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父母的爱这样分配最好!

 以独生子女身份长大的父母,养育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娃。

父母和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如此大的差异,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父母往往不知所措。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吗?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独生子女父母怎么应对多子女之间的冲突?

我先解释一下,“独生子女父母”就是父母自己,特别是妈妈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然后自己又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女这种情况。

大家知道独生子女政策是我们国家的国策,从七十年代末到前几年二胎政策放开之前都是这个政策,所以造成了几十年的时间有很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长大了以后变成了父母,然后计划生育政策又放开了二胎,所以他们又生育了多子女。这是国家政策造成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

既然有这么一个现实,我们就要去应对。

本来这茬的父母要学的东西就非常非常多,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影响,这一代的父母要面对自己的孩子和全世界的同龄人站在同一个舞台上竞争的现实,或者我们用俗一点的说法——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

他们本来要学的东西就多,再加上自己是独生子女,又生育了多子女,所以对多子女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和兄弟姐妹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会比较头痛。

原因

头痛的主要原因就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只有自己一个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这种人际关系的体验,也没有和兄弟姐妹争夺父母的爱,或者争夺父母的关注的这种体验。

他们自己当了父母以后,他们的孩子兄弟姐妹之间有时候就会有一些冲突,有一些矛盾,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够更多地关注到自己。

这时父母就有一些抓狂,因为自己本身没有这个底子,现在要去面对这些东西。

有一个加拿大的三个孩子的妈妈,她自己作为独生子女当妈妈时的冲突。

她说,她带一个孩子出去逛街、办事、玩都很轻松,如果同时带两个儿子(那时候她的老三还没有出生)出去的时候就特别头痛,因为那两个小家伙就会在汽车的后排座上,从上车的一刻开始起连打带闹、连喊带叫,一直搞到下车才能停止。她作为妈妈在前面开车就会非常地不习惯,非常抓狂。

她有时候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们不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为什么要一路打闹,把这段时间全部占用掉?

其实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多子女冲突头痛的地方。



方法

既然孩子都已经出生了,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就必须要去面对,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怎么学习呢?

  • 跟原来自己就是多子女家庭出来的父母去学习;
  • 要去学习专业的知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父母是每个孩子独自创造出来的,只属于自己的私有财产,包括形象和情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哪怕父母这两个人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父母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孩子的心中,虽然是同一对父母,但是他们在每个孩子心中的形象和情感全部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这一点,不要觉得“哎呀,我都一碗水端平,我对两个孩子一样的爱,所以两个孩子应该会感觉到父母是完全一样的。”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跟父母做得好不好没有太大关系,你哪怕做得再完美,孩子也会觉得,“我眼中的父母跟我哥哥、我姐姐、我妹妹眼中的父母是不一样的”,如果完全一样的话反而是不正常的。

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是一碗水绝对的端平,不是买东西要买一模一样的,而是要能够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特质,然后帮助孩子能够充分地使用父母。

“使用”这个词可能大家听着有点别扭,其实就是我们要教会孩子怎么利用父母提供给他们的资源。

  • 最高级别的父母


对多子女家庭来说,最成功的父母给每一个孩子的感觉是“我爱你们每个人,但是我最爱你”,就是每个孩子都会感到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是他/她最爱我,这是最成功的、最高级别的父母。

  • 第二个层级的父母


第二个层级的父母是合格的父母,他们给每一个孩子的感觉是“我爱你们每个人”,就是只有这前半句“我爱你们每个人”。

  • 再低一个层级的父母


再低一个层级的是失败的父母,他们给每一个孩子的感觉是“我不爱你们每个人”,就是我对你们没什么情感。

  • 最糟糕的父母


这还不算最惨的,最糟糕的是第四个层级的最失败的父母,他们给每个孩子的感觉是“我最爱你们的弟弟或妹妹或哥哥姐姐,最不爱你”

当一个孩子感觉到父母爱其他的兄弟姐妹最不爱我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就彻底挫败了。所以他一方面自卑、不自信,另一方面他总是在努力地讨好父母,拼命争夺父母对他的爱。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有这种感觉还情有可原,如果家里有三、四个孩子都是这种感觉,都觉得父母是最不爱我的,最爱其他人的,那这对父母就是最失败的父母。



