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性学习,每个父母都想孩子拥有的学习品质(上)

可能是最近期末考试,有好几个朋友,和我分享孩子最近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等等。其中有一个朋友就提到孩子老师说“孩子学习品质不是特别好,希望家长回家后在这个方面多加注意和培养。”

孩子在上学(尤其是小学)以后,经常会听到老师评论孩子的学习品质,“这个孩子学习品质特别好或者不好”。学习品质里重要的一点就是主动学习,很多父母头疼的就是孩子学习不够主动,“推一推,走一步。不推,就停在原地不动,可能还往后滑”。越到高年级,越是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


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孩子渴望学习主动探索世界、关系、材料、动作、想法,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好奇心(想要进一步一探究竟),独立性自我导向性,并且愿意进行合理的冒险

虽然主动性,在孩子正式上小学以后,才会显现出重要性。但其实,主动性学习,从婴幼儿就可以培养。因为“所有的孩子本来都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是人的天性。从婴儿期开始,他们就对出现在他们身边的事物感兴趣,想要探索、研究、寻找和掌握有挑战的新技能,并且不需要外界的推动。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宝宝们是不是看到什么东西,径直就走过去一探究竟了?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吓止!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在婴幼儿期,探索世界的主动性主要来源于自我鼓励。看到过小宝宝成长过程的都知道,孩子在探索时,是热情的、投入的:“妈妈这里有只小蚂蚁”;“哎呀,这是什么呀?”“扔了,是垃圾,别人丢掉的垃圾不要捡。天天就见你捡垃圾”;“哇,天上的飞机有个长长的白色尾巴”;“我要到上面看看。”“回来,谁让你爬那么高的,还不快点下来”......

就算没有外界奖励,孩子也有动力去学习新的事物——探索、练习控制、发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Stipek ,2002)。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比方说小宝宝敲打一下木琴,木琴发出响声,他就会持续敲,去感受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影响;或者孩子将东西扔得哪里都是,看着大人气急败坏,感受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探索,在主动学习。

婴幼儿时期,孩子喜欢全感官去探索,并随着经验的积累年龄的增长,慢慢形成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是支持性的环境,孩子就会不断提升创造力、灵活性、想象力和自信来完成任务。在遇到问题时,尝试积极主动解决问题。但更多时候,孩子遇到的是“限制性”的环境,“这个不要做,那个不要做”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先来看一看,什么是支持性环境!

主动性学习的支持性环境

1.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①强调内在满足:不用外界奖励表现和结果。细节描述孩子的行为,用感兴趣的语调重复孩子的话等等。“你刚刚自己从滑滑梯上滑下了。你很害怕,觉得这个滑滑梯滑得太快了。但是,你鼓励了自己,最后成功滑下了。”这种对细节的描述,会帮助孩子形成自我认知,形成积极的内在声音:“我自己滑下来了,我成功了。”

主动性最重要的就是,自我鼓励与自我推动。而这两点都依赖于积极的内在声音的推动,依赖于积极的自我认知

②开放性问题: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进一步思考,或者以此可以倾听他们的思考,也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问题有时候不止一个答案。“你想要一架小飞机,这要怎么做呢?”开放性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也潜移默化孩子更关注实现答案的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


2.认可孩子的新尝试

鼓励孩子探索新材料新环境,但是不强迫;鼓励孩子分享他的观点或者想法:“为什么蝙蝠喜欢在夜里出现?”“风很大,将旗子吹的叭叭响,风是怎么发生的?”等等。

认可孩子的尝试,即使一团糟,“你喜欢画画,喜欢颜料,你创作了美丽的作品。下一次注意不要将颜料弄在沙发上,可能你刚刚不小心用手扶了一下沙发,像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


3.平衡结构和自由

①丰富有条理的环境:上一次分享管理物品,也提到“井井有条物归原位”,点击这里:其实干净整洁有条理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家客厅书柜,春节前后没有整理,书柜上放着一些书,挡住了书柜里本来的书。噗噗上学以后,我有时间了,就全部整理了一遍,书柜又干净整洁了。那天放学小姐姐和噗噗在客厅玩儿,她们俩都主动地拿了好几本书自己看,之前乱的时候,从来没有。我当时真的再一次感受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整洁的环境,可以引发孩子主动积极的探索学习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


②结构化活动与自由探索活动平衡:结构化活动就是指父母(成人)主导的,有一定先后顺序或者一定规则的活动。比方,今天安排孩子做逻辑狗,孩子要按照逻辑狗的规则去做。结构化活动过多,会抑制主动性。

孩子可能会害怕不能遵守父母定下的规则或者按顺序完成事情,最重要会有强烈的挫败感与沮丧感。学龄后孩子的写作业,就是很典型的结构化活动。所以孩子在做作业时,很容易沮丧有挫败感,不想做。接下来的相关文章会分析。

但是无序环境或者说漫无目的的探索,可能会让孩子错过适时地推动。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结构化活动(父母主导的有规则的活动)和孩子的自由探索活动,要有一个平衡。有的父母是什么都替孩子安排,孩子喘不过气;有的父母是彻底不管孩子的安排,号称自然生长。

③找到它——使用它——放回它:一个支持性的有序环境,可以帮助孩子独立完成探索。孩子可以独立找到他想要的材料或者玩具,使用完以后,可以独立归回原位。

这个习惯不仅仅是条理性的培养,也是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形成积极的内在声音:我有能力自己找到想玩想探索的材料,自由探索,然后放回,整个过程我可以自己独立完成。这也有助于孩子尽可能多地探索所有材料。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的分享是原则性方面的内容,培养主动性学习的重要原则就是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具帮助孩子拓展主动性的具体措施,下一篇文章分享。之后是关于孩子已经不主动学习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具体策略,再写一篇文章。

PS,说到这里,我就想说,我不是故意将文章写得很长。而是,在我的认知里,一个内容就是有很多方面。包括同样是原理,具体某个人去实施时,就是有各种不成功的漏洞。就像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孩子去做,就是会掉进不同的坑里。所以,为了一次成功,就想把所有漏洞都补上。

我即使教孩子学习,也是这样。最开始进展会很慢,但是从某一个时刻开始,他们就会进入自主学习的模式,不再需要我耳提面命。我轻松,孩子也轻松。可能是我这种不自觉的思维模式,一直延续下来,所以,文章总是很长。

今天就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