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在外爱惹事怎么办?“以暴制暴”不可取,智慧家长有诀窍

文|为之君

昨天晚上饭后,与朋友在茶馆喝茶,茶馆紧挨着小广场,非常适合朋友家的“熊孩子”撒欢。就在我们聊着事情的时候,突然听到邻桌有一个阿姨高声质问道:“这是谁家的孩子?”朋友脸色一沉,转过身去,看到自己家的“熊孩子”从邻桌的靠椅后面探出身子。

见到朋友站起身来,邻桌的阿姨说道:“看好你家的孩子,他怎么能直接冲到茶桌上,来抢我的车钥匙呢?”朋友走过去,将“熊孩子”抱起来,然后道歉;邻桌的阿姨勉强接受,但是依旧还是在小声抱怨。

“熊孩子”自然又免不了被他爸揍一顿,那么熊孩子在外爱惹事,怎么办呢?“以暴制暴”显然无法解决问题,那么智慧家长有什么诀窍吗?

一、“熊孩子”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熊孩子一般是指那些调皮捣蛋,无法无天,并且暂时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小孩子。那么,“熊孩子”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父母本身就是“熊家长”

《愚公移山》里面,愚公说过这样一句话:“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熊孩子”产生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父母本身就是“熊家长”。

现实生活中少数父母本身就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即父母小时候就是“熊孩子”;如果这样的父母在成年之后,没有完成“自我突破与成长”。也就导致了“熊孩子”长成“熊父母”,“熊父母”再又生出“熊孩子”,甚至夸张的说,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春节期间,我去朋友农村的老家聚会,就在进门的时候,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将手里的鞭炮丢在了我的脚下,声音很响,吓我一跳。小孩的妈妈在院子里和别人聊天,听到鞭炮的响声也只是瞟了一眼。碍于朋友情面,所以我也就没有教训这个“熊孩子”。

孩子本身就如同一张白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熊家长”,才会有“熊孩子”。

2、家长对子女教育过于“纵容”

如今不少家长养孩子的时候,都是讲究“散养”。但是一些家长片面的将“散养”理解为“不管不顾”,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过于“纵容”,因此也诞生了不少“熊孩子”。

小孩子调皮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长在孩子“惹祸”之后,非但不加以教育引导;反而总是用“孩子太小不懂事”,作为辩解。久而久之,孩子调皮起来就越没有分寸,自然也就成为别人口中的“熊孩子”。

比如上文中我朋友家的小孩,居然敢去几个陌生人的桌子上“抢”钥匙;这就说明家长对于他的教育有问题,当场揍一顿,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抓住“熊孩子”形成的根本原因,“以暴制暴”不可取!

3、老人带孩子,娇宠溺爱兼护短

如今很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与家庭不能同时兼顾;因此不少家庭都是由老人带孩子,老人带孩子有这几个优势: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安心打拼工作,另一方面则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寂寞,让他们围着孙子忙碌,精神上可以得到宽慰。但是老人带孩子也有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娇宠溺爱兼护短

小吴是一个狱警,前几天与母亲一起逛街回家,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个熊孩子欺负自己的爷爷奶奶,吴妈妈看不下去,就训斥了熊孩子几句,没想到熊孩子却敢冲过来踢了吴妈妈一脚。小吴一把就将“熊孩子”拎起来,熊孩子的爷爷奶奶立马围了上来,异口同声的指责小吴一家多管闲事。

小吴也没有真的揍这个“熊孩子”,而是对吴妈妈说:“妈,这种孩子你就不要管了,以后万一没了他们,我还怎么当狱警啊!这不是砸我饭碗吗?”

“熊孩子”的爷爷奶奶听到这样的反讽,一时间却不知如何回话。正是由于老人对孙子过于娇宠溺爱兼护短,所以才养成了“熊孩子”!

4、家庭教育缺失,只会“口头教育”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如果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只会“口头教育”,那么这样也很容易培养出来熊孩子!

李女士前天去电影院看电影,每当电影出现精彩情节的时候,后面总有一个小孩会尖叫。李女士忍不住回头,看到是一个5岁左右的小朋友,不停的蹦蹦跳跳,坐在他身边的年轻妈妈也只是“口头教育”他:“不要闹了,你给我坐好啊!”

很明显这种说教,“熊孩子”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正是因为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只会“口头教育”,才导致一些“熊孩子”的产生。

二、“熊孩子”为什么敢这么“熊”呢?

