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面被欺负,你为何一无所知?

幼儿园开学已经半个月了,可妈妈们心里的焦虑似乎一点也没有减少。

比起担心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饱、睡好,不少父母更在意的是孩子能不能和小朋友相处好,会不会受欺负。

幼儿园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孩子能够学习和同龄人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

一般情况下,学龄前的孩子在玩闹中出现争端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打闹,也基本属于淘气,算不上欺负。

倒是这些总担心孩子被欺负的父母,需要好好觉察下自己:

担心孩子被欺负,是因为你的孩子真的很弱,时刻需要保护,还是你需要借助“担忧孩子”,找存在感,维系跟孩子的关系浓度,以及缓解自己的某种焦虑?

容易被欺负的孩子自尊水平低。

我就见过一位妈妈,在孩子入园后,反复问老师:我的孩子没问题吧?

老师说:表现很好呀。

妈妈就继续问:我的孩子真的没问题吗?

最后老师勉为其难地说:就是,有时稍微有点爱哭。

这个妈妈这才舒了一口气,不再追问了。

细细想,会觉得可怖。

但有时候,父母的爱就有这样的吞噬性。

孩子有问题、无力、弱小,就意味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照顾,意味亲子间的链接是牢固的,不能被斩断的。

所以,不是他们的孩子无能,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和操心,而是这些父母离不开自己的孩子。

这些总为孩子忧虑的父母,都需要好好处理和正视自己的分离焦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长期被担忧的小孩,心理上会无形被催眠。他们会出于对父母的爱和忠诚,下意识让自己变得无能、脆弱,以配合父母的“担忧”。

当然,关于孩子“被欺负”,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的确在社会化过程中,总扮演“受气包”的角色,这多半是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被欺负的孩子通常有高神经质、内向、自卑和自尊水平低的特征。这些孩子大多不懂拒绝和不会反抗。

经常被打的孩子,在被别人打后没有让对方感受到"我是很愤怒的”,甚至没有让对方明确感觉到:“你不能侵犯我”,对方会觉得这个人“很好欺负”,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可能会经常欺负他。或者孩子受到欺负以后,不会还击,也不会想其他的策略使对方受到惩罚。导致孩子经常处在一种劣势,经常被对方攻击。

在被同伴侵犯时,孩子需要懂得立刻说No!

孩子从父母和家庭中学习最初的与人沟通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在外的社交能力。通常来说,以下几种教养方式比较容易造成孩子这样的状况:

❶ 父母对孩子限制多,孩子缺乏应对能力。

父母因为害怕孩子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行动会有很多的限制,稍微危险一点的举动,一定是不允许孩子做的。

如此一来,孩子会感觉到,外面危险太多,而自己还不能照顾和保护自己。所以孩子会对外面的环境和人产生敬畏,因此,这样的孩子,在家里可能非常活泼,但是到了外面就变得内向胆小,不知道该怎样处理人际互动,害怕。

❷ 父母过于严格,对孩子管教过于理性。

父母对孩子缺少温柔的情感,让孩子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太多的情感支持,而且在和父母的互动中,父母不允许孩子反抗辩解,总是以一种严厉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压制孩子。

所以孩子在和其他人接触时,就习惯退缩了,一见到别人强势,他就退缩,也不会反抗和拒绝。

有时,孩子在外受人欺负,父母多会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不仅没有安慰孩子,还会教训孩子一顿。孩子在外受了欺负已经很委屈了,回来还要面对父母冷酷的“教训”,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性格变得冷酷,共情能力差,却同样不懂得保护自己。

❸ 父母在教育中,过于强调让孩子“忍让”。

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一般是不让孩子对欺犯行为作出反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惹不起,还躲不起”堪称是这种教育的“经典”。

其实,很多调皮的孩子在刚开始欺负别人时,可能只是无意行为。但是,当他发现你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会强烈反抗,很好欺负后,他就会从这种欺负行为中得到满足,从而得寸进尺,有意欺负你。因此,要让孩子意识到,一味地忍让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欺负者的气焰,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伤害。

如果父母总是千方百计让孩子避开来自外界的“威胁”,而不是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外来的侵犯,那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孩子还是不知所措,要么怕“报复”,忍气吞声;要么大哭不止,仍旧找父母“告状”。这种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怕事,对自己没信心,易屈服于外界的压力。

孩子受到欺负,最先想到的就是父母温暖的怀抱。

那么当孩子被欺负了,父母该怎么处理呢?

❶ 关注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被欺负后,父母应该通过共情,看见孩子的情绪,帮孩子做情绪疏导。否则,情绪的积压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某天再有比较重大的事件与此相关的话,孩子要爆发就是一次性的大爆发,破坏力会很大。

❷ 站在孩子这边。

你的情感和行为上的支持,会给孩子莫大的鼓舞,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委屈被看见了,自己的内心得到了灌溉滋养,自己是安全的,被保护着的。当然,前提是的确你弄清楚了,是你的孩子被欺负了,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护犊子。

❸ 帮孩子了解自己的权限范围

所谓自己的权限范围,就是对方不可以超越这个界限。平日里,父母就要多尊重孩子的权限,多给孩子选择权,以及拒绝的权利。比如“这是你的玩具,你来决定要不要分享。”孩子就是这样不断地学习划分与他人的权力范围。拥有清晰的界限感,孩子才能很好的说“不”。

❹ 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条件,使孩子多接触人,接触新鲜事物。还可以多陪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带孩子演练人际交往的不同情景,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冲突的必要技巧。另,当孩子恰当地解决一个冲突,或者一个问题时,及时给以认可和鼓励。

通过及时肯定告诉孩子:“这个事做成功了,而且是你做的。”如此,一个自信的小孩自然而然就养了出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