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钢琴家30年求学成长史,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一般人学不来

郎朗生活在一个音乐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全家都热爱音乐。父亲郎国任擅长二胡,并因为二胡的特长考进沈阳空军文工团成了一名文艺兵。

1981年,郎朗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郎国任就买好了钢琴。夫妻俩商量好,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不管男孩女孩,一定要学钢琴。

郎国任觉得,二胡是民族乐器,不太容易走向世界。钢琴是西洋乐器,而且是乐器之王,钢琴可以走向世界。他一定要让孩子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音乐才华。

年轻时的郎国任

郎国任夫妇实施胎教,每天放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给肚子里的孩子听。

1982年6月14日,孩子出生了,6斤2两。郎国任给儿子起名郎朗,就是非常明亮的意思。郎朗从小对音乐就很敏感,郎国任为了培养儿子,开始自学钢琴,郎朗一听见父亲弹琴,就乐得咯咯笑,手舞足蹈。

郎朗两岁多的时候,郎国任开始教他摸钢琴。为了让郎朗坐得住,郎国任开始训练他“坐琴”。父亲抱着郎朗坐在大腿上弹琴,刚开始只坐5分钟,慢慢到10分钟,15分钟,一直增加到40分钟。

小孩子刚开始肯定坐不住,郎国任那时候也比较暴躁,想吓唬他,就把郎朗往床上一扔,郎朗吓坏了,大喊:“爸爸,我练琴,我练琴,我好好练!”眼里含着泪坐在琴凳上,边抽搭边弹,一个音也不带错。

教育还是要以奖励为主,郎国任在钢琴上放一颗巧克力,告诉他弹得好,可以奖励一颗。刚开始是巧克力,后来是画红旗,等他再大一点,就是打分,再后来就是童书和变形金刚。

郎国任培养孩子的体会是:做家长的,必须有“四心”,就是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缺一不可。

郎国任在陪儿子玩的时候,教他五线谱,用粉笔在墙上画好五道线,一次教一个音符。妈妈也从小爱音乐,教儿子识谱唱歌,就这样郎朗慢慢学会了基本的识谱。

郎朗喜欢看卡通片,特别喜欢《猫和老鼠》。有一天郎国任听见他居然把《猫和老鼠》里面的音乐弹了下来,谁也没有教他,更没有谱子。郎国任大吃一惊,郎朗才2岁半,这时他坚信儿子是钢琴天才!

郎朗三岁半的时候,拜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朱雅芬为师,朱老师当时是沈阳最好的钢琴教师。

郎朗每次上课的时候,郎国任就在旁边仔细听。他跟着儿子一起学,自己先把老师教的东西吃透了,才能更好地辅导郎朗消化吸收。如果有某一点没听明白,就一定请老师再讲一讲,老师称赞郎国任的好学精神。

郎朗是真喜欢弹钢琴,也非常自觉,每次学完回家第一件事是坐到琴凳上,把新曲子弹一遍,再去上厕所,喝水。

郎朗4岁的时候,完全凭记忆把《西游记》的整个主题曲弹了下来,没有谱子,这就是热爱的力量。

为了让郎朗的手指头长得更长些,每天晚上练完琴后,父母就给他端来一盆热水让他泡手,泡完手后就让父母拽手指头,邻居总听见他喊“妈妈拽”“爸爸拽”。事实上,郎朗的手指头从小就很长。

沈阳空军文工团大院有很多学钢琴的孩子,经常攀比谁弹得更好。郎朗天生好强,一定要超过他们。

郎朗每天总是第一个敲响琴键的孩子,早上6点钟准时练琴,不用家长叫自己就醒了。有个邻居阿姨每天把郎朗的琴声当起床钟,有次郎朗发烧没起来,阿姨上班还迟到了。

沈阳空军文工团大院的孩子们你追我赶,创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孩子的兴趣随着竞争的激烈不断加强,最后有十几个孩子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

郎国任自从开始辅导郎朗练琴,就有意识在孩子面前扮演起严父的形象,甚至再也没有亲过郎朗,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管教才有效。

有一次郎朗在练琴,小伙伴在门口等他出去玩,于是郎朗就有些心不在焉,弹错了不少,郎国任火了,用泡沫拖鞋狠狠抽他的屁股。郎朗吓哭了:“我好好练,我好好练!”他一边抽抽搭搭一边弹琴,这回一个错音也没有。从那以后,即使有小朋友等他,郎朗也会专心练琴,再也不出错。