大家对最成功的父母可能没有直观的印象。

举一个例子:

梁启超,他有九个儿女。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梁启超作为父亲,他对待这些孩子用的方法特别棒,他会让每个孩子都确保他们自己是父亲心中最特殊的一个,同时也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



这九个孩子非常厉害,有几个都是院士,还有几个是各方面的专家,就不细说了。

比如他给他的大女儿取一个爱称叫“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给他的三女儿梁思懿取了个外号就叫“司马懿”,给他的小儿子取了个代号叫“老白鼻”,其实就是英文的谐音“老baby”。

他对他的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跟林徽因结婚的梁思成,也是院士、建筑学家,在梁思成结婚前他这样说:“你们如果在教堂结婚的话,老大梁思成就可以用我的全名。”按外国人的习惯就是思成·梁启超,表示你以长子的资格继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誉。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待遇!

对他的二女儿梁思庄,在给她的一封信中肉麻地写“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

大家看这些留下来的记录,读这些文字的时候都可以想象得到儿女都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独特的爱。



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太难的事,当然对有的人来说也很困难,对自己的孩子说“小宝贝”啊,“老baby”啊,这样肉麻的词可能也是说不出口。但是我们想一想这是一个清末的老学究,能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作为父亲对儿女的那种亲昵、那种爱,实在是一件非常非常了不得的事。

所以他的九个儿女为什么个个都有出息,和有这么个出色的爸爸是分不开的。

出色并不是说他有学问、有名望,当然这也是一部分,更出色的是他能够把自己心里最没有掩饰的、最真挚的情感传递给九个子女,所以这九个孩子的成功跟这个有直接关系。

梁启超就是我刚才说的最成功的父母的层次,让孩子感受到“我爱你们每个人,但是我最爱你”。

这个例子我们听起来是蛮感动的,但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



如果你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其中一个问你,“爸爸妈妈,你最爱谁”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犹豫一下要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我说最爱老大,那老二跑过来问最爱谁,我再说最爱老二,那老大、老二同时跑过来问你最爱谁的时候我怎么回答?

其实你千万不用去犹豫,而应该毫不迟疑地、立刻理直气壮地告诉孩子:“我最爱你!”哪怕两个人同时跑过来,你也告诉他们:“我最爱你们两个人!”

孩子并不是要一个完美无缺的符合逻辑的答案,他们要的就是那种现场感,就是爸爸妈妈是怎么样对待我的,他的眼神是怎么样看我的,他的肢体动作是怎么样接触我的,我要这个就够了。他并不是在研究科学,并不是一定要得出一个非常非常精确的结论。



假如父母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你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可以设计出两套不同的招呼孩子的办法。

比如你设定把孩子叫“宝贝儿”,对老大你可以这样叫“宝贝儿!”(重音在前面)老大一听,这是在叫他;你叫老二的时候“宝贝儿~”(重音在后面),老二一听,这是在叫他。那么每个孩子听到的就是父母跟我之间有一套独特的联络系统,我在他心中有一个独特的位置。

父母在对外人描述老大、老二的时候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我家老二就是跑步特别快,特别牛!爱死他了!”,“我家老大就是嘴巴特别能说,我特别喜欢他这一点!”

你把每个孩子不同点夸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么两个孩子就知道,“爸爸妈妈爱我们两个人,但是最爱我,最爱我身上的某个特点”。

这样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非常融洽,因为他们不需要刻意地去争夺父母,他们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跟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就够了。

所以只要我们在这些细节上不断地坚持,在大的层面上不断地调整自己,让自己对两个孩子都有特殊的爱,同时又爱他们两个人,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更加健康的成长,就会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有独特的、重要的位置,他的心理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就会把多子女相对于独生子女的关系优势充分地表现出来。

这一点可能是我们身为独生子女的父母需要补上的一课。

一旦明白了其中的窍门,了解到了其中的要害,你就可以当一个很好的多子女的独生子女父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