一般来说,有些“熊孩子”就属于“窝里横”,就是在家里比较“熊”,这类“熊孩子”不是真的“熊”;真正的“熊孩子”就是在外面爱惹事。“熊孩子”为什么敢这么“熊”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熊家长撑腰!

在先秦时代就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在这个寓言故事里面狐狸可以借着老虎之威吓退森林百兽。生活中,很多“熊孩子”就是仗着有家长撑腰,所以才爱惹事!

比如,当我们在地铁或者高铁上遇到一个爱惹事的“熊孩子”,这些“熊孩子”的家长不仅不会反思自己,而且还会教育你:“他就是个孩子,不懂事,你就别跟他计较了!”

正是由于父母没有原则底线、过于放纵,导致孩子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做起事来也就不管不顾;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了“熊孩子”。

三、熊孩子在外面爱惹事,怎么办呢?智慧家长有什么诀窍吗?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说:“温和地训练儿童,使他们养成受了痛苦而不畏缩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使他们精神镇定、并且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奠定勇敢与果断的基础方法。”

爱孩子几乎是每一个家长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只知道“爱”,却不知道教育。假如家长对于孩子的一切都是“事事关心”、过度溺爱,结果就会导致熊孩子的产生。面对爱惹事的熊孩子,智慧家长有什么诀窍吗?

1、家长以身作则,让家充满温暖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因如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没原则、没底线、自私自利,那么也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熊孩子,就是整个家庭素质的映射。

“再苦不能苦孩子”,很多家长都记住了这句话,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家长早出晚归,每天都在努力挣钱,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很多家长却忽略了教育孩子,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其实非常不利。

曾经风靡一时的央视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这则短短27秒的公益广告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孝顺的儿媳给婆婆洗脚的故事,却被自己几岁的儿子看见;然后在妈妈的影响下,小孩端着一盆水颤巍巍的走过来,说:“妈妈,洗脚!”

由此可见,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让家充满温暖;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也就不会成为“熊孩子”了!

2、了解孩子的想法,增进彼此的信任感

如果家教家风没有问题,孩子突然成为了“熊孩子”,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尝试换位思考,并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有些孩子之所以成为“熊孩子”,就是因为自己不被家长理解,从而出现叛逆的现象。

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家长只有在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的基础上,接着增进彼此的信任感;只有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这样才能够引导“熊孩子”正确转变。

3、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应树立威信

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些熊孩子之所以在外面爱惹事,就是仗着家长的宠爱,所以才有恃无恐;甚至当家长批评“熊孩子”的时候,他都会置之不理,家长毫无威信可言。因此,想要制服“熊孩子”,那么家长就应该立规矩、树威信!

杨先生中年得子,对于自己家的小孩也是非常宠爱;一家人都是围绕着小孩转,尽己所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正是因为在这样错误的育儿观念下,杨先生的小孩成为了“熊孩子”。有一段时间出门,小家伙只要喜欢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就会过去抢。

痛定思痛之后,杨先生开始跟自己的小孩立规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如果有喜欢的玩具,也只能用属于自己的零花钱来买。如果不讲道理,只知道哭、闹、耍赖皮,都要被罚站,严重的时候还要挨揍。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如今杨先生的小孩已经不再是“熊孩子”了。

4、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受罚最重的孩子,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人的。”对于熊孩子,一定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尤其是不能“以暴制暴”!

家长一定要明确一个观念,那就是:动嘴教育为主,动手“揍一顿”为辅;只有将动手当作威慑手段的“核武器”,偶尔为之,这样才能够起到震慑的效果。如果家长经常揍熊孩子,将“核武器”当作“常规武器”使用。时间一长,孩子自然知道你下手有分寸,即便他犯再大的错,你也不能把他打残。所以制服熊孩子,“以暴制暴”不可取。

王小姐家里有个侄子,特别调皮捣蛋;每逢家庭聚会的时候,这个熊孩子总会搞事情。家长经常揍他,有时候揍得亲戚都看不下去,过来劝架。但是结果呢,熊孩子越来越熊,叛逆性越来越强。

因此,对于熊孩子,还是应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双管齐下,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大多数的熊孩子来说,他们并非天生如此;之所以变成“熊孩子”,多数情况都是父母造成的。

熊家长也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同样都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知进退、懂礼貌,自己家里的孩子却是爱惹事的熊孩子呢?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家里有个熊孩子,一定要多花时间培养、教育孩子,唯有以身作则,才能确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