郎国任从来不对儿子说“你是天才”这类话,而是要求他永远争第一。郎朗每天雷打不动练琴,大年三十上午还在练琴,下午去看爷爷奶奶。

郎朗5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获得了东北三省少年儿童钢琴比赛第一名;6岁参加沈阳首届少儿钢琴比赛,获得了最小年龄组的第一名。从此,郎朗在沈阳出名了。

郎朗7岁的时候在太原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只得了第7名。当宣布一等奖不是郎朗时,他突然弹簧似的蹦了起来,冲到前面大喊大叫:“不公平!”父亲急忙把他拉了回来。

输,不但郎朗没有这个心理准备,郎国任也没有。从小到大郎国任灌输给儿子的都是“赢”的概念,他也只有“赢”的概念。奖品是一只金丝毛小狗,郎朗一点也不喜欢,一脚踢得远远的。郎国任把小狗拿了回来,对他说,别扔,把它留下来做个纪念,你每天看着它,就会练的更刻苦。

郎国任激励儿子:北京代表了全国的最高水平,咱们要到北京去比,那才是咱们真正的赛场!

郎朗调整好了心态,练琴更加刻苦,进步飞快。

朱雅芬老师因出国不能教郎朗了,就给他联系好了北京的一位老师。郎国任请假带儿子去北京学习,郎朗住在父亲战友在北京的家里,郎国任就住在招待所。北京沈阳两边跑太辛苦,朱老师建议他们直接到北京上学。

一家三口都去北京不现实,郎国任此时已经从文工团转业到公安局,他咬咬牙辞掉了公职,把家里能搬的东西包括钢琴都搬到北京,这样省得到北京买了。从此郎朗一家三口的开销包括学琴的费用,全指望妈妈一个人的工资了。

他们租了北京的一居室,是一个环境很差的公寓楼,垃圾遍地,苍蝇乱飞。郎朗比在北京起得更早,5点半就开始练琴。邻居对他练琴很有意见,一个小孩对郎朗说,你一弹琴倒好,我的成绩从100分下降到70分了。你再弹,我就不及格了。不过,邻居慢慢就习惯了。

但北京的新老师对郎朗总是不满意,说他是“土豆的脑袋、武士道精神、打砸抢的风格”。郎朗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没日没夜地练琴。学了半年后,老师突然提出不教了,让他去报考二类音乐学院。

这对郎朗父子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郎国任把工作都辞了,全部心血都放在郎朗身上,一下子跌入了绝望的深渊。回去的路上郎朗抱着父亲哭,郎国任问儿子,回不回沈阳?郎朗说,我才不回沈阳呢!

有一天郎朗没有按时回家,郎国任心里焦躁不安,这个节骨眼上郎朗居然还有心思去玩这么久不回家?太不争气了!当郎朗回到家,郎国任劈头说道:“你回沈阳吧。”

郎朗说:“我才不回去呢!”

郎国任说:“好,吃药还是跳楼?选择吧。你吃完了,我也跳楼,沈阳我也不回!”郎朗说吃药。郎国任递给他一板“交叉霉素”消炎药,虽然不是毒药,但都吃下去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郎朗巨大的求生欲望爆发了,像一头小豹子似的朝父亲扑过去,大喊:“我没有错!我伴奏去了,我为什么要吃药?我不吃!我不吃!”

郎朗疯狂地用手砸墙壁:“我恨你。我再也不会练琴了。只要我活着,我就永远不会再碰钢琴。

郎国任赶紧抱住他:“对不起。我真的对不住你。但是你不能伤了你的手。郎朗,求求你,别伤了你的手。儿子,我不想要你死。我只想要你练琴。”

这一幕让他们父子别扭了很久,郎朗3个月不肯碰钢琴,郎国任更是后悔,从此后他们父子再也不提这件事。

好在朱老师已经回国了,又给他们联系了赵屏国教授,重新走上了学习的正轨。

长达8年的时光里,郎朗的母亲与父子俩两地分居,每次妈妈到北京看郎朗,离开时郎朗总是抓着妈妈的衣服大哭,依依不舍。有一天母亲准备去看郎朗,郎国任打电话让她不要来了:“你一来,郎朗就会恋着你,就不专心练琴了。”郎朗母亲放下行李泣不成声。

