,这个标准,不是看孩子的错误改正得有多么迅速和彻底,而是要看孩子的自信是否得到了提升,孩子的自主能力是否有增强。

记得我女儿刚上小学时,我为她检查作业。很多爸爸妈妈检查作业,是看有没有哪些地方做错了,而我检查作业,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喜欢拿着红笔,在她的本子上一个一个地圈字,“这个好漂亮!”“这个太帅了!”“这个真是婷婷玉立!”

每次检查作业,都是一次快乐的亲子游戏。上初中以后,我们几乎不为她检查作业了,老师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时,往往是女儿口述,我们执笔,然后写上我们的名字。

女儿并没有因为我们没直接指出她的错误而不知进步,反而,她的学习管理能力越来越强。

当孩子的意识和潜意识中,有大量的美好存在时,不仅学习不会差,孩子的人生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学到教育的方法并不难,但以方法为媒介,向孩子传递你发自内心的欣赏、鼓励和爱,却是你、我、他,是每个父母可以去探索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