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孩子,“物质优先”还是“精神优先”?看这位泰国妈妈的做法

孩子要“穷养”还是“富养”,这个问题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前几天,在地铁上遇见一对母子,小孩大概六七岁左右。整个车厢的人都很安静,只有那个小孩子一直在车厢里到处走来走去,还很大声的模仿报站的播音,他妈妈说了好几遍总算把他拉回了座位。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又一脸不高兴的说:“妈妈,你上次要给我买的iPad怎么还没买?我同学都有,就我没有。”

那个家长就安慰他,说爸爸已经买好了,等明天就到了,还叮嘱他上辅导班要好好听课。小孩子什么都没说,脸上的表情却很不以为意。

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么小的孩子,就给他买这么贵的东西当玩具,先不说价钱吧,连小孩子不能接触太多电子产品这点觉悟都没有吗?

明显是家长太溺爱孩子,过于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了。

而且小孩子显然是攀比心理在作祟,只知道能玩,大家都有,所以我也必须要有。

很多家长提倡“富养”孩子,认为富养长大的孩子更有自信,更优秀,长大不容易被诱惑。

最普遍的一种“富养”方式是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还会用额外的丰厚的奖励去鼓励孩子。

这样的做法太狭隘了,那么,真正的“富养”是什么呢?

小S“穷养”女儿是出了名的,平时要求孩子一定要节约。

但是在陪养和陪伴女儿方面,却一点也不吝啬,对孩子付出的爱不比任何一个妈妈少。

她会送孩子去上学,带孩子旅行,花钱给孩子报兴趣班,发的微博里面也透露着对孩子满满的骄傲。这样“穷于物质”而“富在心灵”的养育方式才是真正的“富养”。

泰国纪录片《菠萝冰条》中有一对靠卖切好的水果为生的母女,经济拮据。一天,女儿想吃冰棍,但是妈妈没有钱买,于是切了一条“菠萝冰条”给女儿。

年幼的女儿受到启发想卖菠萝冰条,这个母亲就鼓励女儿勇敢的尝试,并且引导女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果女儿卖出的菠萝冰条越来越多,从中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

故事源于真人真事,现实中,小女孩考上了泰国最好的大学。

这个母亲虽然没有钱,但是用全部的爱想方设法满足女儿的要求,支持女儿的决定,也是一种精神的“富养”

因此,养育孩子,根本不在于父母为宝宝花了多少钱,只要是应该的就是合理的。

关键在于,既不能让孩子觉得只有最贵的才是最好的,也不能让孩子为物质的不满足而自卑。许多父母就在这上面犯了错误。

3种行为是父母常犯的:一是一味的只给孩子买奢侈品,二是强行给孩子提供超越家庭实力的物质生活,三是总是强调家里经济困难,压抑孩子的需求。

“穷养”和“富养”都只是方式而已,背后家长向孩子传达的价值观才是核心。

像文章开头的小孩子一样,父母纵然是“富养”了,但是小孩子却连“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的道理都不懂,只能说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养育方式无关。

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养育孩子,“物质和金钱”重要吗?说说你的看法吧。关注全网百万粉丝育儿达人【喜宝爸爸】,每天分享原创思维游戏和独家早教经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