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情况下,父母让孩子“坏”一点,会让他们活得更好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图片为锦鲤妈咪原创插画,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善良似乎已经成为了人生的通行证,很多人都将善良奉为真理,而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总是告诉孩子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是家长们却忘记了告诉孩子,善良也是需要分情况的,一味地要求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只会让孩子越活越累。

你不觉得爸爸妈妈活得太累了吗?

小刘就是在爸爸妈妈这样的教育和期望中长大的,小刘的爸爸妈妈非常善良,甚至善良到了一种完全不会拒绝别人的程度。在周围朋友的心中,小刘的父母就是一对老好人,不管有什么事,只要找到他们,他们都会帮忙,即使这些事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十分为难。

其实在小刘不知道的时候,妈妈也曾经抱怨过这种做法是否正确,但是每次爸爸都会告诉妈妈,他们这种善良的做法,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而听到爸爸这种解释,妈妈有再多的抱怨都能都能忍受了。

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爸爸妈妈就这样维持着老好人的形象,小刘长大以后也自然地成为了和爸爸妈妈一样的人。不懂得拒绝他人,一味地奉献自己,而小刘还认为自己这种做法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小刘的妹妹和他完全相反,可以称得上是两个极端了。

小刘热心帮助每一个人,妹妹却非常冷血,即使可以帮的忙也不愿意去帮。面对这样的妹妹,小刘总是教育她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乐于帮助他人。

面对小刘的教育,妹妹每次都是不以为然,甚至在某次,小刘拿爸爸妈妈来说事的时候,妹妹还罕见地对小刘发了火。她说:“你不觉得爸爸妈妈这种生活太累了吗?你们都是这样,我不想活的这么累。”

其实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对于现在这个社会来说,虽然很多人都比较自私,但是温柔善良的人,总是受到更多欢迎。

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和底线,否则就很可能造成小刘和妹妹这样的两个极端,一个极度的善良,甚至善良到抛弃自我的程度;而另一个极度的冷血,对任何人都没有同情心。

这几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让孩子“坏”一点

对于很多善良的人来说,拒绝别人,选择无视都是一种“坏”的表现。但是这几种情况下,孩子“坏”一点,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

1,当自己的善良被人利用时

过于善良的人,很容易被别有心人利用其善良的特质,却做一些只利己的事情。所以家长要教会孩子,分辨自己的善良是否用到了值得的人身上

当对方只是想要利用自己的善良时,家长要告诉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不需要一味地忍让,一味地满足对方的要求,以至于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既得利益。

2,因为善良被人无尽索取时

总是有人把别人的善良,当做自己不要脸的资本,一味地向对方索取,认为善良的人都应该不计回报、不计成本地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

而很多孩子可能还不太理解,因为这些不要脸的人在无尽索取时,总能找到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所以家长也要告诉孩子,当别人向你无尽索取东西时,你不需要一直满足对方的要求,甚至为此抛弃自我意识。

3,无知的善良,可能会好心做坏事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善良的时候,可能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就是善良其实也是有区别的。而在这些善良中,无知的善良是最为可怕的。无知的善良,很容易会好心办坏事

比如很多家长为了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尊重生命,都会带着孩子去放生。但是家长们却不了解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入侵的伤害,这种善良就是所谓无知的善良。

无知的善良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做出这些事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做了坏事,当得知真相后,对于一心做好事的人将会是巨大的打击。

善良也是有条件的

善良的定义其实不是如此简单,善良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善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生宝贵的财富,是孩子成长为大人之后,也不会失去一颗赤子之心的重要条件。

但是错误的善良却完全相反,错误的善良会给孩子带来困扰,给别人带来困扰,甚至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还会使孩子对善良这件事产生怀疑,而不敢做出帮助他人的举动。所以,善良也是需要讲条件的。

因此,家长该告诉孩子,善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作为一种正确的输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好处,而不是误会的伤害。

真正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

有些人喜欢伪装成一副善良的样子,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伪善。

而这种人的善良,其实根本不叫善良,因为他们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人,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通过假装善良来达到自己的目地,他们的想法是不单纯的,这种善良反而会让人更加自私自利。

而这种伪善的人,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其真面目,那时候就会体会到一种“墙倒众人推”的感觉。正如我们总说的“立人设”,如果自己不是这种人,轻易地立下这种人设,只能在自己的真面目被揭穿时,跌入更深的深渊,成为人生的重创。

善良的出发点应该是良性的

在说到善良的时候,所有人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容词汇,所以善良的出发点也应该是好的。在面对错误的事情时,还选择无底线的善良,那这种善良就会被人称为圣母了。

比如,在看到关于父母抛弃孩子,却又在二三十年后看见孩子有所成就时,想去找回孩子赡养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善良过头的网友,还会以自己的立场劝诫当事人。这种善良就是错误的善良,善良的出发点应该是以当事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善良要恰到好处

其实善良过头,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同样也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扰。毕竟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心安理得地从别人那里索取任何东西。大部分的人在面对别人的善意帮助时,还是会有些羞愧和不好意思的。

所以一个人的善良一定要恰到好处、要适度,不要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为准,善良过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的身上了。

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所有的人在面对善良的人时都会心生好意,也更愿意和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成为朋友。但是善良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同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的教育。

想要给孩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那么家长就不能做一个老好人,不懂得拒绝他人无理的要求,不懂得分辨他人的恶劣心思。这种善良只会让孩子对于善良这一行为产生错误的理解,丝毫不会给孩子带来帮助,反而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困扰。

比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产生自我意识,会有自己的想法,当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给孩子灌输的善良思想出现矛盾和偏差时,孩子自身也会感到迷茫和犹豫不决。

如果孩子最后选择了遵循父母这种无底线的善良,那么孩子的一生,都会生活在这种为他人付出的痛苦和劳累中。而如果孩子选择了坚持自己的想法,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家长的信任和依赖程度就会有所降低,家长说的话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也会渐渐消失。

家长想要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就要明确何谓善良。只有家长自身明白善良的意义,才能教育出一个真正善良的孩子。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