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常说这1句话,孩子一天比一天优秀

我们都知道父母如果经常对孩子说一些否定性的打击性的话会对孩子的大脑以及孩子的学习能力造成很大的障碍。

假如换种方式,比如不少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

“宝宝,你真棒~

宝宝,你好聪明呀~

宝宝,你怎么这么厉害~”

是不是我们不采用否定的方式,而是像上面这样夸孩子就能让孩子变得非常优秀呢?

答案跟我们预想的有点差距,而且差距还很大!

事实是,一味的用这种方式夸孩子既不会起到效果,反而还有点违背常理

“不夸你很棒”的理论我想不少父母多少都接触过,但有些父母可能不服,“你说没用就没用吗?”也或者会困惑“到底应该怎样夸奖孩子?

当然不是随口说没用的,美国确实有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

其实最早提倡父母夸孩子真棒的国家也是美国,那是二战以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同时育儿方式也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个时期主流观点是鼓励父母和学校称赞孩子的智力用以刺激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比赛不管输赢(比如学校的棒球赛)孩子们都能得到奖品。那个时候父母被社会主流中“批评会给孩子带来永久性影响”这一观念束缚着,生怕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会毁了孩子。

但后来实验证明事实并不是这样。

基于个人的称赞(夸聪明)和基于过程的称赞(夸努力)会培养出两种不同思维的孩子,前者是固定型思维,后者是成长型思维

在实验中发现,一般在孩子14个月左右的时候,父母夸奖孩子的风格已经定型,要么基于个人,要么基于过程。

而5年后,研究者们发现那些基于过程夸赞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而且有证据表明这些孩子倾向于相信他们的成功是努力和不断战胜挑战的结果,他们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提高。

而具备固定型思维的孩子更容易在事情变得有挑战的时候选择放弃,或者屡战屡败,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类孩子更容易对成绩撒谎

其实认真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如果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的聪明优势大过努力,或者努力大过于聪明,这两类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对待问题的态度会截然不同。可当局者迷,我们往往是在与别人拉开很大差距后才意识到不对劲。

但并不是说聪明和努力就是一对敌人,就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恰恰相反,如果一个聪明的孩子再辅以努力(即意志力)的支持,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成长成为更优秀的人。

仔细回想了一下我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我发现“孩子,你好棒呀”“宝宝,你怎么这么聪明呢!”这类的夸奖好像一不小心就从嘴里溜出来了,父母夸奖孩子棒棒哒好像是种本能,有一种自家宝贝哪都好的无敌感。我觉得这太正常不过了,这是父母对于自己孩子超乎预期表现的一种惊喜,我个人认为这种惊喜之情真心没必要刻意隐藏。

但除了激动的表达欣喜之前外,理智的爸爸妈妈们还应该再多“唠叨”几句,让孩子确实知道到底自己做了什么爸爸妈妈才会如此表扬自己。其实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夸奖到过程和细节。虽然我们都知道不能简单的夸一句很棒了事,但每次只记得夸前半部分而忘了最重要的后半部分。

让家长把后半部分加上,比“让父母硬生生把你真棒憋回去再想想我应该怎么夸”更好!因为往往等你还没组织好夸奖的语言,孩子早就转移注意力去玩别的了~

当然把后半部分基于过程的夸奖加上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修正过来的,没关系,慢慢来!这种事情跟学习一个新东西一样,需要时间去练习,一天先出现一次对于过程、努力的表扬,然后慢慢加到一天两次,再一天3次......这样循序渐进反而更容易修正。

一开始给自己定很高的目标,好像恨不能马上就全部改正过来,可心里是这样想但大脑不允许呀,往往是还没等你反应过来话已经说出口了。所以要一点点慢慢来,孩子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不要过分担心,但尽管如此也不能“无为”,什么都不做、不改变肯定也不行。

另外,我觉得每天坚持写写孩子的成长日记很有意义,不仅能记录孩子的小细节、他成长路上的重要时刻,而且还是一个帮助家长成为更优秀的家长和更优秀的自己的一个手段,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孩子的成长一路走来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教育原来是有迹可循的,宝宝和自己都慢慢变得越来越优秀了......

我现在都是监督自己尽量每天记录一下,反思一下今天的行为,你也可以试试~~

写在文章最后:夸努力(基于过程)比夸聪明(基于个人)更重要,科学证明孩子的优秀更可能与基于过程的称赞有关,我们一起来改变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