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前,便便有预警!奶瓣、绿便、黑便各代表什么?一篇搞懂

自从当了妈,对孩子的屎尿屁都万分紧张。以前特别怕脏,现在宝宝的每一次大便都牵动着我的敏感神经:颜色不对,紧张;形状不对,紧张;拉多了,紧张;拉少了,紧张……”



便便是宝宝健康的风向标,尤其是在宝宝还不会表达的时候,我们更需要通过宝宝大便来观察和判断宝宝的身体状况


胎便


新生儿出生 24 小时内开始排胎便,大约 2~3 天排净。

  • 颜色:呈黑绿、墨绿或深绿色;
  • 形状:黏稠像沥青;
  • 气味:无臭,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的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喝下的羊水组成。
  • 排便次数:如果喂奶的次数足够,2~3 日后胎便将排尽,转为正常婴儿大便。


纯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


  • 颜色:黄色或金黄色;
  • 形状: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大便颗粒,有时稍稀或略带绿色;
  • 气味:无臭,有酸味。
  • 排便次数:可以每天 2~8 次,也可以几天排 1 次。一般在逐渐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减少,1 岁后减为每日 1 次左右。


人工喂养宝宝的大便


  • 颜色:淡黄色或灰黄色;
  • 形状:较干稠;
  • 气味:因牛奶含蛋白质较多,有明显臭味;
  • 排便次数:每日排便 1~2 次。

混合喂养宝宝的大便


添加淀粉类辅食后,部分宝宝大便量会增多,稠度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加重。

若加蔬菜水果,大便外观会逐渐接近成人。初加菜泥时,常有少量绿色菜泥随大便排出,不用紧张,这是新增辅食的常见现象,多观察几日,如果无明显不适可继续添加,等到宝宝肠道适应后大便会逐渐恢复正常颜色。

这个表格建议收藏




这些便便需要麻麻注意一下


宝宝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有时会与食物颜色有关,妈妈不必为之太担心。



因为宝宝个体存在差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会存在非常规的排便情况。比如以下这些便便:

1 绿便



① 因为人的胆汁是绿色的,由于肠道蠕动过快,胆汁未来得及变成黄色就排出去了,于是出来的就是绿色的便便。导致肠道蠕动过快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凉,乳糖摄入过多等。特别提醒,当宝宝处于饥饿状态时也会肠道蠕动过快,会出现稀且量少的绿便。

② 铁元素吸收不完全,当便便被排出体外,暴露空气中后氧化成绿色了,多见于奶粉喂养的宝宝。

2 泡沫


便便带泡沫是糖代谢不完全的产物。若纯母乳喂养,常见于前奶吃的多,后奶吃的少;也可能妈妈吃的甜食较多。若奶粉喂养,考虑奶粉中的糖分是否过多。

3 奶瓣



其实就是没有消化掉的脂肪。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消化不良,或者吃过多导致营养过剩,消化不掉就排出体外了。

4 油状物


宝宝大便发亮、油油的,偶尔放屁都带点黄色油状物。主要是油脂摄入过多消化不掉导致。常见于纯母乳喂养,与妈妈的饮食过于油腻有关。

5 伴有黑色条状物


便便中伴有许多条状黑色物,像一条条小虫子,可能与宝宝的饮食有一定关系。

6 便便臭


有的宝宝拉的便便特别特别臭,其实就是蛋白质摄入过多,消化不掉导致。

7 便便干硬


判断是否存在便秘,不是以排便间隔来判断,而是以大便性状来判断。看便便是不是很干结,宝宝有没有排便困难,痛苦的现象。

小总结:

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异常,就不用担心。便便不寻常时,妈妈要多从宝宝的饮食以及相关清洁卫生找原因。


这些便便提示你该去医院

1 陶土色便便


新生儿期妈妈需要注意大便是否有陶土色,灰白色,出现这样的大便可能是胆道阻塞。


仅限于胆道阻塞筛查,不正常的颜色共有6种颜色。

请新妈妈一定要特别注意0-60天的婴儿的大便颜色,及早发现肝胆疾病宝宝,使他们得以及早治疗!

2 血色便便


大便里明显看到混有血迹,(看下宝宝肛门处有没有小的裂口,就是便秘导致的肛裂出血了。先排除肛裂的出血的可能。)如果看到混合在大便中有血,可能是肠道感染或受损,可能是过敏,常见的是牛奶蛋白过敏,需要及时就医;或者血便呈果酱样,有可能并发肠套叠等凶险疾病,更需要及时就医 。

3 粘液便便


偶尔一次少量的粘液也可能是属于正常情况。但当肉眼可见大量粘液同时还伴有脓血,提示妈妈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了。

4 蛋花样水便


这种情况提示有感染;可能多数不是细菌感染,大便常规查不到黏液、白细胞和红细胞。导致蛋花样水便的情况,有些可能是病毒感染,有些可能与进食有关。

如果宝宝持续拉水便,需要给宝宝服用一些适合宝宝年龄剂量的口服补液盐,来预防脱水。



微妈提醒:

宝宝大便的次数和性状直接反映了其消化状况,爸爸妈妈们如果能重视对宝宝大便的颜色、次数、性状的观察和辨识,有助于较早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及时采取对应措施,从而避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当然,如果真的觉得宝宝便便有问题放心不下,不如直接去医院检查一下哈,放放心


参考来源: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