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爱模仿的阶段,家长四个办法让孩子又聪明还走正路

大家好:我是古法育儿师,每天会更新关于育儿,产后,宝爸宝妈等相关的故事,知识文章,喜欢的请关注我,谢谢大家!

最近听表姐说,被家里四岁的小外甥惊着了,看到动画片里的打斗场面,他也拿着玩具要和爸爸“一战高下”;模仿医生给玩偶看病;高兴的时候,模仿妈妈扫地、做饭的样子,和小伙伴过家家……

其实,孩子天生就是模仿家,模仿妈妈做家务,模仿爸爸刮胡子,这一点都不稀奇,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利用孩子模仿的天性去提高孩子的动作技能和认知能力,同时避免孩子去模仿一些不好的东西。

1、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父母的言谈举止以及品质格外重要,父母说话的语调、情绪,都会影响孩子。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接触最多的、最亲密的人,自然成了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对象。如果父母爱玩手机、生活作息不规律、爱发脾气、大吼大叫,这些是最容易被孩子模仿去的。

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的不足时,不要总是在孩子身上找问题,埋怨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请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改善,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

2、巧妙避免外界因素

突然有一天你在孩子面前说了脏话或者有了不好的动作,都有可能被孩子模仿。在听到或者看到孩子模仿一些不好的东西时,你一定要控制住大笑的冲动,否则孩子会把这当成一种肯定;也不要表现得很吃惊或者很激动的样子,不然孩子会觉得这很有趣。这时,你需要的是——没有反应!让孩子觉得这样很无趣,慢慢淡忘它。

如果孩子重复地去模仿,那么你需要平静但是严肃地阻止他。注意态度不能过激,否则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有可能会故意犯错,或者他会觉得这样做能吸引你的注意。不用告诉孩子他模仿的究竟是什么,只需要告诉他这样做很无趣,爸爸妈妈也不喜欢就可以了。

3、创造安全良好的环境

孩子在学校听到其他小朋友骂人,或者从电视上接收到了一些不良信息,都有可能觉得好玩,从而去模仿。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这可怎么办?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受教育环境。比如尽量让孩子跟习惯比较好的同伴玩耍;为孩子创设丰富有趣味的家庭活动空间;给孩子安排一个固定、安静的学习地点……放假了多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观看展览、到开阔的地方进行户外运动、旅游,这些良好的人文、自然环境都会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心灵。

4、正确引导孩子模仿

孩子不懂得选择性地模仿,对各种事物缺乏自己的思考和主见,好的坏的都学了去。有些家长疼爱孩子,对于孩子的错误和坏习惯缺乏原则,无限度包容、纵容孩子。

这时,家长多加引导,培养孩子明确的是非观非常重要。孩子的是非观都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比如,让孩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可以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协调能力;让孩子模仿爸爸妈妈刷牙,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模仿妈妈做家务,可以从小养成孩子爱劳动的习惯,还可以培养他的家庭责任感…...

模仿行为不单纯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它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对于儿童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儿童最常接触的人,也最经常被儿童模仿的对象,因此,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大家好:我是古法育儿师,每天会更新关于育儿,产后,宝爸宝妈等相关的故事,知识文章,喜欢的请关注我,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