郎朗全力备战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入学考试,练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们住的11楼公寓到了夏天就是一个大烤箱,没有电风扇降温,舍不得买,郎国任就在儿子练琴的时候,打来一盆冷水放在郎朗脚边,让他把双脚放进去。有时候用书本给郎朗扇风,一直扇3个小时。

房主要收回房子,父子俩只好带着钢琴搬进地下室,住了两个多月。地下室条件更差,大的小的老鼠在屋里跑来跑去。郎国任担心郎朗睡着时,老鼠咬他的手,就整宿不睡觉看着,白天等郎朗上学再补觉。

郎朗与赵老师

临考的头天晚上,郎朗很紧张,父亲鼓励他不用担心,这一年进步很大,一定会发挥出色,从此以后会有辉煌的职业艺术家生涯。郎朗睡不着觉,父亲用胳膊搂着他,不久郎朗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睡得很踏实。父亲一动不敢动,怕惊醒了他。

从此以后,每次重要的考试和比赛前的晚上,郎国任都搂着儿子睡,第二天,郎朗就会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考试这天到了考场,有3000多人报名,郎朗又开始紧张:“好像全中国的人都来考音乐学院了。”第一轮下来,只有40个人进入第二轮考试,郎朗名列其中。

郎朗复试进入考场前,郎国任拍拍他的后背:“上!你是最棒的!”郎朗顿时脊背一挺,兴奋起来。

郎朗考完出来后,说这次是他有史以来弹得最好的。郎国任让郎朗回家休息,自己在学院等消息。一位和郎国任关系很好的老师出来对他说:“郎朗第一名!”那位不教郎朗的老师也过来说:“我给郎朗打了最高分。”

郎朗得知自己考了第一名,兴奋地大叫:“这回看谁还能和我比?我可以回沈阳喽!”

这一年郎朗10岁,这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钢琴专业一共录取了14名学生,7名公费生,7名自费生。郎朗从此上学不用付学费了。

郎朗进入学校上课后,郎国任就站在窗户外面听课,对每一位老师的特点和长处了如指掌,也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情况。他拿着笔记本记下来,回家就讲给郎朗听。

为了多听一点,郎国任想尽了办法,有时候拿个扫帚,假装在走廊里扫地;有时候下雨了,就穿着雨衣在雨中听。

郎国任

郎国任不仅是郎朗的父亲,还是个教练,始终一起学习探讨,郎朗毕业了,他也一起毕业了。

郎国任说:我和郎朗不是一般的父子,有几个父亲像我一样每天24小时都和孩子在一起,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我的事业就是把郎朗培养出来,让他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从郎朗2岁多起,父子俩就盼着走向国际舞台。出国比赛费用要6万元人民币,郎国任借了5万元,去德国参加埃特林根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郎朗出色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评委和观众,所有观众起立鼓掌,郎朗返场了4次。

当主持人宣布郎朗获得两个第一名的时刻,从来不在儿子面前流泪的郎国任再也忍不住了,捂住脸在异国他乡的陌生人面前失声痛哭起来。

郎朗创造了纪录,成为在国际上第一次拿两项大奖的中国选手,也是埃特林根大赛历史上第一次给同一个人两项大奖,上届连第一名都是空缺的。

1995年,郎朗获得了全世界影响最大的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金牌。

1997年,郎朗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退学,报考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郎朗在考场上演奏完毕,在场的考官都傻了,院长格拉夫曼说:“这怎么教啊?这没法教啊。”

郎朗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学院还提供了一套公寓,一架斯坦威大钢琴。院长格拉夫曼说:“郎朗是一个不一般的天才。”

格拉夫曼说从他7岁考上柯蒂斯音乐学院,到成为院长,65年来从来没见过像郎朗这么出色的学生。

到了美国,郎国任为了省钱,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常常花一两美元买一大堆便宜的菜。学校每个月提供600美元生活费,在郎国任的精打细算下,一年下来结余2000美元。

郎朗18岁的时候,用演出的钱在费城贷款买了带小花园的别墅,终于结束了艰苦的生活。

格拉夫曼为郎朗找经纪人,给各大经济公司写推荐信。1997年12月,15岁的郎朗与纽约IMG公司正式签约,真正开始了职业钢琴家的生涯。

1999年,17岁的郎朗替补发烧的安德烈·瓦兹,在芝加哥世纪明星音乐会上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美国音乐协会主席、小提琴大师斯特恩介绍郎朗说:“你们将从这个17岁中国男孩的身上,听到全世界最美妙的声音。”

