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黄杏贞《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

1

读过不少儿童心理、育儿方面的书籍,有的过于理论化缺乏实例,有的又偏重于个人经验的累积。

偶然的机会,读到黄杏贞老师的一篇文章,觉得生动活泼,又有科学依据,就顺藤摸瓜,买到了这本《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科学育儿法》,相见恨晚。

黄杏贞是一位幼儿心理科普作家,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实用,将心理学理论巧妙地运用于育儿实践中。简明易读,好操作,背后又有深厚的心理学依据。

2

这本书里我个人觉得最受益的有以下三点:

一、大脑的三位一体脑理论

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麦克莱恩认为,大脑可以分为:爬行动物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爬行动物脑是最古老的,负责生理需求。

情绪脑比爬行脑进化的晚一些,负责情感。

理智脑是进化得最晚的,主管认知。

对于孩子来说,理智脑还很不成熟,因此出现很幼稚、不理智的行为就不奇怪了。

所以当孩子在哭闹、情绪不稳定时,首先要做的不是说教,而是先稳定情绪。

因为只有情绪脑稳定下来之后,理智脑才有机会发挥作用。

二、孩子喜欢听有“画面感”的语言

幼年孩子的思维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必须借助具体的事物形象,还不会用抽象的概念来思考。正因为如此,父母喋喋不休地讲道理收效甚微,因为孩子听不懂。

而有画面感的语言就是指,你的话要能让孩子在脑海里浮现出场景,说得具体一些,最好能有情节。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原因,因为在听故事时,孩子就可以想象出相应的画面。

比如,你如果跟孩子说做事情不要光想着偷奸耍滑,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告诉他,有个人曾经白捡到一只小兔子,因为兔子撞到树上死了。从那以后,他就不干活了,专门坐在树底下,等着小兔子送上门。结果,再也捡到第二只兔子,他就懂了。

三、神奇的五条小虫子

黄杏贞老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条小虫子理论,它们分别是:绿色的“懒惰虫”,白色的“害怕虫”,红色的“生气虫”,紫色的“着急虫”,黄色的“分心虫”。

这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五种消极情绪,进而会衍生出很多问题行为。黄杏贞老师用简单、形象的小虫子来跟孩子解释,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出现那种行为,从而能更好地控制自己。

不要以为小孩子就听不懂道理,只要你用他能理解的语言沟通,孩子的理解力超出你的想象。

3

育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其中,我走过不少弯路,但是很庆幸能遇到这么多好的资源。

在看别人的经验时,在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时,也是在观照自己。

有人说,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什么事更重要。

那就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先做好自己,然后成为孩子的榜样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