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开心就打自己?面对孩子的“自虐行为”,家长该怎么应对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朋友在与宝宝的相处中发现孩子存在一定的自虐倾向。原来朋友平时的工作比较忙,对孩子也是疏于管教,照顾的责任也通常落在了保姆的身上。本来朋友以为自己花大价钱请来的保姆可以提供最好的照顾,可是在当自己与孩子深入相处时却发现自己对孩子缺少的陪伴,终究以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当朋友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孩子会用力的击打自己的头部,撕扯衣服,甚至去撞墙,朋友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孩子这种表现时崩溃的状态,而如今孩子的状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成了习惯性的行为。

相信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自虐行为时是很震惊的,孩子有如此暴力的自虐行为是很多家长始料未及的。孩子身上的自虐行为通常是在一种长期的不被尊重、理解、认同的状态下产生的,通过伤害自己来实现情绪的发泄。

同时,这种行为不仅仅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行为过激,也并非是单纯的行为偏差,这对孩子内心世界造成的影响更是非常负面的,值得家长们思考和关注。

一、孩子习惯性的“自虐行为”会产生哪些危害?

1.容易形成悲观型人格

这种行为上的反应对于孩子的心理状态方面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待问题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性格上更加倾向于悲观的状态,并且对这种状况的改善无能为力。

2.造成人身伤害,有一定的危险性

自虐行为本身对于孩子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这种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很容易发生意外的状况。

3.无法掌握发泄情绪的正确方法

当孩子依赖于这种行为方式来舒缓情绪的时候,就会在无形中拒绝了其他有效的改善情绪的方法。使得一些负面的情绪无法得到正确的疏导和纾解,由此产生一系列恶性的循环。

4.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

当自虐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时,就很容易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方式,从单纯的从自我伤害中获得愉快变成对于暴力行为的推崇与追捧。

孩子的自虐行为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其自发的行为表现,但是实质上却是和父母的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与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二、家长的行为和孩子“自虐行为”有哪些联系?

1.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当父母教育方式上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教育就很容易倾向于情绪发泄,很容易对孩子进行一些语言上的打击,言辞激烈的程度超过孩子的接受范围后,孩子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家长的情绪反复中,无法找到对自己的正确评价,进而企图通过自虐的行为找到内心的平衡。

2.对孩子没有足够的关注

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孩子更多是为孩子充裕的生活条件,对于陪伴孩子的意义没有正确的看待,对于孩子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而孩子对此又是很敏感的,长期的缺乏父母的关注,孩子的内心情感是有缺失的,所以倾向于伤害自己来博得关注。

3.经常性的对行为和想法提出否定

当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多为否定和打击时,孩子会从中获取不被尊重的信号,进而在行为表现上会受到影响。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以压制为主的,那么孩子的潜意识里会企图通过自虐的方式来获得逃离。

当发现孩子有自虐的行为时,家长应该理性的看待,粗暴的进行制止更加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家长对于这种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给予孩子最及时的帮助和引导。

三、家长应该怎么应对孩子的“自虐行为”?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当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不够时,孩子的内心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当父母给予了更多的陪伴时,孩子的内心诉求自然是被满足了的,自然能够有效地改善希望通过自虐来获得关注的行为偏差。

2.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表扬

适当的对孩子的想法表示肯定,对于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表扬,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称赞,这种来自父母的肯定,会有效的改善孩子因在父母处不被认可而产生的自虐行为。

3.倾听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和认同

耐心的倾听孩子的想法表达,并且适时地提出理解和认同,让孩子在倾诉中得到积极的反馈。这种被理解、被认同的感受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充盈,不会寄希望于自虐的过激行为上。

当家长纠正孩子的自虐行为时,也要注意干预的方法,不要因为过于勉强而引起逆反的心理,这会加重自虐的行为表现,加深亲子间的隔阂。给予充足的关爱,更加有利于行为上的改变。

四、面对孩子有“自虐行为”时,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急于批评,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

当孩子的行为有偏差时,家长不要急于去提出批评,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到内在的原因更加有意义。当有负面的情绪产生时,理解这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2.注重兴趣的培养,提升自信

平时多去发现孩子感兴趣的部分,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而非执着于自虐等不良行为带来的断在的愉悦感。兴趣爱好方面的突出让孩子更有自信,以及乐观生活态度的形成。

3.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纾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负面情绪是不可避免的,掌握纾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在纾解情绪的方法上有所倾斜,更加有利于孩子独立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孩子的自虐行为越发的低龄化,这同时也说明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家长们更多的注重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孩子内心情绪的表达,没有创建一个轻松的情绪发泄的出口。注重孩子心理方面的成长以及不同阶段的情感诉求,方才能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大家对于孩子的自虐行为有哪些看法呢?在生活中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关注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多更多的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