郎朗的演奏刚一结束,观众全体起立,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全场,这是郎朗第一次跟世界十大乐团合作,一炮打响。

第二天,《芝加哥论坛报》头版称郎朗是“当今世界最伟大、最激动人心的天才”。从此以后,郎朗的职业生涯彻底打开,演出合同源源不断,在很短的时间内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全部合作了。

2001年,郎朗携手费城交响乐团回国,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全场满座,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都来了。

郎朗与父母

2003年,郎朗在美国最高音乐殿堂卡内基举行独奏会首演。研究曲目时,郎朗对父亲说:“爸,这次你也上。”郎国任没有答应,说这是你的卡内基首演,我演坏了怎么办?郎朗说你必须上,这意义不一样:“你这么多年都在扶持我,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现在我成功了,我要帮助你实现理想。”

郎国任很感动,他是多么热爱音乐和舞台,儿子是要把他带到卡内基,为他圆梦啊。

这是父子俩第一次同台合作,郎国任穿着中式服装,拿着二胡坐在台上,往台下一瞅,黑压压近3000人,他有点紧张,一条腿直哆嗦,不过很快就控制好情绪。

父子俩合奏《赛马》,郎国任拉得非常精彩,可以说超常发挥,与郎朗配合十分默契。一曲终了,全场沸腾,掌声像潮水一样在卡内基大厅内震响。

郎国任和郎朗手牵手到前台谢幕,两人笑得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和幸福。多年来的辛苦、泪水、磨难、父子间的冲突……都在这一刻化作胜利的彩虹。

从那以后,郎朗对人说:我爸比我还天才,我爸不练琴,一上场就火,我不练琴我敢上场吗?这句话有玩笑的成分,不过确实说明郎朗继承了父亲音乐的基因。

2002年,郎朗被英国《留声机》杂志选为改变古典音乐的50名最伟大艺术家(钢琴家)类,郎朗是唯一一位1950年以后出生的钢琴家,也是唯一一位中国钢琴家。

著名钢琴家傅聪说:“郎朗是一百年才出一个的天才,他的音乐是从血液里流出来的。”

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郎昆导演带领演出队伍到萨尔茨堡参加音乐节,看到萨尔茨堡整条街上都是郎朗的照片、海报,餐馆里也贴着郎朗的照片,非常震惊,他说:“郎朗太牛了,太为中国人争光了!”

钢琴大师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郎朗在费城举办“李斯特诞辰200周年郎朗现场古典音乐会”,全美269家电影院同步直播,索尼为郎朗的这次演出现场录制了唱片《李斯特—我的钢琴英雄》,唱片销售创造了历史,成为古典音乐唱片的全球销量第一名。

郎朗父子与布什一家

2009年,郎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100人”,入选的还有奥巴马、希拉里等。郎朗成为“世界的郎朗”,也成为东方和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桥梁。

郎朗说:“我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永远要为艺术事业奋斗,让我们中国音乐更多地走向世界。这是我的责任。”

在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音乐会上,英女王和查尔斯王子均握着郎朗的手称赞不已,威廉王子说:“你的手指简直太神奇了,每个手指都价值一千万吧?可以称为金手指了。”

郎国任此时在北京的家里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给郎朗发了一条信息:“祝贺你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爸爸永远支持你,爱你!”

这是30年来,郎国任第一次对儿子说出“爱”这个字。

郎朗马上回复:“爱你爸!”

郎国任收到儿子的回复,泪流满面。

有人问郎朗是否感到童年有缺憾,郎朗回答:

“如果我的父亲不以这样的方式训练我,我就不会成为一个音乐家,成为一个国际巨星。现在我过上了想要的生活,我会说这是一种极好的成长方式。”

从沈阳一个平凡男孩儿到如今名扬全球的钢琴大师,郎朗背后站着一个非凡的父亲。他的成功不可复制,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也不适合每一个孩子。天才+勤奋+父亲的严格教育缺一不可,成就了如今的郎朗。

看了郎朗与父亲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你的留言转发点赞是对我的鼓励!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十点八卦君

本文参考了许多文字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我和郎朗30年》(郎国任著)

你肯定喜欢看:

一代佳人的40年婚恋史,3次婚姻多次流产,她的友情比爱情更长久

一代影后的40年婚恋史,8段感情,结婚4次,前夫最爱仍是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