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教子观:做得好是你负责任,做得不好,还是你负责任

胡适在不仅仅是中国白话文大师,而且还是教育家。他注重孩子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关注儿童心理现状,在处理问题时候,从生长环境开始研究。

(一)学会独立,树立责任意识

在第一个儿子胡祖望十岁的时候,胡适就决定让孩子远离自己,独自前往苏州求学。

胡适也不舍得年幼可爱的孩子远离自己,却不能够让孩子完全依赖外界环境,总要不断在困难中探索生存之道。

胡适并不像其他父亲一样,一味偏袒自己的孩子,运用自己的私权,为孩子争取更多的福利,更注重对孩子性格的培养,陪伴是短暂的,更多时候需要孩子自己探寻世界。

他看重独立观念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不追随众人随波逐流,在一片附和声中,也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形成人格上的完整。

在孩子远行前,胡适交给孩子一封信,里面寄托着一个父亲的眷眷深情和细致的嘱托。其中,写在文章开头,最紧要的内容就是责任。

每一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总要学会照顾自己,没有父母在旁的细心嘱托,要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注重少年时期培养独立的品德,对整个社会,也是一次大的洗礼。​由年轻的一代,推动创新的源流不断奔涌,打破固执地己见,以积极姿态,探讨更加新颖的思想,产生新的事物。

(二)学习寻求更高水平的进步

在胡适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也寄托了他对儿子的期待。胡适在文学史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赢得了大家的赞同,这和他早期踏实的积累知识是分不开的。

他鼓励儿子,在班级中争取走在前面,在学校成绩上走在前面,在人格品德上,追求更高的层面。这是一种深刻的自省意识,对知识的不满足,对自我成绩的不满足。也正是由于这些不满足,才能推动我们不断进步,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推进。

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很难保持住自己的成绩,同学间也总是你追我赶,也许你暂时停下脚步,观望大家的进度,或者准备舒服的休息一下,就会被人迅速赶超。

胡适没有给儿子太大的学习压力,却发自内心的鼓励孩子,不断向前奔跑。他鼓励孩子拥有一身傲骨,却不可有一身傲气。在追求更高程度的进步的同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谦逊的品行,学业上更加勤勉,和朋友交际中更加随和。

孩子的天性总是贪玩的,如何才能劝解孩子更加主动,更有动力的学习?胡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将学业上的用功和立志联系在一起。

他鼓励孩子明确奋斗目标,树立自己的理想志向,在学业成绩上的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己,来实现未来的理想。

(三)注重人际关系

在民国时期,大部分的文学大师虽然笔锋犀利,但是为人随和,是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的,例如鲁迅,还有胡适。

在社会的土壤中吸收养分,扎下属于自己的根基。

在人际交往中,胡适强调真诚与谦逊。我们应当注重他人的感受,在聊天时,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地氛围。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不是冷眼旁观,而是热情的上前提供帮助,用温暖和体贴,让别人在困境中,得到力量。

孩子上学以后,最先进入校园这个环境之中,周围的评价,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身的认可程度。

如果不能被大家接纳认可,那么他只能一个人独来独往,遭受挫折却无人肯帮忙。这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是很难适应的。

在和朋友的相处的时候,尝试更加真诚,给予对方陪伴,珍惜他人的好心好意。同时不用因为别人的一两句批评,而暗自伤心,更加客观看待自己和朋友。

在和朋友的相处中,更好地理解竞争中合作,在友谊中见证对方的进步,完成自我的提升,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校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这里会遇到各种性格的人,遇到各种的事情发生,在适应朋友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不断完善。

回顾胡适为儿子提出的建议,出发点是尽可能让孩子少走弯路,尽可能走得更加平坦。在性格上,胡适鼓励孩子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依附他人,为自己发声。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