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父母培训教程:第四节 培养好习惯 就有好身体

第四节:培养好习惯 就有好身体

重复形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人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够使婴幼儿健康发育、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可以避免中年体衰,而且到老年都能保持身体健康。

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应该从孩子出生1个月开始。关于如何让孩子养成好好吃吃饭的习惯,我们上一节已经讲过了。下面就讲讲如何培养孩子睡觉、穿衣、卫生的习惯、运动等的习惯。

一、睡觉习惯的培养:

(一)做好观察日记: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每天记录孩子的生活细节,用于对比研究用,积累养育孩子经验。这也是你对孩子爱的体现,等孩子长大了,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拿给孩子看,那一刻是多么的温馨。你自己翻翻厚厚的日记,都是满满的幸福回忆。

现在网络发达,也可以做一个图文并茂,音视频融合的记录,保存在网上,随时随地都可查看。

做好观察日记,也是给孩子树立榜样,能坚持这样做的父母,孩子将来更容易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对于将来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帮助孩子建立睡觉的规律、防止昼夜颠倒

【案例】:我家孩子出生40天时,昼夜颠倒了。他白天绝大部分时间在睡觉,怎么摇晃都不醒,打预防针就哭两声,针头刚拔出来就又睡着了。10月中旬的北方,天气已经变凉了,用冷水给他洗脸也不醒。到了晚上,孩子精神十足,不睡觉,不喂奶、不陪他玩就大哭。我觉得孩子的昼夜颠倒,和出生的时间相关,早晨出生的孩子容易颠倒。他是早上6:10出生的,出生前他妈妈难受了一个晚上,当时他肯定也不好受。

我们注意培养他感知昼夜的区别。白天醒着的时候,尽量多跟他一起玩耍,动动他的手脚,做做操。让他的房间有充足的光线,也不用特意减少日常的生活噪音。晚上,小家伙醒来吃奶时,不要跟他玩,屋里的光线调暗一点,保持四周安静,不要跟他多说话。不久,婴儿就会开始意识到是晚上睡觉的时间了。一直过了20多天,孩子的昼夜颠倒的习惯才改了过来。

从孩子1个月大开始,注意培养他(她)的辨别昼夜的能力,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包括晚上睡觉和白天小睡的时间。

制订一个固定上床睡觉时间以及白天小睡时间的日程表,每天都在相同的时间让宝宝小睡、吃饭、玩耍,以及准备睡觉,这样宝宝就会更容易养成按时入睡的习惯。

(三)建立并遵守一套睡前程序。

虽然你可能已经建立了一些睡前程序,不管你的程序是给宝宝洗个澡、跟他玩一个安静的游戏、为他(她)读一两篇睡前故事、或是唱一支摇篮曲 ,你都要确保坚持每天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顺序进行。你的宝宝能够意识到这种一致性,而且你的这一套睡前程序也是一种信号,告诉宝宝到了要放松、准备睡觉的时间了。习惯的培养关键在于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不断重复、持之以恒。切忌摇摆、三分钟热度。

(四)守着睡着的孩子

孩子睡着后,妈妈不要马上离开。孩子睡着最初的20分钟,属于浅睡眠时期,孩子很容易醒。万一孩子醒来,也不会因为看不到妈妈而感到害怕、睡不着。

(五)孩子半夜醒来,稍等一会再过去。

案例】:一个家长介绍的情况:2个月大婴儿半夜醒来哭,就每次多让他哭一会儿再去抱抱或喂奶。例如,今天半夜4点哭,就等个十分钟,4点10分再去照顾他;明天半夜4点哭,就4点20分再去,以此类推。

按照这样的办法,宝宝从半夜3点起来讨奶、进步到4点、再进步到5点,大概训练个两周左右,宝宝居然能睡到早上6点才起来讨奶喝;维持一个多月后,大约三个月大时,宝宝便能睡到早上7点,三个半月之后,居然每天都可以睡到早上8、9点。

(六)让宝宝睡自己的小床

一开始宝宝睡在父母中间,只要宝宝发出一点声响,父母就可能惊醒,且怕翻身会压到宝宝,搞得父母很难睡着,所以让宝宝从小睡自己的婴儿床很有必要,以后也不会存在分床睡的困难了。

很多宝宝开始不适应,哭着,3天后就能学会自己安静入睡了,大多数宝宝7天内都能做到自己睡小床。

(七)起床:让孩子自己起床

做一个和年龄段相适应的作息表,买一个闹钟,给孩子说好,定时睡觉、定点起床。给他一个闹钟,相信他的自制力。父母相信他,他就能做到自己起床。不相信他,天天叫他起床,他就永远不会自己起床,就等着父母叫他(她)。宝宝甚至会认为迟到不是他(她)的事,是家长的事,与他(她)无关。

