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0~3岁,是宝贝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阶段,而安全型依恋关系,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

“依恋”一词是1969年由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提出来的。通俗理解,“依恋”就是指孩子跟妈妈(主要照顾者)之间建立的一种非常亲密的有信赖感的情感联结。0-3岁是安全型依恋关系建立的重要阶段。

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安斯沃思通过陌生情境实验,探究出了幼儿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抵抗性。

我们可以通过一份小问卷来了解一下孩子的主要依恋类型(6个月以上可测试)。每个题目均有“是”“否”,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如果孩子的主要照顾着不是妈妈,而为其他人,如奶奶/外婆时,问卷中的“妈妈”应换作“奶奶/外婆”来理解。将三组的得分各自相加,哪组得分最高即代表孩子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

1.妈妈在场时,孩子可以与妈妈一起愉快地玩耍、做游戏等。

2.与妈妈分离时,会表现出哭闹

3.当妈妈又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妈妈的亲近,很快地与妈妈一起玩耍、做游戏。

4.伤心时,在妈妈的安慰下可以很快平复安静下来。

5.遇到陌生人,起初可能比较拘谨害羞,在妈妈的鼓励下能积极与陌生人互动。

6.在妈妈的鼓励下,可在陌生人面前大方地表演节目。

回避型依恋:

1.和妈妈在一起玩耍时很少关注妈妈的行为。

2.和妈妈在一起时,孩子很少主动和妈妈交流交谈。

3.和妈妈在一起时,孩子很少表现出高兴开心的神情。

4.与陌生人接触时,孩子表现胆子大,不退缩。

5.妈妈离开时,孩子不哭泣,悲伤程度少,表现有点无所谓。

6.妈妈回来时,孩子也不积极欢迎,没有明显的喜悦感。

抵抗型:

1.喜欢粘着妈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呆着。

2.遇到陌生人或者情境时,很容易害羞或拘谨。

3.即使在家中,孩子遇到陌生人依然很拘谨。

4.当妈妈离开时,表现得特别痛苦,大哭大闹,久久不能安抚。

5.妈妈回来时,既表现得很粘人,又在妈妈接近时,会表现出生气、踢打妈妈,甚至咬妈妈的行为。

6.哭闹的时候,妈妈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让孩子安静平复下来。

不同类型的关系

有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自信、富有同理心,在与别人的交往交流中更加积极友好。在青春期,安全依恋的孩子往往比较少出现逃学、打架等叛逆行为,因为他们有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抗拒型依恋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在社交中经常表现出害羞、焦虑等情绪,经常担心其他人不喜欢自己。有时会莫名其妙大哭大闹,这是焦虑内化以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因为他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求得父母关注。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常常对身边的人和事比较冷漠,情绪比较波澜不惊,但是内心却十分敏感多疑,似乎是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其实内心充满了需求。外化以后行为问题比较多,比如说打骂父母、攻击伙伴、欺负弱小,这类型孩子普遍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差。

多关注孩子

说到这里,想必爸爸妈妈们都有一个迫切的问题:那就是怎样做才可以养育一个安全型依恋的宝宝?以下几个要点的落实,可以帮助我们家长与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1.经常拥抱宝宝或与宝宝有肌肤接触。皮肤是人的第二大脑,安全的肌肤亲密接触可以让宝宝充分感受到妈妈温暖的体温和柔软的怀抱,孩子会更加确信妈妈的真实存在,从而产生笃定的安全感。

这一要点也受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的恒河猴依恋实验的实证支持。他通过实验结果发现:猴子也不是有奶便是娘,猴子的健康成长也需要安全、温暖、有触摸与安抚的环境。他通过研究发出这样的建议:我们人类的婴儿和母亲最少要有六个月的时间经常在一起。换句话说,人类的产假起码要有六个月左右,才能有效保障孩子和妈妈之间长期的、亲密的爱的关系的存在。能否养育一个健康高情商的孩子,与妈妈的学历/外表没有直接关系。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妈妈是否能提高高质量的关怀、支持、拥抱、接触、安全、和身体力行的教育。

2.照顾者,尤其是妈妈情绪基本上是积极稳定平和的。宝宝可以透过妈妈柔和的语气,愉快的表情去感受到生活环境的祥和友爱,充分体验安全感。对于回避型的孩子,由于他们适应新环境能力比较差,妈们更要给予鼓励、帮助,不能认为这孩子没出息。例如到第一次接触的新环境,孩子往往会躲在妈妈怀里或者身后,有的甚至会哭起来。这时候,妈妈们可以拥抱孩子柔和的说:“别怕,妈妈在,这是你第一次来到这里。你看,那边有小朋友在玩,一会,你也一起去玩啊。”对于抵抗型的宝宝,妈妈们可以帮助宝宝们提前准备好他们喜欢的小玩具一起带出门。

3.不管是生理需要还是精神需要,如果照顾者能够积极回应,宝宝就不会产生消极体验,即使有了恐惧、紧张、不适等负面情绪,也能快速地缓解或者消除。尤其是抵抗型的宝宝们,妈妈去厨房去洗手间,他都会哭个不停,妈妈们会很担心他们依赖性过强。孩子的独立性源自于安全型依恋关系,这个时候,多做有益安全型依恋建立的行为比要求宝宝养成独立性更重要。

4.最好亲自照顾宝宝,实在没法,也不要频频换阿姨或照顾者。孩子依恋形成的主要阶段在6-18个月,妈妈们经量能在孩子2周岁之前给予更多高质量的陪伴。

5.尽量保持宝宝生活作息有规律,这样会给宝宝带来稳定感与安全感。现实中很多家长,都要求孩子九点前睡觉,自己却开着灯熬到12点。孩子的教育和习惯养成,这个阶段主要是向身边亲近的人学习,所以宝宝规律作息的前提,是家长的身体力行。

多进行高质量沟通

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里的情感发展构成了人类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特质会让她们生活的更幸福快乐。所以,无论多忙,你都要抽空多多陪伴孩子。所谓陪伴,并不是指你与孩子身处同一个空间,而你只顾埋头玩手机,或者忙于手头的事务。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主动的触摸、拥抱,便能给予孩子无限的能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