【案例】:我儿子从2.5岁上幼儿园,一直都是自己起床。上小学时,有一次闹钟没有响,到起床时间了,我看孩子还没有起来。怎么办呢?如果叫他起床,就破坏了规矩,会让他产生依赖性。可是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他迟到吗?我急中生智,悄悄让妻子在他门口喊:“郑建卫,赶紧起来给你儿子做饭,看几点了!”孩子听到喊声,赶紧起床,他什么也没说,觉得自己“侥幸听到妈妈叫爸爸起床”,不然就迟到了。

二、培养孩子穿衣服的习惯:

孩子一周岁之前,不用太担心孩子冻着,要当心的是别让孩子热着。医院临床也发现,孩子热着的多,冻着的少。常言道:“若要小儿安,应带三分饥和寒。”告诫人们不要给小儿吃得过饱,穿得过厚。衣服适当少穿一点,孩子活动量增加,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相反,如果衣服穿得太多太厚,稍一活动就出汗,会使毛孔常处于开放状态,如有风寒侵袭,容易着凉感冒,甚至诱发气管炎。参照成人的穿衣,给孩子稍厚一点,孩子的手心、鼻尖不凉即可。

宝宝一般在1岁时,穿衣服能很好地配合;1岁半时可以自己脱衣服,2岁时会穿简单的衣服,比如夏天的衣服比较少,可以尝试让宝宝自己穿。

学习穿衣服是需要具备对衣服进行概念归类的能力,比如区别上身穿的和脚上穿的物件。放手让宝宝自己挑选衣服的时候,通过这种独立的尝试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自立和自尊。而当他们能自己穿脱衣服时,这种成功将让他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这些都将有助于他们很好的构建自我。

穿衣服的过程任何人不能帮忙,可以提示,“伸左手”,“换右手”,让宝宝依照描述来做,这样会让宝宝觉得在整个穿衣过程中,都是他自己在做,这样就可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虽然他们可能会穿得很慢,或是把衣服穿反,或是搭配错误,但他们仍然有极大的兴趣去体验这种成功。而且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们会对选择自己当天的衣服感兴趣。

注意:要给孩子选择安全的好穿的衣服!不穿连帽衫上衣,连帽衫上衣一般都有一条绳子,容易勒住脖子,易产生意外,所以此类的上衣最好不要穿。

不穿带拉链的裤子,以防拉链拉的不顺利缠住小鸡鸡,所以此类的裤子最好不要穿。不穿绑鞋带的鞋子,两三岁的孩子手还不够灵活,担心系不好,可以等宝宝大点了再教。

孩子不自己穿衣服,怎么办?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让他(她)自己穿衣服时像做游戏,跟孩子一起比赛穿衣服让孩子有一个“队友”。你可以跟孩子说“宝贝我们比赛看谁先穿好衣服,就可以决定今天听什么故事”。大人故意输给孩子,他反而成就感满满的。

父母帮他(她)时穿衣服要让孩子感觉不舒服、像受刑。但不能让他(她)感觉到是你故意折磨他(她),让孩子感觉你在和他(她)做游戏,但必须让他(她)不舒服。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穿衣服,让他(她)很舒服、有成就感;让爸爸妈妈帮着穿衣服,非常难受。他们就会主动选择自己穿衣服了。

【案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孩子会走路以后,就不想走路了。我家孩子不想走路让我背着的时候,我不是背着他,而是抓着他的两个手腕,拎起来一抡抡到身后,把他吊在肩膀后面,他觉得很好玩,是在做游戏,但这个姿势让他极端不舒服,一会他就受不了了,就会主动说:好了,让我下来,就自己走路去了。如果他舒舒服服的,还会主动下来?

孩子再大一些,2周岁时可以充分授权,给予孩子选择自己的衣物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做主穿什么,父母既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又要做好引领和示范,切不可强制剥夺孩子的选择权,替孩子做出决定。

【案例】:我们的一个学员,她2周岁3个月大的女孩,夏天出去玩时,非要穿棉鞋。妈妈说应该穿凉鞋,但孩子不听,执意要穿棉鞋。妈妈没有强求,而是悄悄拿上凉鞋,跟着孩子出去玩。玩了一会,休息的时候,妈妈问:穿棉鞋热吗?孩子说:热。妈妈又问:要不要换上凉鞋?孩子说:要。然后妈妈帮孩子换了鞋,再问:棉鞋和凉鞋,哪双鞋凉快?孩子说:凉鞋凉快。

孩子要通过尝试来认知世界,不要剥夺孩子尝试体验的权利,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否则孩子会养成怯懦、没有主见、不负责任的性格。

上小学后的穿衣。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只做参谋,男孩子一般会穿的比家长希望的薄。他们运动量大,父母觉得他们会冷,实际上他们不冷,如果真的冷了他们知道去穿衣服。女孩子更在意的是款式,尊重她们的选择。

本书即将出版,出版前将发起成本价众筹,请关注我,关注出版信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